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書上市:《英中筆譯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
2022/07/13 14:06:44瀏覽2165|回應0|推薦4

博客來網頁: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0072?loc=P_0005_001

自序

  國內大學對於學生外語專業技能的實務訓練愈來愈重視,期望能縮短課堂與職場差距,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其中翻譯就是普受師生歡迎的一種技能,近三十年來各大學不僅競相設立翻譯系所,英外語科系必開翻譯課,更增設愈來愈多的翻譯學程提供不同科系同學都有學習翻譯的機會。一些指標性案例包括學術重鎮的臺灣大學於2009 年在外文系開設「中英翻譯學程」,讓全校各學系學生申請修讀;2012 年更成立「中英翻譯碩士學位學程」,供其他大學畢業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報考。而在翻譯產業和學界均享有盛名的臺師大翻譯研究所,也在2020 年成立大學部的「中英翻譯學分學程」,還與國防部於2018 年合作共同開設「軍事口譯碩士在職專班」。另外,教育部於2007 年起推出「中英文翻譯能力檢定考試」,後交由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 (LTTC) 主辦,通過考試者可取得筆譯和口譯證照,只可惜後來於2016 年停辦。這些現象都在在說明翻譯在國內已被視為一項重要的專業,但目前翻譯教學本身仍未受到學界足夠的重視,課堂教學成效也有待加強。

  雖然過去幾十年來翻譯研究已逐漸登上學術殿堂的門檻,但對翻譯教學議題的探討仍僻處邊陲,從事研究的人寥寥可數,不論在理論架構、教學實務和研究方法上皆仍缺乏足夠的論述和研究成果,難以符應實際課堂的需求。教師對翻譯教學的理論、目標、方法、教材和評量方式大多基於個人直覺經驗,尚未形成系統化的共識,因此現時翻譯教學的困境和問題頗多。簡單來說,在眾多翻譯教師心目中,翻譯課要教什麼?應該要如何教?為何要如此教?都仍是懸而難決的問題。畢竟翻譯課重視實踐和練習,光聽老師講授理論原則是不夠的;而教學活動大多只是拿篇文章讓學生翻譯,再交由教師批改講解。若同樣的教學程序實施一整個學期,難免讓學生覺得千篇一律,容易厭倦無聊。現行國內翻譯課程實施並不令人滿意,造成許多學生學習翻譯動機低落,態度被動消極。

  上述問題應歸咎於國內長期忽略翻譯師資培訓,許多翻譯教師過去主修英美文學或語言學,或是從職場聘請專業譯者擔任教師,但是他們從未修習過教學相關課程,更遑論學習翻譯教學和研究方法,一旦開始教授翻譯課,有些教師多少有徬徨無助之感。加上教材難覓和教法無法創新,教師已有求新求變的急迫感。

  要改善國內翻譯教學的困境,亟需從改變教師的理論認知、教學方法和研究訓練入手,除了請教師接受翻譯的教學和研究訓練之外,提供讓教師學習參考的專書應是有效的開端。目前國內針對培訓翻譯教師的專書極少,而外文的翻譯教學專書中使用的教材、教學活動以及譯例並不太適合國內的教學環境和中英語言組合的需求。而且西方國家的教育體系制度與臺灣也有很大差異,西方國家的翻譯教學經驗和論述無法全盤移植到國內。我們應該是吸收借鑑它們的理論與實務,再內化為己用,發展出適合國內翻譯教學需求的模式和方法。

  另一方面,國內翻譯研究的書種大致上可分為學術性的翻譯理論、總結個人翻譯經驗的散文或評論、實用性的翻譯技巧、以及翻譯課使用的翻譯教科書。這些專書對於翻譯研究領域的發展雖有幫助,但是在翻譯教學上,除了少數可作為學生上課使用的翻譯教科書,如廖柏森等所著《英中筆譯1》、《英中筆譯2》、《中英筆譯》、《英中新聞筆譯》的系列書籍之外,極少有針對教師需求所撰寫的翻譯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專書,這是很可惜的事。反觀對岸中國大陸對於翻譯教學的研究非常積極,其目的是在短期內為國家培養優秀口筆譯專業人才,快速與國際社會接軌。短短幾十年內大陸出版大量的翻譯專書、期刊和教科書,其中不少流入臺灣學術市場,有些還改版為繁體字,被國內許多教師採用為上課教材或研究文獻。但這些出版品的品質參差不齊,若作為教科書則大陸譯詞語法充斥國內課堂,若作為研究文獻則不僅某些論述或研究不太嚴謹,長久下來國內也會失去學術論述的發言權。國內翻譯教學觀念的建立和譯者的訓練不能過於依賴大陸學者的論述和譯法,甚至連譯例用字句法都可能成為我們翻譯教學的標準。國內目前缺乏針對本地翻譯教學所需的理論架構、實務教法和研究方法所編寫的專書,這或許是國內翻譯教學研究社群不受重視、或作品不易通過評鑑升等之結構性因素所使然,仍有賴更多學者投入和努力。

