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聞事業常用英文術語中譯之分析(一)
2006/05/01 18:48:42瀏覽6652|回應0|推薦5

廖柏森 (原載於國立編譯館館刊)

. 前言:

    新聞事業基本上是指從事新聞傳播工作者之業務,包括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通訊社、圖書出版社等(鄭貞銘,民83),這些媒介通常是社會大眾獲得新資訊、新知識的重要管道。透過各種媒介型式和內容,新聞事業的功能除了報導事件、解釋新聞外,還包括溝通意見、形成輿論、播送廣告及提供娛樂(李茂政,民80),同時也影響大眾對週遭事物的觀念與立場,深具引導社會議題和公共輿論的功能,甚至進而改變時潮,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而台灣目前的新聞理論、觀念、實務,乃至於新聞事業的經營、運作、管理等層面仍受西方新聞界影響甚深,導致國內大量新聞事業術語必須沿用英文翻譯的中文詞彙。然而社會大眾乃至一般新聞工作者可能不清楚這些外來詞彙究竟是依據何種原則翻譯,未來遇有新詞時又應如何處理比較適當,因此本文目的即是在檢視當前於大眾媒體環境通行之英譯中術語,按常用之詞彙翻譯方法抽選譯例、加以分析歸納、並探討其譯名所涉及之過程與概念,以期釐清國內新聞事業常用英譯中術語所準之原則。

. 分析方法:

    分析進行之步驟首先是廣汎蒐集與新聞學及新聞事業有關之書籍、期刊,與各類相關之工具書和辭典。接著將這些材料中載有中英對譯之專業術語譯名篩選出,範圍包括新聞理論、新聞採訪、寫作、編輯、大眾傳播媒體經營、運作等領域。選取之原則乃以一般人對上述領域所使用的中文詞彙時有聽聞,卻不一定知其原文的詞彙為主要討論對象,共集有譯例百餘條,本文僅討論其中較具代表性之譯名。

     分析方式則是將選出之譯例依陳定安(81)所提詞彙翻譯常用的技巧,亦即音譯(transliteration)、意譯(paraphrase)、音意兼譯、直譯(word-for-word translation)、形譯、頭字詞(acronym)、縮寫詞(abbreviation)七種譯法來分類。本文在舉例說明這些詞彙翻譯時所據之準則時,亦嘗試評估這些詞彙的翻譯效果及台灣社會接受的情形。

. 分析結果與討論: 

  • 1. 音譯詞:

    音譯乃是構擬儘量近似英文讀音的中文字來翻譯詞彙。大體而言,此類字例不多,在新聞領域中,音譯詞多以專有名詞為主。如人名、地名、媒體機構名、刊物名、乃至計量單位等。下舉數例:

   Henry R. Luce: 亨利‧魯斯 (時代雜誌創辦人)

   Madison Avenue: 麥迪遜大道 (美國廣告及公關業者集中地)

   Reuters: 路透社

   The Times: 泰晤士報

   hertz: 赫茲

   ream:

    嚴格說來,上述譯例中Madison AvenueAvenue譯為大道Reuters的路透加譯」字、及The Times的泰晤士加譯」字並不算是音譯,而是透過意譯或增譯的手法使其意義更加完整,可說是部份取音、部份取義,但音譯仍是詞義重點所在。另外,泰晤士報乃誤借自泰晤士河(Thames)之音譯,兩者原文拼字互異,譯成中文卻相同,常讓人混淆不清,然而使用積習既久,亦就見怪不怪。

    純粹音譯之詞彙並不多見,此一現象與中文習慣有關。英文乃拼音文字,而中文因形見義,重視字形與字義的結合,音譯英文往往無法精確擬音,亦難以直接表達事物或概念原意,令人不易理解,通常是在沒有相應中文的情況下才使用之。一般而言,既已約定俗成的音譯詞是甚少改變,以避免造成使用上的困擾,但有些音譯詞經使用一段時間後,卻會逐漸被其意譯詞所取代,如syndicate過去的譯名為辛迪加,但現今則習用資料供應社一詞。總之,中文純以音譯吸收外語的新聞事業詞彙是相對較少的。

  • 2. 意譯詞: 

    意譯是根據原文的意義來譯成等值的中文。字例極多,普通名詞即以意譯為主。而在新聞編採上所用之意譯術語尤其豐富,不勝枚舉,其原因可能是中西雙方在新聞實務運作上有其特定之環境,對同一概念的認知往往是透過不同的語彙來表達。因此翻譯時,首務在傳達原文概念之義涵,而非字表之定義。例如:

   banner: 通欄標題

   by-line story: 署名稿件

   cut: 插圖

   deck: 一行標題

   jump: 跳頁

   lead: 導言

   morgue: 資料室

   roundup: 綜合報導

   sidebar: 增飾性報導

   stringer: 特約記者

    這些詞彙有一特色,即是一般人很難從英文原文字面瞭解其特定涵義,這是術語中較專業的部份,也是譯者該多加琢磨詮釋的地方,若找不到中文對應的詞彙,則需通過增詞或釋義等方法來使詞義更加明確和具體。當然譯者亦應具備相當專業知識方足以勝任。

    另一有趣的現象是在新聞編輯術語中,英文常以人體特徵與刊物結構做類比,所以翻譯時亦可以具體形象增譯加以闡明,方便讀者藉以望文生義,例如:

   body: 本體

   dateline: 報眉

   ear: 報耳

   head: 標題

   master head: 主題

   masthead: 內報頭

   nameplate: 報頭

   overline: 眉題

    意譯的譯名經過譯者消化詮解後,通常詞義明顯,讀者一望大致可知其意,易於瞭解與接受。亦由於中文表義性強,容易聯想其意義,所以譯例最多,應用最廣。

  • 3. 直譯詞: 

    即依照原詞單字的順序及其字面的意義逐字之翻譯,而無加譯或減譯之修飾。此種譯法以新聞學中學術性術語之中譯最為普遍,其次為媒體刊物之專有名詞。基本上,因這兩類詞彙通常具有相當固定的指涉,如學術性術語有其理論基礎,刊物命名則根據其創設背景及媒介屬性,譯者難以主觀的意見而對譯名有所增減。如:

   development journalism: 發展新聞學

   new journalism: 新新聞學

   precision journalism: 精確新聞學

   interpretative news: 解釋性新聞

   investigative news: 調查性新聞

   hard news: 硬性新聞

   communication imperialism: 傳播帝國主義

   gatekeeper: 守門人

   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

   Washington Post: 華盛頓郵報

   The Economists: 經濟學人

   Newsweek: 新聞週刊

    僅就字面直譯,上列譯名不見得能夠完全達意。如新新聞學對一般讀者而言就可能相當難解,事實上至今學界也尚無公認的定義,該詞大體上是指用小說的筆法,作主觀之敘述,來寫新聞報導,有別於以往完全依賴新聞來源的傳統,故以稱之(鄭貞銘,民83)。另如守門人乃是指一則新聞由事件之發生傳播到閱聽人的流程中有重重關口,而把守這些關口的新聞從業人員包括記者、編輯、總編輯、社長等皆稱為守門人(李茂政,民80)。凡此種種譯例顯示出其與一般用語之詞義不同,且概念本身可能頗為複雜,用直譯處理,讀者會有理解上的困難,譯者行文時無妨加註解釋以輔助讀者理解。

( 知識學習語言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jason&aid=25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