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22 20:48:40瀏覽685|回應0|推薦1 | |
時永樂 門鳳超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廣西博白縣人。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從事語言學研究長達半個多世紀,出版專著40多部,發表論文200餘篇,在漢語語法、音韻學、詞彙學、辭書學、漢語發展史、語言學史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卓有建樹。 王力先生的不少著作,都具有開拓創新、填補空白的意義,為中國現代語言學的發展與成熟作出了重要貢獻。但若論其惠及人數之眾,知名度之高,發行量之大,影響之廣,則莫過於他所主編的《古代漢語》。上個世紀60年代以後成長起來的從事語言與文學研究的學者,大都從中受益。《古代漢語》全書共四冊,第一、二冊正式出版於1962年,第三冊出版於1963年,第四冊出版於1964年,凡126萬多字。 《古代漢語》首創了文選、通論和常用詞三結合的體例。在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古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教學內容,有的講成歷代文選,有的講成文言語法,也有的講成文字、音韻、訓詁或者漢語史。經過多年的思考與教學實踐,王力先生認識到,古代漢語是一門工具課,其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1959年,在王力先生的主持下,北京大學中文系進行了古代漢語課程的教學改革,把文選、常用詞和通論三者結合起來,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我們現在看到的《古代漢語》,就是在北京大學內部講義的基礎上修改、補充而成的。全書以文選為綱,通論、常用詞與其有機結合。文選是感性認識,通論是理性認識,常用詞則兼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文選的編排,以時代順序為綱,同時兼顧體裁。這種嶄新的體例、科學的編排,既體現了王力先生一貫的創新精神,又對提高古代漢語的教學質量發揮了重大作用,也對其後問世的同類教材產生了重要影響。 《古代漢語》內容豐贍。從總體上說,《古代漢語》包括文選、通論和常用詞三大部分。文選部分,就內容來說,涉及經史子集;就時間來說,始於先秦,跨越漢魏南北朝隋唐宋,結束於元,歷代的優秀作品均有所選錄;就體裁而言,散文、詩、賦、詞、曲,皆囊括其中。通論部分,包括辭書的使用、文字、辭彙、語法、音韻、修辭、古書的注解、句讀、文體、天文、曆法、樂律、地理、職官、科舉、宮室、車馬、飲食、衣飾等等。內容之豐富,可視為有關傳統文化的小型百科全書,但所講又都圍繞著一個主題,即提高讀者閱讀古書的能力。常用詞部分,選擇了古書當中常用而古今又有明顯差異的單音節詞1086個,介紹其常用義,尤其注意同義詞的辨析,對初學者掌握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真正讀懂古書,幫助甚大,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王力先生的辭書學思想,對後來古代漢語字典、詞典的編纂,產生了一定影響。 《古代漢語》的注釋頗有特色。文選是本書的綱,而文選注釋的水平,又是決定全書質量的關鍵。王力先生認為,為了幫助學生真正讀懂課文,注釋要詳細而不繁瑣;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盡可能用現代漢語作注釋,使每個詞都能和現代漢語對得上號,如果用文言注文言,學生往往似懂非懂,難以達到讀懂古書的教學目的;要與文學作品選區別開來,注釋要講語法,以與通論相互照應,相互補充。《古代漢語》很好地貫徹了王力先生的這些想法,注釋詳細準確,通俗易懂,重視語言現象的解釋。語法方面,對諸如賓語提前、句子成分的省略、主謂倒置以及文言虛詞的詞性與用法,均有說明。文字方面,對通假字、異體字和古今字,分別用「通」、「同」和「後來寫作某」區別開來,避免了將三者混同的弊病。音韻方面,凡是韻文,均注明韻腳及所屬的韻部。所有這些,都體現了本書作為語言教材的特色。 《古代漢語》問世以後,受到廣泛歡迎,許多高校把它選作教材,自學者亦將其作為學習古代漢語的主要參考書。出版後不久,香港、臺灣便出現了翻印本,日本學者還將通論部分譯成了日文。1987年,該書榮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特等獎。到2006年,已重印40多次,印數接近190萬部。 《古代漢語》第1版,由中華書局於1962年至1964年出版;1980年,在王力先生的主持下,進行了全面修訂,1981年出版了第2版;1997年,在郭錫良先生主持下,再次對全書進行了校改,1999年出版了第3版。 轉貼來源:國學網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