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書架追想錄--敦煌學
2010/02/27 20:37:47瀏覽408|回應0|推薦1

蘇瑩輝:《敦煌學概要》,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八十一年五月
劉進寶:《敦煌學論述》,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5月
劉詩平、孟憲實:《敦煌百年》,台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11月16日
林聰明:《敦煌文書學》,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
陳祚龍:《敦煌學園零拾》,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五月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所主編:《全國敦煌學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四月
榮新江:《鳴沙集》,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八年九月
﹝日﹞神田喜一郎著,高野雪、初曉波、高野哲次等譯:《敦煌學五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
郝春文主編:《2002-2005 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集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

  做國學研究這一行,在心中多多少少都會帶點民族情緒,但是在研究事理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還可以將這些情緒擱在一邊,在各自的領域上就事論事,但是在敦煌學研究這塊領域,想要控制住自己的民族情緒,似乎沒有這麼容易。
  敦煌學的興起,套句廣告詞說,其實「是個意外」。但是這個意外卻出現得很不是時候,以致於國內學界在創建這塊新的學術領域的時候,很少人不帶點悲憤的情緒,同時也很少不帶點尷尬的表情,明明是祖先的遺產,卻由外國人發揚光大,甚至一度讓敦煌學的研究中心落在外國,在那個時候,說沒有「神州學子欲羞死」的複雜情緒,是自欺欺人的。
  在追懷這段歷史的時候,任誰都會有些正義的火氣,但我們也要想想,我們有沒有認真對待過我們祖先的遺產?直到現在,對於古代遺留至今的文物思想乃至於制度,即便是專家學者,又有幾個人會以認真的態度去看待它們?聽過就算,或者是揚名立萬的工具,真的是這些文物思想存留到現在的意義與價值嗎?或許因為種種原因,我們沒能完全了解它們,但這也不代表我們不需要認識它們、了解它們,然後又說這些東西是我們的,誰都不准碰,有點邏輯概念的人都會知道,這種想法是不合理的。
  每次看大陸那邊的作家、學者談歷史,都會被他們昂揚的情緒、激烈的言詞所震攝,但每次在闔上書本之後,卻總是對他們的想法感到很不以為然。沒錯,每個人都可以由各自不同的角度去認識、思索一件事,但是要研討歷史、評論事物,如果不以冷靜客觀的態度來處理的話,很容易曲解事實,且誤導其他人對歷史、對事物的認識,這不是談歷史、做評論的人所應該有的做法。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wimming1978&aid=380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