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治癒內在小孩,讓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
2023/04/25 07:48:59瀏覽3868|回應0|推薦22

第一次接受心理諮商的時候,我才20幾歲,正在研究所的課業、混亂的親密關係、以及莫名其妙的完美主義傾向中掙扎。

有一天,我的心理師請我想像自己仍然是一個小孩子,正處在我童年記憶中最不愉快的一段時期。她請我想像自己仍然現在當年的情緒、信仰和記憶裡。我看見一個小女孩,瑟縮在一個又小又暗的房間裡,抱著頭躲避從頭頂落下來的拳打腳踢,但是無處可躲。這就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記憶,總是在被打,總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打,總是在徒勞無功地想要討好那個打我的人。我的心理師問我那個小女孩需要什麼。我說她需要一個擁抱,需要有人告訴她她很好。她問我我可不可以在想像中給那個小女孩一個擁抱,告訴她她很好。

從那天起,我就展開了療癒內在小孩的旅程。這個旅程直到今天還在繼續。

內在小孩雖然是最近流行的名詞,但其實這個觀念早就有了。心理學家Carl Jung在100年前就提出這個觀念,後續也有很多研究證實童年經驗會無聲無息地影響我們一輩子

我們會長大,我們的身體會變高變胖,我們的大腦會更加理性,但這都不會改變我們對童年的想法、感受和記憶。有些人有健康快樂的童年、關愛他們的主要照顧者,他們很自然就能接受自己的內在小孩。但其他人可能有艱難的經歷——被虐待、被忽視、生活貧困、歷經父母離異或去世——而因為年紀小,一直沒有機會去處理並放下這些痛苦的經驗,這些經驗就會一直影響他們成年後的行事風格。

我們的大腦會把我們的記憶、感受和經驗都混在一起。比方說,在研究所時你有一次報告成績不如預期,你就反應過度,大哭大叫或者跑去教授的辦公室鬧(這說的就是我)。這其實不是你,而是你的內在小孩在大哭大叫,因為你的大腦把這次經驗跟小時候你被父母羞辱的經驗聯繫在一起。又或者妳的男朋友發起脾氣來會拿槍指著妳的頭,但妳仍然不願意跟他分手(這說的也是我),這其實不是妳的大腦喜歡他,而是妳的內在小孩依戀他,因為童年時,應該愛妳的父母卻痛毆妳、威脅要打死妳,導致妳潛意識裡把愛與暴力聯繫在一起。

我們常常可以在社群媒體上看到這麽一句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有幸福的童年固然是一件幸運的事,但能有機會用一生來治癒童年其實並不是一件不幸的事。理解我們可以幫助自己、治癒自己,不必執著等待曾經虐待我們的父母或其他大人那一句永遠不會來的道歉,其實是很幸運的。

透過正視我們的童年,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成為更好的人,也為我們的孩子成為更好的父母。

延伸閱讀:焦慮的小孩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tseng&aid=17903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