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896年元旦動亂與芝山巖事件
2023/04/08 08:16:16瀏覽2524|回應0|推薦34

臺灣總督府為元旦動亂情資闢謠

明治28年(1895年)7 月,乙未戰爭正在熱火朝天,客家三秀才相繼戰死之際,芝山巖學堂已經在主祀開漳聖王的惠濟宮招生教授日語了。 臺灣總督樺山資紀雖然在明治28年(1895年)11 月 18 日宣告「全島悉予平定」。依據民政局部官員黑屋久三郎在明治28年(1895年)8 月巡視芝蘭一堡的「復命書」(報告書)詳細調查山川、地理、產業、人物等各種情況,並指出關於人民歸順意向:只有5%真正要當順民,而95%歸順者都是機會主義者,求利益、避鋒芒、或臥薪嘗膽等待時機,可見士林的歸順者並不被信賴,在武力鎮壓下,這也是臺灣住民情理必然的選擇。

當時臺灣住民表面被壓服,仍有不少抗日義軍化整為零,繼續佔據偏遠山頭,被總督府稱為「土匪」。報導有所謂「抗日三猛」,指北部的簡大獅(原名簡忠誥)、中部的柯鐵(號鐵虎)、南部的林少貓(本名林苗生)。此外,宜蘭地方有林李成、林火旺、林少花、林朝俊兄弟,臺北文山堡有陳秋菊、盧錦春、詹振、李春、李伍、徐祿、鄭文流等,北山除簡大獅外,另有林清秀、王貓研、林豹成、林維新等,臺北周邊就聚集了數千人。還有新竹的胡阿錦,雲林的簡義、黃丑、簡大肚、柯鐵等人。簡義、柯鐵等人盤據雲林大坪頂,稱為「鐵國山」。各地小股「土匪」不時伏擊日軍,或強搶物資。日軍使出許多利益招降抗日軍,待勢力星散後,隨之進行剿滅。協力者如辜顯榮、陳紹年、林武琛等進行利誘恐嚇,協助日軍招降「鐵國山」簡義、柯鐵等人。

明治28年(1895年)年底,日軍主力剛完成臺灣南部平亂,臺北正值軍力空虛,臺北與宜蘭各城鎮出現許多胡阿錦的檄文,借用劉永福之名,宣示抗日義軍即將恢復大清歲月。雙溪、瑞芳、深坑、石碇、金山等臺北周邊地區,在年前已經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遭遇戰。12月31日同樣的檄文在臺北散發,致使人心惶惶,許多城鎮住戶都外出避難。此類流言太多了,日本軍警貼出告示,要民眾不要相信流言。 明治29年(1896年)年1 月 1 日元旦凌晨,觀音山、紗帽山等處舉火,數百抗日軍襲擊臺北城,石碇、景美、板橋、艋舺、大稻埕、松山、士林、天母等處相繼發生動亂。臺北盆地與宜蘭各處烽煙四起,日本軍警錯手不及,一度還退入臺北城與宜蘭城內。其實,在幾個月前,北臺灣「土匪」首領胡阿錦、李成、徐祿、林大北、林維新、詹振、陳秋菊等已經串聯起事,抗日義軍由於缺乏訓練、缺乏統一指揮、缺乏劉永福、大清與列強等外援,在騷亂數日後,1 月 3 日軍警便控制了臺北的情勢,宜蘭情勢要到一月中才平定。

當情勢底定後,日軍開始四處大規模掃蕩,宜蘭平原、臺北錫口(今日的松山區)等處市街被日軍焚毀,多位地方頭人或「保良局」人員被懷疑通匪,有數人被殺害,如張德源、劉維德、李超嵐、潘光松、周登書等,士林街總理陳景南與林友仁潛往大稻埕向憲兵隊解釋,士林街得以避免被焚燬。其後,比較嚴重的動亂是明治30年(1897年)年侵襲大稻埕事件。

動亂並未就此平息,根據八芝蘭公學校校史的記載:明治31年(1898年)8月24日晚上9點,「土匪」對士林發動襲擊,在士林圓環附近的女子分教場受到砲擊,幸好未受到重創。縱橫北山的簡大獅潛返廈門後,其徒眾仍為禍良民,致使民不聊生。明治31年(1898年),芝蘭一堡街長陳景南等21人聯名請設立士林街保聯(甲)局,糾集壯丁,殲滅殘餘。芝蘭一堡、芝蘭二堡與其他地區紛紛設立保甲局,聯防自保。辜顯榮先任保良總局局長,後又被日人選為臨時保甲總長。士林的保甲局設在慈諴宮,推林義為正局長、楊錫侯為副局長。如此,招降、復叛,滋擾數年,北臺灣動亂方告平息。

