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1/29 09:55:08瀏覽2966|回應6|推薦85 | |
擬廢大一國文?台師大:只是改名稱 仍有中文二字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920003486-260405?chdtv 看到台大學生要取消大一國文必修,師大更要廢除大一國文,對於這些聳動的議題早已經麻木,從高中生可以參與課綱的審查就知道「政治」把部分學生捧得飄飄然,這些年輕「闖將」現在進而「改革」大學的教育,那也是情勢必然。教國文的教授不講話,那些文化人不講話,我這種科學人、非專業人士講甚麼話也都失了身份,有點自討沒趣。 最近我忙於整理士林國小一百二十多年的歷史資料,看著這一段從清朝、日據至光復後的檔案,對照今日的演變不免感慨! 在沒有國民教育前,一般人家只能上民間的私塾,學一兩年漢文,從三字經學起,認識些漢字就好,只有家境寬裕的人家小時候才能接受經史子集,完整的儒家漢文教育。 日據時代,士林國小前身八芝蘭公學校,早年接受過日語教育的師資,他們履歷上會寫著青少年時接受過的漢文教育內容,還有跟隨的私塾老師名字。後來的教師們的履歷多不寫這段早年學習漢文的經歷,在殖民統治下,日本人為尊,「國語(日語)」優先,這些漢人教師們自然會隱去學習漢文的經歷。 日據時代早年,還是有「漢文」課,看早年寫下的進度,瞭解到還是三字經、經史子集等為主,總督府當然也把日本地理、文化、歷史等融入到漢文的教材中,到了日據時代的中後期,軍國教育興起、皇民教育興起,取消了「漢文」課,那時許多教師都取了日本的姓名,這批日據時代晚期的老師到了光復後也多能銜接上,繼續在學校裡發光發熱,從用閩南語講授漢文,轉換到用「國語(北京話)」講授,專業素養沒差,只是多辛苦去學習講「國語(北京話)」罷了,這段經歷士林國小施孫鍊(百鍊)老師的著作裡有詳細的敘述。 看曹永和院士回憶小時候的家庭教育,其先翁曹賜瑩先生接受過完整的日語教育、日據時代的師範教育,但在家庭教育上完全遵照儒學傳統。另一士林知名的文化人楊雲萍教授也有類似的敘述。所以日據時代過渡到光復後年代,這些教師、知識人,雖然接受過完整日本總督府同化教育,但大部分都有著良好的漢文基礎,跟「黨國教育」、「威權教育」無關。他們的漢文素養基礎,都是小時候養成的,都不是從日本軍國體制下的師範、大學教育中所獲得的。 大一國文不是不可以討論,早年我參與課程討論時,也贊同大一國文不要只限於經典的篇章,考量到學生連「尺牘」都不會,可以加入些應用文內容。不過,如果先前的中小學國民教育內容中,已經搗毀掉文字與文化教育的脈絡,這時候來談大一國文改革,不嫌晚嗎? 日據時代早年的漢文教材 日據時代早年教師的履歷,記載了漢文學習內容 後來教師履歷已經不寫漢文學習的經歷了 曹永和回憶小時候儒學的學習 請參考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