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3/26 10:34:08瀏覽778|回應2|推薦30 | |
2024/03/25 16:59〔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自由時報 台大學術倫理審定委員會2022年認定,較晚畢業的林智堅抄襲余正煌的論文,撤銷台大國發所碩士學位。林的論文指導教授、前國安局長陳明通今日強調,直到今日,他仍認為這是一場「世紀大冤案」,台大審定委員會的委員連「操作性定義」都不懂,有什麼是專業的。 《2022學倫獵巫事件簿:阿通師談林智堅論文門始末》新書發表會今天下午於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行,主辦單位邀請陳明通親自還原「林智堅論文門」事件真相,並邀前台大國發所教授周繼祥、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與會。 自從退休離開校園後,就不想管校園的事,感慨辛勞了幾十年,眼看硬體環境愈來愈光鮮亮麗,教師的待遇日高,但是校園反而失去原本該有的堅持,大學教授可以不顧學術倫理,可以淪落到為權力者維事,學生也失去勤奮深究的態度。 陳明通的學倫問題,完全無愧,臺大、教育部沒有給予任何懲處,穩穩保住大筆的退休金,保住他大學退休教授的頭銜。他就是看準了臺灣的學術界,還有大批教授、學者根本不在乎,學生也沒有心、不願意探究,陳明通們吃定臺大,吃定臺灣的學術界。 根據自由時報的報導,陳明通自陳:「為了讓余正煌能早點畢業,他直接提供林智堅也採用的六次民調資料,自己更將19張統計表格等底稿資料,在2016年1月5日以電子郵件方式寄給余正煌,這也是林、余兩人論文相似原因。陳直言,余的論文使用的許多資料,都是他和林智堅寫的,沒有一個表是余做的,余卻去告林智堅抄襲。」 前述他提供給兩位學生的「公版」內容可以分成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只提供兩人原始的問卷回應數據,並未統計。 第二階段:提供兩人原始的問卷回應數據,並規劃了多項分析目標,指示使用什麼樣的統計分法,分析那些變項,並未提供答案。 第三階段:提供兩人原始的問卷回應數據,並規劃了多項分析目標,指示使用什麼樣的統計分法,分析那些變項,最後跑完統計軟體,提供各項分析的答案,但尚未製作結果表格。 第四階段:提供兩人原始的問卷回應數據,並規劃了多項分析目標,指示使用什麼樣的統計分法,分析那些變項,最後跑完統計軟體,提供各項分析的答案,而且還協助製作所有結果表格。 第五階段:提供兩人原始的問卷回應數據,並規劃了多項分析目標,指示使用什麼樣的統計分法,分析那些變項,最後跑完統計軟體,提供各項分析的答案,而且還協助製作所有結果表格。最後還撰寫了結果數據的文字說明與討論,且與其後兩人論文大致相同。 依照我們自然科學研究,第一階段都是不可以的,學生沒有進行實驗,沒有獲得自己的數據,怎能「竊取」他人的。不過社會科學研究的慣例就要問問國內與國際的學界,哪一個階段還合於倫理的範圍? 以我個人最最最寬鬆的認定第一與第二階段勉強可以算是指導教授協助學生的範圍。第三階段就是幫學生完成大部分研究工作,就只剩下寫文字論文了,如果沒有第三人得知,誰能搞明白指導教授有沒有代工。第四階段學生只剩下文書助理的功能,哪裡還學到論文研究的本領。第五階段就是學術界所要抨擊的買賣論文了。 根據陳明通說明,這個「公版」是他與林智堅完成的,是陳明通單獨完成尚可相信,做過幾年相近的研究案,就很熟知相同的研究策略與分析的技術,要說林智堅有參與,且有實質學術貢獻度,而非幫忙發放謄寫-工讀生的工作,看林智堅招開記者會都要臺大畢業的鄭運鵬幫忙解說,這是很難讓人相信的。經學倫委員問幾句,結果就很清楚。除非臺大的學倫委員被「認知作戰」、成為「在地協力者」。 如果「公版」是由陳明通完成,姑且相信是他完成的,也要問這「公版」內容屬於哪個階段?如果僅是達到第三階段,就送給兩位學生去寫論文,那麼這兩篇論文除了表格裡的數字外,表格的形式、順序安排、說明與討論文字的內容,不可能巧合相同。就算達到第四階段,說明文字部分由兩名學生分別撰寫,也很難相同! 陳明通膽敢指稱這是「世紀大冤案」,就是指摘臺大的學倫委員會教授都搞不清楚這「公版」的內容與出處!或者這些委員教授都被「認知作戰」腦袋不清了! 或者更嚴重的指控:這五階段「公版」都是臺大校園內所共同認知合乎倫理的做法! 為了臺大本身,或為了全臺灣學術界的清譽,臺大唯一的做法不是發表一篇不痛不癢的聲明,而是要徹底清查陳明通工廠所生產的論文,還那些堅持學術倫理、不為權貴折腰教授與學生公道。在國家的論文公開網站中,臺大陳明通所指導的169篇論文,請從碩士在職專班查起! 我開了一門有關科學與人文的課,不可能靠背誦學倫教條,在課堂之外只能出一些作業,讓同學有探索、思考與反省的機會,例如請學生去查閱媒體上出現的人物,如官員、名嘴等,查查他們學術的貢獻與可能的問題,我提供:1、政府委託研究資料庫,2、發表論文資料庫與論文被撤的資料庫,3、媒體資料庫,我還示範提供了四十年來臺灣違反學倫的新聞報導,結果呢,大部分學生懶得搜尋,直接剪貼近期選舉新聞報導的三四位。如果學生失去勤奮、失去探究的熱情,只會是「認知作戰」的受害者、權力者的幫兇,幫忙毀壞養成自己的學術環境! 請參考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