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30 14:40:59瀏覽5045|回應0|推薦13 | |
今年學測國文考科的「引導寫作」,要求考生以「人間愉快」為題,寫一篇文長不限的完整文章。媒體報導許多考生覺得不難發揮。不過以筆者多年的觀察,輿論愈是認為國文考科寫作題不難寫,接下來就愈容易聽到考生或家長抱怨寫作題成績不如預期,甚至會有人怪罪「一定是前後的作文寫太好,才把自己給比下去了!」 每每遇到這樣的言論,我都很想告訴他們──你真的想太多了! 以筆者的閱卷經驗來說,每天平均要批閱近三百張答案卷,學測的每張答案卷還有三道題目。閱卷者在仔細閱讀考生大作的同時,還得思考如何根據評分標準給分。整個過程其實非常忙碌緊湊,實在不太可能再去回味之前看過的答案卷,也沒有多少閒工夫比較前後卷子的高下。所以,怪罪別人寫太好,恐怕只是給自己的成績不佳找藉口罷了! 平心而論,要寫「愉快」真的不難發揮;但要寫出一篇合乎題旨的「人間愉快」,就未必容易了。 請容我們再仔細閱讀一遍題目: 曾永義《愉快人間》說:「為了『人間愉快』,就要『人間處處開心眼』,就要具備擔荷、化解、包容、觀賞等四種能力,達成『蓮花步步生』的境界。」這是一段充滿生命智慧的哲思。「人間愉快」,可以是敞開心胸、放寬眼界的自得;可以是承擔責任、化解問題的喜悅;可以是對周遭事物的諒解和包容;可以是觀照生活情趣的藝術;也可以是……。請根據親身感受或所見所聞,以「人間愉快」為題,寫一篇完整的文章,記敘、抒情、議論皆可,文長不限。 所謂「引導寫作」,就是加上一段引導文字的「命題寫作」。以粗體標示的「人間愉快」就是命題,但是要寫出怎樣的「人間愉快」呢?我們必須透過引導文字才能掌握明確的方向: 線索一:「根據親身感受或所見所聞」──這是大考寫作題經常出現的字眼。簡單地說,就是考生必須有自己的想法,將平時親身觀察感受的生活經驗加以篩選揀擇,並以流暢且有條理的書面語言落筆。有些補教業者很喜歡教學生多多引用成語典故、名言佳句,以為這樣可以多爭取些分數。事實上,偶一為之並能發揮畫龍點睛之效者,或許可以有一點點幫助,但閱卷的重點根本不在這裡。考生能不能發自內心寫出自己的見聞和感受,並讓讀者產生共鳴,才是最要緊的。常見不少考生「為引用而引用」,刻意斧鑿雕琢的結果,反而得不償失,實在可惜!【請參看本部落格〈我手寫我思〉一文。】 線索二:「具備擔荷、化解、包容、觀賞等四種能力……」──「人間愉快」追求的是心靈的層次,而且是「有捨、有得」的寬容胸懷。如果只是描寫感官方面的享樂,或是直觀式地陳述沒甚麼心靈內涵的愉快,就是等而下之之作了,文筆再好也不易得高分。換句話說,本題鑑別考生程度之處,無非就是「生命智慧的哲思」。能寫出這一層又能兼顧文筆的作品,恐怕為數有限吧! 前年七月指考之後,筆者在本部落格發表了一篇〈大考國文考科在考甚麼?〉,其中有一段話寫道: 閱卷者期待的,不是堆砌許多華美詞藻,或是引述大量名言佳句的文章,而是書寫者「依照自己的體會或見聞」,將內心所思所感,以平實穩健的筆調敘述,寫成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易言之,書寫者至少必須具備二項特質:一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內涵,二是要能運用適當的文字將心中的想法組織表達出來。 觀察近幾年的命題,大抵都是如此。國文教學的本質不是為了培養作家,更不是訓練八股文寫手,而是心靈涵養與美感層次的提升,以及訊息解析與思惟邏輯的建構。而要達成這一目標,除了學校的教材之外,平時生活中的各種閱讀與觀察體驗都是學習良機。誠心建議諸位家長:與其花錢補習作文卻只能寫制式文章應付考試,還不如多給孩子一些觀察人情事理、體驗生活的機會,讓孩子早些培養閱讀思考和語文表達的興趣與能力,這才是終身受用無盡的寶藏。
本部落格更多相關文章,請參看「教育評論」專欄。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