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5/29 07:47:52瀏覽3633|回應2|推薦10 | |
【當與病毒共存成新常態】 Omicron疫情來到高原期,每日新增約8、9萬例。高原期會持續多久,跟群體免疫力有關,以台灣3劑疫苗覆蓋率達65%、疫苗保護力70%來算,約有45%群體免疫力,而如果Omicron在這波疫情曝光前的R值為4,那麼需有75%群體免疫力,才能讓R值降到1以下,曲線才會往下走,因此約需30%人口染疫才能達到這個數字,但難免有染疫黑數,於是帳面上約20%人口染疫便可。 20%人口染疫若能緩解,那麼曲線中點(亦為高峰產生處)為10%人口,相當於240萬人,而目前已有170萬人染疫,因此最慢一周後就會達到高峰。這是以R值為4來估計,但因民眾自主防疫,讓人流指數下降,因此若以7.5%人口染疫計算,現在就已經抵達高峰。 雖然新增來到高原期,中重症與死亡比例卻一直增加,最可能原因是實際比例沒有大幅躍升,而是染疫黑數增加了,比如好多人染疫以後沒有快篩,或者快篩後沒有確診,就會讓分母變小,但因為中重症一定會就醫,分子不會變小,於是比例就會增加。 死亡率目前增加到0.06%,雖然仍低於鄰近國家的0.1%,但似有繼續攀升的趨勢。死亡率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80歲以上染疫占率與死亡率,而這兩項數據也呈現上升趨勢,大約比1個月前增加了50%左右,值得關注。 要降低高高齡死亡率,最重要手段為盡早讓染疫者服用抗病毒藥物,目前每日給藥人數提升到1萬,或許接下來就會反映在死亡率數字。安養院死亡占率維持在2成6左右,代表機構群聚沒有惡化跡象,應繼續努力。 在兒童死亡率方面,有人說台灣比鄰國高,其實香港11歲以下死亡率為0.006%,高於台灣,而紐西蘭為0.003%,跟台灣相當。至於南韓較低,可能與病毒檢驗較多有關。有人以美國兒童死亡率來預估台灣,其實那是去年底以前的數字,Omicron疫情還沒出現,不適用於台灣。 接下來若維持每日新增8、9萬,最快20天,最慢35天,就達到染疫1成5到2成人口,曲線就會折彎下來,甚至降到新增萬例以下,換算時間約在6月底、7月初。到了7月底、8月初,如果民眾自主防疫程度沒變,曲線勢必會探底。然而,如果大家看到疫情緩解,開始不戴口罩,或者增加群聚,那麼又會帶動曲線小幅上揚。 目前看起來專責床位已不至於不夠用,如果醫療人力也能適當調配,避免過勞,醫療體系的考驗應該就會過關。急診大排長龍景象,因為「快篩確診」全面施行,也已改善。兒童疫苗逐漸到位,引發搶打,顯然最終覆蓋率也不會太低。 如果預期7月底疫情探底,可讓學童提早放暑假,先去打疫苗,2個月後便可提早開學,安心返校上課。疫情緩解以後,不代表可以脫下口罩與安心內用,因為這是人流指數下降的結果。如果大家希望可以回到3年前的生活,那麼勢必要有更多人口染疫;反之,若能接受戴口罩、避免高風險群聚也是一種「新常態」,那麼7月底就是「與病毒共存」到來的時刻。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