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陪伴與勸慰無法取代精神醫療
2022/08/19 14:33:40瀏覽3322|回應0|推薦13
【陪伴與勸慰無法取代精神醫療】



藝人艾成自殺過世了。根據媒體報導,他有嚴重情緒困擾至少六、七年,卻從來沒有就醫,只靠旁人的陪伴與勸慰來度過,這在今日台灣,尤其是首善之區、醫療便利的台北,是難以想像的事。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情緒困擾人人都有,但如果持續太久、困擾太嚴重,尤其是已經影響生活與工作,甚至有了想死的念頭,就必須要就醫,這是很基本的國民生活常識。


注意必須要就醫這幾個字。不管對本人或者旁人來說,當情緒困擾超過了周遭的人可以協助的程度,就醫與協助就醫就成了一種義務。


以憂鬱症來說,陪伴與勸慰當然有幫助,可以讓當事人好過一點,但那不能取代精神醫療,尤其是對於已經影響健康與安全的憂鬱症,比如嚴重失眠、吃不下、無法專注、持續悶悶不樂,或者有輕生念頭來說,陪伴與勸慰如果給當事人一種已經改善、不用就醫的錯覺,並非好事。


事實上對於任何可能罹患嚴重精神疾病的人來說,陪伴與勸慰最大的功能,是鼓勵與協助他們就醫,而非任何其他言語與動作。


很可惜,艾成在生前沒有得到這樣的幫助。


艾成留下的另一個遺憾是他從小熱愛唱歌,也想要在歌壇闖出一片天,可惜從頭到尾「沒有大紅過」—他自己這麼認為。


超偶前幾屆,我每一集都看,因為參賽者實力堅強,競爭激烈,非常好看,那時另有星光大道,兩個節目構成了十幾年前電視歌唱比賽的短暫盛世。


艾成是第二屆,當時最被看好的是鐵肺女歌手符瓊音,幾乎從頭到尾都是她獨霸,然而在最後決賽的時候,表現失常,以些微差距輸給了艾成,我記得那晚看到結局,相當訝異,因為從來沒想過艾成會奪冠。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艾成得到第二名,是不是對於自己能否進軍歌壇、大紅大紫,就不會抱有那麼大的期待,也就不會有後來那麼大的失望?


艾成的歌藝當然是優異,但比賽多少有運氣成分,而能在台灣這個華人流行音樂的殿堂拿到電視歌唱比賽冠軍,應該會讓他以為距離成為巨星,已經不遠。


如果當時得到第二名,讓他對自己更加肯定,但也知道還有不足之處,或許後來發片以後,「賣不出五百張」,就可減少一分失落。


事實上第一屆的超偶冠軍張芸京,當時連評審都為她震動,想說這是台灣歌壇的明天了,誰知後來發展也是不順遂。第三屆是朱俐靜,她的各方面條件都不輸給當下的偶像巨星,但幾年過去,也沒有功成名就。第四屆是曾昱嘉,我最近再聽一次他在超偶的表現,仍舊是驚為天人,但如今也仍在歌壇奮鬥當中。


總之,歌唱比賽冠軍跟成為明日之星,是兩回事,尤其以當今流行音樂市場來說,歌迷或者說消費者的口味,相當難以捉摸。你以為你是唱將,唱歌非常好聽,問題是會唱歌的人太多了,在市場上不容易凸顯出來,也很容易被取代。


艾成的音色乾淨,唱歌的口氣與節奏都非常流暢,但嗓音不算厚實或清亮,或許這是他想要走唱跳路線的原因。唱跳路線要出人頭地,個人特色必須非常強烈,或許是外表,或許是舞步,也或許是整體風格,其實這條路線並不好走。


艾成發片不順利以後,改走演戲與綜藝路線,但也沒能取代唱歌,成為主要生涯方向。星光大道與超偶出身的得獎者,有好幾位後來改走演戲與綜藝路線,都相當成功,比如同樣是超偶出身的蔡昌憲。他們忘情於歌唱了嗎?當然沒有,而是知道必須先讓自己在演藝界生存下去,不管做什麼,能讓自己保持熱度,再徐圖未來。


後來艾成也做生意,也踏入婚姻,但都不是相當順利,或許讓他的情緒困擾更加嚴重。旁人在這時給予陪伴與勸慰,當然有幫助,但更重要的是鼓勵與協助他就醫。


人的情緒與精神現象從何而來,科學上並不能完全了解,但對於情緒或精神出現嚴重困擾或問題的狀態,精神醫療確實能提供協助。


給自己一個機會,也給精神科醫生一個機會,讓他們有幸能夠幫助你。


也讓世間減少一份遺憾。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17690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