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正覺的燈壞掉了
2009/10/02 11:54:45瀏覽693|回應0|推薦3

正覺同修會-成佛之道網站:

月溪禪師語錄:真如與佛性。

【佛性究竟是什麼樣子?佛性叫做本來面目,又叫做法身,又叫真如。】

 【真如與佛性】乃是在說明萬有具備的性、體合一實相,也是代表了『究竟了義法』之一項說明。(月溪禪師語錄第8頁)等等.......

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對月溪禪師的辨駁語如下:

 

真如是本體,佛性是作用

譬如真如是燈,佛性是光

光從燈而生,但光不是燈;如果說"光就是燈",那就錯了。

燈能產生光,但燈不是光,如果講"燈是光",那也錯了。

同理,真如具備佛性作用,但真如不是佛性;佛性雖從真如來,但佛性不是真如,佛性與真如、非一非異。

真如是本體,佛性是本體的作用,學禪的人和學佛的人必須弄清楚這一點。

此師將真如與佛性混為一談,他說真如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法界體性智,就是真如。他不明白真如與佛性的體用關係,所以就講︰「佛性本自清淨,如華嚴經所舉九十九種譬如,已將佛性講得清清楚楚,無可再為解說了。接著便引述《華嚴經》十迴向品云「譬如真如……」這是引喻失當。

以上是正覺同修會出書內容及在成佛之道網站的論題之一。

───────────

正覺同修會蕭平實提到【真如與佛性,非一非異】,真如是本體,佛性是本體的作用,學禪的人和學佛的人必須弄清楚這一點。

以上是正覺同修會蕭平實的形容詞句,就用他的這一句為標準點,

正覺同修會蕭平實的譬喻「燈與光-真如是燈,佛性是光」論點是在胡言亂語,如此的對月溪禪師的辨駁語,大家還真的信以為真!。

咱們看來看去,那是完全不同的形態。

這「」,有相性,有體有用,不管是什麼燈,電燈、車燈、街燈、桌燈、煤燈、………不見得是有的存在,產生的光若無能源,就有斷滅性。任何一家賣電器的公司,燈具倉庫也有一大堆燈,全不發光,沒有接上能源時,與何干?

看這位蕭平實的譬喻:「燈能產生光,但燈不是光,如果說燈是光,那也錯了。」。

任何正常的人也知道燈不是光,真是錯悟的離譜,「」本體跟本不會生光源,發光只是燈的作用,發光也有斷滅性質,燈也會有毀壞性,更比不得真如佛性之常在,真是痴人笨話的混為一談:真如佛性譬如"燈與光"

」是發光體,有斷滅性,用來譬喻蕭平實的成佛之道,""解脫道""佛菩提道",這分段修行法門,自創二項法門的,誰也不能保證,萬一這個蕭平實的""不會亮起"",那就成了斷滅道

正覺信眾請自行參考"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這「」有相性,雖無實體,確有自性作用,有日光、月光、星光、火光、螢光、反光、北極光…………,亦不見得與有任何相關係!

看看這位蕭平實的比喻:「而生,但光不是燈,如果說光就是燈,那就錯了」。

蕭平實豈只是錯悟了,舉例以上的都不是從燈而生

是白痴的也知道,光當然不會是燈,更不會產生實相體,而且光的作用性是多元性的,明暗只是其一,如果自認為是已無身影的什麼什麼?,還是執著在""的二分法則,落入了明暗及斷滅中。

有始以來的「燈的真如佛性」與「光的真如佛性」,並沒有硬性規定要有相關及聯結的,若沒有相連結的因緣,各個「是一是異,各有不同」,各自都可以有不同的真如體與不同的佛性作用。

這位正覺同修會蕭平實自稱已經開悟的人,這種失當的說法,正覺同修會蕭平實痴人笨語,怎麼會說得出形態各自不相同的真如體與佛性作用是非一非異學禪的人和學佛的人必須弄清楚這一點

蕭平實痴人笨語的,自我妄說是破參開悟的譬喻,真如與佛性還是這樣弄的不清楚,到頭來還是學人話的鸚鵡一隻!竟然吸引了一大堆貪圖成佛之道及開悟的「大小讀蟲」,糾眾來自我標榜明心見性

見性就是見性,見性的文章也不必遮遮掩掩的私下相授,不見性的「大小讀蟲」才怕公開受人驗證。

再強調一次:

喻為決疑,令人生疑,是不成喻,喻不成者,義則自壞,即墮負處。

大家一起來看<首楞嚴經>如是說。

一切都是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本無生滅,徧周法界。

香冠柏所以才會說:

”與“”【是一是異,各有不同】。

」是「一切本如來藏」:

五陰、六識、十二處、十八界、地、水、火、風、空、見、識、,那一種不是「一切如來藏」的真如佛性?

」大家都「各有不同」:

五陰、六識、十二處、十八界、地、水、火、風、空、見、識、那一種是「相同的」的真如佛性?

首楞嚴經>如是說。

一切都是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本無生滅,徧周法界。

求道的方向簡單譬喻說:人是黑人,但人不一定只是黑人。

正覺同修會都認為「如來藏」「阿梨耶識」

但是「如來藏」不一定只是「阿梨耶識」

「如來藏」能生做一切宇宙萬物、森羅萬象。

只用「阿梨耶識」還是不能含蓋一切宇宙萬物、森羅萬象。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ao144&aid=33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