  國內有關翻譯教學的研究成果,目前只有在少數期刊和研討會上以論文發表,相對較無系統性和連貫性。筆者深覺有必要填補上述翻譯教學研究的缺口,因此整合個人過去曾發表的翻譯教學文章和教科書,同時參考國內外翻譯和語言教學相關書籍,並配合國內教育環境資源、社會對翻譯人才需求、教師學術背景和學生學習動機等因素來撰寫此書。另一方面,筆者長年於臺師大翻譯研究所和臺北大學應用外語系教授多門翻譯教學相關課程,包括「翻譯教學」、「翻譯測驗與評量」、「筆譯教材教法」、「翻譯理論」、「口筆譯入門」、「新聞編譯」、「研究方法」等。本書中許多翻譯教學理論、方法和活動都曾在這些課堂上應用實施,有助提高此書內容的效度和信度。

  本書探討範圍為英進中的筆譯教學,這也是國內大專院校翻譯課程最常教授的語言組合方向。全書分為四大主題,分別為「翻譯概論」、「翻譯教學理論」、「翻譯教學實務」與「翻譯教學研究」。希望能釐清目前國內翻譯教學上的諸多問題,包括翻譯教學過程和評量所依據的翻譯和教學理論等,都能給予教師明確指引,作為翻譯教學上的參考依據。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擴大國內翻譯教學的研究視野,讓國內翻譯教學的學術自主權得以發聲,提供從西方和中國大陸進口專書之外的另一種翻譯教學研究論述。

  本書第一版《翻譯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於2014 年曾由文鶴公司出版,迄今一直是國內少數針對翻譯教學領域探討其理論論述、實務操作與研究方法、和培訓翻譯教師的專書。然而多年來,國內外學界探討翻譯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的相關文獻與研究成果推陳出新,新興研究議題不斷浮現,該版的內容已不敷課堂教學和個人研習之用。個人深感有擴充原作架構和新增內容之必要,因此參閱國內外近期有關翻譯教學的研究文獻及相關書籍,整合個人過去幾年發表的翻譯教學研究論文,同時配合國內最新教育理念、翻譯產業人才需求等因素來修訂此書,希望作為眾文圖書出版翻譯系列教科書的理論基礎、教學指引和研究方法,並以《英中筆譯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的全新書名和版面上市。新增修訂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數點:

  1. 更新國內大學翻譯教學現況與翻譯學科發展的資訊,刪除過時研究文獻和陳舊事實內容,並補充行為主義傳輸式教學和建構主義溝通式教學以外的教學觀。

  2. 在西方翻譯理論上,第一版著作只討論了語言學派和功能學派,新版增加多元系統、文化學派、解構學派等,並闡述它們的翻譯觀點與翻譯教學間的關係,增加翻譯教學的多元論述和後現代觀點。

  3. 翻譯教學方法方面增加各種翻譯方法技巧的解說、機器輔助翻譯 (CAT)、翻譯語料庫 (translation corpus) 的教法教材、以及AI對於未來翻譯教學所產生的衝擊等,以反映科技在翻譯教學上所扮演的積極角色。

  4. 在研究方法上,為因應更多元的研究方法需求來探索日益複雜的翻譯教學議題,新版著作增修推論統計分析方法、質性的紮根理論 (grounded theory)、個案研究 (case study)、以及質量的混合研究方法 (mixed-methods research) 等。同時也提及新的研究工具如眼動儀、鍵盤軌跡紀錄Translog等,說明這些研究方法與工具如何應用在實徵研究上。

  總言之,本書針對國內翻譯教學困境,從理論、實務和研究三個層面釐清翻譯教學觀念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為培養翻譯師資盡一份心力。同時拋磚引玉,提醒學界對翻譯教學理論、實務和研究活動的重視,發出自主的學術論述聲音。最後更期待能提升國內翻譯教學品質,增進學生學習翻譯動機,進而為社會培育翻譯人才,促進國際文化交流。

( 知識學習語言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jason&aid=17574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