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1/14 17:08:43瀏覽2373|回應6|推薦40 | |
【醫師染疫】楊志良轟醫未照SOP「我是院長就開除」 女醫師嗆:不懂裝懂 蘋果日報 桃園市某區域醫院加護病房男性住院醫師因照顧重症患者、協助插管而染疫,是國內醫師確診首例,並傳染給在同院擔任護理師的同住女友。本土病例出現後引起社會討論,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上《新聞面對面》節目時談到此事,認為不應苛責插管噴濺的部分,但是認為該名醫師未按照SOP去做,他若是院長會開除該名醫師。醫師吳欣岱對於楊志良的說法不以為然,在臉書開嗆「請沒有插管過的人不要再不懂裝懂了!」 楊志良大嘴巴,口無遮攔,不單開罵蔡總統,更曾開罵國民黨與老馬英九。這次開罵,透過媒體傳播,更立即引起醫界激烈的回應。究竟楊開罵有沒有道理? 讓我們先看看報導的事實,我不確定報導的是否真的是事實,或者是全部的事實,現在媒體報導都有各種不同顏色的剪裁(本文都引用親執政黨媒體報導)。如果下列陳述大體無誤,則有檢討的必要。 該「北部醫院」專責收治新冠肺炎病患,某一天在病患的治療過程中(報導指麻醉醫師在進行插管),在旁的醫師受到感染。 發病後,在不注意下傳染給親密接觸的女友護理師。兩名受感染者在不注意下到過一些公共場所。 自從美國911事件後,國際間對於感染性生物材料的保全與使用都進行了極為嚴格的管理,國內由衛福部底下的疾病管理局負責。所謂感染性材料包括可以導致人類疾病的各類病原體與毒素,依照毒性、傳染特性、醫治與預防的情況可以分成四級,無毒的屬於第一級,一般食品中毒的病菌屬於第二級,SARS與新冠肺炎等應屬於第三級,而恐怖的伊波拉病毒等屬於第四級。管理上,除了要有一級、二級等軟硬體防護措施外,更著重安全的操作技術與習慣的養成,設立專責的委員會分責管理,每年還要複習這些管理、操作與稽核等程序。從事研究與教學的學校單位都要嚴謹管理。 醫院當然更不能例外,特別是面對三級的感染性病原體,所以我相信出事的某「北部醫院」一定有這些生物安全系統:軟硬體的設施、人員有良好的訓練與內外稽核的工作,以確保醫護人員與社區的安全。對於醫護人員應該會有更嚴謹的管理措施,任何可能的意外,例如有接觸新冠肺炎病患而發病,一定會向醫院負責生物安全的單位報告,再執行相關的調查處理。這是法定的程序啊! 在醫師與女友相繼感染的過程中,一定在軟硬體或操作程序、人員管理上有不足之處。依照疾病管理局所訂定的法規,應該由適當的生物安全人員進行調查瞭解。然後再做處理,該怎樣懲處就怎麼懲處,該怎樣改進就怎樣改進。依照生物安全系統,目的不在懲處,而在檢討改進,以避免不必要的醫事損失。在沒有明確公正的調查結果前,楊大砲的懲處發言,時機上並不恰當,而只針對受感染醫師個人,也未顧慮到該院的生物安全系統是否有缺失,如果有,那就不能單責難第一線醫師。後記:後續發展顯示該院的整體生物安全系統是有缺失的,醫院主管以及上級都有逃不掉的責任,需要被糾正。 在今天疫情緊繃的當下,各醫療機構管制都比以前嚴格許多(我親身體驗),醫護人員的辛勞與所冒的風險,都應該被全體國人感激,如有一些不經意的失誤,也都是可以了解與體諒的事。所以這時機對於醫護過激烈的責難,不必要,也不政治正確。怪不得與楊大砲相熟的葉金川數落楊志良「豬頭老楊別亂講」。 楊的言論立即引起醫師團體與個人的激烈回應,有部分的回應同樣值得商榷。醫師極受社會尊敬,醫療極為專業,也常超出病患與家屬的瞭解,不過醫師也一樣不是萬事通。在食品安全的議題中,不少醫師的發言都離食安專業甚遠。另外,有一回與一位臨床醫學院士開會,他有點責難為何食品病原菌的檢驗每件要幾千元,他說臨床的檢體只需要幾百元,這就充分說明這位院士不瞭解食品中致病菌極為少量,檢驗要經過很多重手續,而臨床檢體中病原菌相對單純而量多,困難程度相差極大。就以此次院內感染有關的生物安全而言,就不一定是醫師的專長,如醫師說:「請沒有插管過的人不要再不懂裝懂了!」所呈現的傲慢態度,又怎會心甘情願地接受生物安全專家的調查與檢討改進!生物安全調查專員可能都沒有插過管,也可能連醫師執照都沒有。 引起兩造爭論後,台北市柯市長強作調人,雖然沒論及某「北部醫院」生物安全系統上的可能缺失,倒說了句公道話:「去檢查口罩、衣服、穿脫技術等一定能找到缺點,不然怎麼會被感染,但他認為罵完以後還是要給予鼓勵。」 請參考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