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張西平:〈「萊布尼茨思想中的中國元素」序〉 (一)
2010/06/26 18:01:28瀏覽233|回應0|推薦1

錄自 張西平主編:《萊布尼茨思想中的中國元素》(鄭州:大象出版社,2010年4月),頁1-13。

  萊布尼茨是17世紀中葉至18世紀20年代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偉大人物。萊布尼茨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歐洲「中國熱」的時代,「當萊布尼茨慢慢地進入當時的精神世界時,中國已成為歐洲的日常話題」。(註一)萊布尼茨顯然不是那種因喜歡中國庭院和漆木家具而愛上中國的人,他是一個歐洲當時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他的精神傾向有著自己更為深刻的原因。這點通過他的《中國近事》最典型地表現出來。


一、《中國近事》的出版
  1697年編輯出版的《中國近事》是萊布尼茨第一部,也是他最有影響的一部關於中國的著作。在萊布尼茨編輯出版《中國近事》以前,他已經長時間保持著對中國的興趣,1666年他在自己的《論組合術》中就已經提到了中國的文字。1689年7月和8月間他在羅馬結識了在華的耶穌會士閔明我,這恐怕是他的義大利之行的最重要收穫,因為從此他在中國的傳教士們有了直接的聯繫。萊布尼茨可以直接從耶穌會方面得到關於中國的消息。
  實際上,出版《中國近事》的想法恐怕在萊布尼茨的腦中已經醞釀了很長時間,因為南懷仁的《歐洲天文學史》一書的摘要是他在1689年訪問羅馬時就寫下的,同時,在這一年他從法王路易十四的懺悔教父那裡見到了在華耶穌會士張誠所寫的有關〈尼布楚條約〉的信件和《1693-1695年俄國使團訪問中國的沿途見聞》這份文件。1697年他又收到了德國耶穌會士Johannes Cleff的兩份重要文獻,一份是在北京的耶穌會神父安多(Antoine Thomas,1644-1709)(註二)寫的信,一份是當時耶穌會在北京的負責人蘇霖神父的信。蘇霖神父的這封信最長,也最重要,它實際上相當於明末到康熙初年的中國天主教史,這封信使萊布尼茨知道了耶穌會在中國的傳教有了根本性的好轉。可以想像得到萊布尼茨收到這兩封信時的興奮心情,在收到這兩封信以後不到一個月,《中國近事》就出版了,速度之快令人吃驚。
  《中國近事》第一版所報導的中國情況,內容之豐富,涉及面之廣,這在當時的歐洲是沒有過的。這六篇文章各具特色,內容十分豐富。六篇文章中五篇是在華的傳教士寫的,一篇是外交官員寫的。他們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當時的中國社會。兩篇反映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情況的文章中,蘇霖神父與安多神父的信是難得的好材料。他們都長期生活在北京,了解康熙皇帝和中國社會政治生活的最新進展。信中介紹了天主教在中國發展的曲折歷程。南懷仁的《歐洲天文學史》摘錄,講述了傳教士在和楊光先的鬥爭獲得勝利後,南懷仁主持欽天監所開展的科學活動,這份文件不長,但內容很具體,使讀者能感受到傳教士在北京的科學活動。

(註一)D. E. Mungello, Curious Land. Jesuit Accommodation and the Origins of Sinology, studia Leibnitiana, Supplementa 25, Wiesbaden 1985.
(註二)安多為比利時在華的傳教士,到澳門後被南懷仁召到北京,1709年死於北京。見費賴之:《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403-412頁。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wimming1978&aid=4167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