元旦事件,除了軍警、平民與抗日軍死傷外,最重要的是芝山巖學堂六位日本籍教師被殺害,稱為「芝山巖事件」,或「六氏事件」。 在元旦前,臺北已經「謠言」滿天飛,士林潘家有子弟多人就讀芝山巖學堂,潘家後輩描述:除夕在潘宅舉行「忘年會」,接待幾位學堂的日語教師,告知臺北即將有動亂,請他們留在潘宅以策安全,教師們自以為是教師,且懂得武術,並不擔心,遂返回芝山巖。元旦早晨,六氏與小使(軍伕)小林清吉下山至基隆河畔碼頭(現在的基河路),欲乘坐渡船經過三腳渡、番仔溝,進入淡水河,然後前往台北城總督府拜年,因為動亂,碼頭已經沒有渡船。三日,數名芝山巖學堂學生呈送了報告,描述動亂發生經過與六氏死亡的情形。學生林隆壽、張柏堂、葉壽松三人家在大稻埕,除夕前回家,元旦想到士林會同六氏到總督府賀新年,張柏堂在警察局前遇到六氏,六氏因局勢緊張,警察勸阻,決定不去臺北城了,要回到芝山巖學堂,並勸張柏堂回家。後來張柏堂遇到林隆壽與葉壽松,說明此事,就一起回大稻埕了。可知元旦當天士林新街已經發生動亂,警察無法保護日語教師。學務部雇員伊能嘉矩在1月2日親手紀錄「匪徒臺北來襲ノ情報」,說明臺北烽煙四起,士林警察局全員撤走。2日士林街總理陳景南報告不見日語老師們,3日學生發現芝山巖學堂被搗亂,隨後在芝山巖山腳、溪洲仔、水溝邊與鐵道旁找到失去頭顱的遺體,後又在芝山巖西側不遠處找到埋藏四具無頭顱的遺體。推想當時情境,可能元旦中午,六氏在芝山巖山腳被幾百名「土匪」圍困,小林與六氏不敵被斬首殺害,遺體散落各處,離芝山巖由近至遠的分布為:中島長吉、楫取道明、關口長太郎、平井數馬、桂金太郎、井原順之助、小林清吉。根據吧連德報告,在格鬥中關口長太郎斬殺匪徒2人,井原順之助擊倒匪徒1人。

楫取道明,38歳,山口縣人,明治28年(1895年)5月到職;關口長太郎,37歳,愛知縣人;中島長吉,25歳,群馬縣人,6月到職;井原順之助,23歳,山口縣人,7月到職;桂金太郎,27歳,東京都人;平井數馬,17歳,熊本縣人,都是8月到職。明治28年(1895年)7月芝山巖學堂招募了學員,開始講授日語,開始由伊澤親授,後來由楫取道明負責,八月中其他教師到職後,井原順之助負責甲組,中島長吉負責乙組,桂金太郎負責最年輕的丙組教學。

其後,臺灣總督府將事件轉化推動「芝山巖精神」,說道六氏本著教育家犧牲奉獻的精神,盡職盡責,勇於犧牲,視「土匪」為新歸屬的日本人,應該給予導引教化,企圖說服亂民,為此捨命也絕不婉惜!無奈「土匪」凶暴,冥頑不靈,形成強烈對比,日語教師「犧牲奉公、死而後已」正符合總督府要宣揚的「芝山巖精神」。當時只有那幾位學生學習過幾個月日語,在衝突中「土匪」怎會聽得懂六氏的教化。

明治29年(1896年)年2月1日,台灣總督府將六氏骨灰葬於芝山巖山頂大樟樹旁,並舉首次祭典。7月1日立起「學務官僚遭難之碑」,由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書碑文,碑文為「臺灣全島,歸我版圖,革故鼎新,聲教為先,正五位楫取道明等六人,帶學務,派八芝蘭士林街,專從其事,會土匪蜂起,道明等死之。時明治廿九年一月一日也。內閣總理大臣大勳位侯爵伊藤博文書」。 明治31(1898)年訂定每年的2月1日為例祭日,明治31年(1898年)年,六氏合祀於靖國神社。明治38年(1905)年2月1日舉行六氏十週年祭,並揭碑「臺灣教育功勞者之碑」、「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和「故教育者姓名碑」,紀念六氏與在臺亡故的日本教師。大正6年(1917年)伊澤修二逝世,與總督府關係密切的臺灣教育會在芝山巖上豎立了「伊澤修二先生之碑」,在昭和5年(1930年),設立芝山巖祠。除了師生要一同祭祀外,學生要進行「奉仕作業」,就是打掃芝山巖祠。將芝山巖事件納入到課文中,學生表演紀念話劇,有組織有系統地倡導「芝山巖精神」,將芝山巖視為教育聖地。

現在惠濟宮已經歷多次修繕,芝山巖事件所豎立的部分石碑尚存,芝山巖祠拆除後,現為雨農閱覽室。光復後,芝山巖事件被重新詮釋為抗日事件。

1896年元旦被殺害的六位日語教師

日本首相手書的「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1940年芝山巖祠

現在的雨農閱覽室

參考文獻

陳怡宏 2001 忠誠和反逆之間─1895∼1901年間台北、宜蘭地區「土匪」集團研究,國立臺灣大學 碩士論文

呂大成 2011 日治初期雲林事件與地方武力抗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

篠原正巳 2001 芝山巖事件の真相,致良出版社

吳政憲 2017 日治初期雲林武裝抗日活動與鐵國山組織之研究(1895-1902年)-以簡義與柯鐵為例,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

謝明如 2012 「土匪」或「義民」?芝山巖事件的歷史真相,《台灣學通訊》第71期14-15頁

蔡慧玉 1993 台灣保甲制度問卷調查初步報告(1895-1945),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 第27期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hc70&aid=17883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