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5/20 21:54:44瀏覽3202|回應0|推薦13 | |
【染疫長者 應加速給藥】 Omicron BA.2疫情延燒近兩個月,累積案例衝上百萬。起自去年十二月底的BA.1疫情意外被壓制了,然而到了三月中旬,因為邊境檢疫放寬與傳染力更強的BA.2成強勢變種,難擋病毒傳播,四月上旬改採「共存」策略,此時各國都已過了Omicron高峰,只剩台灣還處在新增曲線上升階段。 從各國經驗可知,染疫達兩成人口就會緩解,這是因為第三劑打了五、六成人口,而以七成保護力計算,加上自然感染人數,就能使Rt值低於一。以此來算,台灣還需三百六十萬感染人數,曲線才能探底。原本四月的Rt值約為二,曲線陡峭上升,後來因民眾自動減少群聚與內用,讓Rt值降到一點三,曲線因而壓平下來。以此趨勢,高峰(染疫人口達一成)將在十天後出現,當日新增約十五到廿萬。 「共存」成敗有兩個指標,一是醫療量能,二是死亡率。以目前中重症比率千分之二來算,若新增達廿萬,而一人平均住院十天,約需四千張病床,尚在目前空床數範圍內,但還需對等醫事人力,醫療負擔相當沉重。 死亡率從四月萬分之二攀升到目前的萬分之四,原因在於隨著疫情進展,原本社交比較退縮的老年人會被感染,拉高死亡率。鄰近國家死亡率都在千分之一左右,以台灣目前數據,有機會成為Omicron死亡率最低國家。 要保持低死亡率,目前最重要就是讓沒有打疫苗的老人家,尤其是八十歲以上族群,染疫後盡快服用抗病毒藥物。目前每天約三成老人家服用,仍有提升空間,應廣為宣傳,並讓取藥流程更順暢。台灣七十五歲以上約兩成未打疫苗,如果能讓他們都有機會服藥,將是大功一件。長照機構已四千多人染疫,死亡率約一%,算是相當低,未來應持續做好感控,避免重蹈香港覆轍(死亡有半數來自安養院)。 「共存」之路至今走得雖有顛簸,大致沒有失控,乃因中央與地方都做了努力,民眾也願意配合。接下來高峰到來,更需朝野合作,一起把高風險族群保護好,才能為自己的政治前景加分。 高峰過後,最快六月底,達兩成人口染疫,曲線就會探底,但這是因為Rt值被壓低結果,屆時若放鬆防疫,比如群聚與內用增加,或者大家不戴口罩,疫情勢必會再起。台灣自然感染人口相對較少,群體免疫主要倚賴疫苗,因此幾個月後,當保護力下降,全民都須追加第四劑。 「共存」是為了過正常生活,但正常的定義並非一成不變。「共存」後的最終染疫率牽涉防疫態度,比如緩解後如果大家願意繼續戴口罩,當成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就會比不戴減少一些人染疫。反之,如果把疫情拋諸腦後,那麼曲線一定會再上揚。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