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寫文的好處
2009/08/13 10:14:34瀏覽762|回應0|推薦22

如來所說《金剛般若波羅蜜》,與法為名。其意謂何?以金剛世界之寶,其性猛利,能壞諸物、金雖至堅,羚羊角能壞。金剛喻佛性,羚羊角喻煩惱。金雖堅剛,羚羊角能碎。佛性能堅,煩惱能亂。煩惱雖堅,般若智能破,鑌鐵能壞。悟此理者,了然見性。

然後,六祖又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分開,來各自做了說明:「金剛」金在山中山不知是寶,寶亦不知是山。何以故?為無性故。人則有性,取其寶用。得遇金師,鏨鑿山破,取礦烹鍊,遂成精金。隨意使用,得免貧苦。四大身中,佛性亦爾。身喻世界,人我喻山。煩惱喻礦,佛性喻金。

智慧喻工匠,精進猛勇喻鏨鑿。身世界中有人我山,人我山中有煩惱礦。煩腦礦中有佛性寶,佛性寶中有智慧工匠。用智慧工匠,鑿破人我山,見煩惱礦,以覺悟火烹鍊,見自金剛佛性,了然明淨。是故以金剛為喻,因為之名也。空解不行,有名無體,解義修行,名體具備。不修即凡夫,修即同聖智,故名金剛也。

「般若」何名般若?般若是梵語,唐言智慧。智者不起愚心,慧者有其方便。慧是智體,智是慧用。體若有慧,用智不愚。體若無慧,用愚無智。祇為愚癡未悟,故修智慧以除之也。

「波羅蜜」何名波羅蜜?唐言到彼岸。到彼岸者,離生滅義。祇緣世人性無堅固,於一切法上有生滅相,流浪諸趣,未到真如之地,並是此岸。要具大智慧,於一切法圓滿,離生滅相,即是到彼岸也。亦云心迷則此岸,心悟則彼岸。心邪則此岸,心正則彼岸。口說心行,即自法身有波羅蜜。口說心不行,即無波羅蜜也。

「經」何名為經?經者,徑也,是成佛的道路。凡人欲臻斯路,當內修般若行,以至究竟。如或但能誦說,心不依行,自心則無經。實見實行,自心則有經。故此經如來號為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摘自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

我之所以看郝明義所寫的《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是因為他用白話文寫出他看《金剛經》多年的心得,否則我也看不懂《金剛經》到底在寫些什麼?我很不喜歡網友以《佛經》、《道德經》或《聖經》的文字回應文章,就算是經文寫得再好,又代表什麼意義呢?我喜歡網友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心得,而經文只是引用,但最主要的還是要有自已的看法與觀點。

在部落格寫文三年,寫了1800篇以上的文章,我認為透過寫文,的確會讓自己的思考能力提升,因為如果對事情不夠瞭解,很難用自己的文字表達看法,所以寫文就是消化腦中的資訊,提出自己的看法。這也是我不管遇到什麼狀況,都不會放棄寫文的緣故。

為了寫文,我可以跟網友上法院、打官司,就算是從一審打到二審,我也不會後悔。如果有一天為了寫文「坐監服刑」,我也會拼命的寫下去。這就是我的信念,所以我不會讓任何人影響我,就算是天天筆戰、上法院、打官司,我也「甘之如飴」

記得剛開始在部落格寫文之初,我就知道自己能夠堅持下去。原因就在於我把寫文當作讀書,我讀書是沒有任何的目的,純粹只是因為興趣而閱讀,而寫文是讓我持續進步、成長的途徑。

在大陸新華書局看到大陸人幫李敖寫的自傳,書中提到李敖42歲出獄之後,就立定志願,「以寫代讀」每天十小時的寫作,這個寫作習慣持續了30年。所以李敖看事情相當精準及深入。在陳水扁剛當選總統之時,李敖就告知眾人,陳水扁是「假台獨」他是政治精算師,「台獨」只是他騙取選票的一種方式。率先拆穿了陳水扁的真面目。他對李登輝、李遠哲、陳水扁都有極嚴厲的批判,事後證明,他的批判相當精準。不是無的放矢。這都是寫作多年所練就的分析事物的功力。

南方朔、龍應台都是我極為欣賞的作家,「文筆犀利」、「一針見血」。而他們寫作的時間都長達三十年以上。所以要培養自己分析事物的判斷能力,就必需多寫、常寫,時間久了,就能夠讓自己的思考能力因為持續不斷的寫作而不斷精進。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uankochin&aid=322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