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貼文章】走出西方語境的中國哲學  (三)
2007/12/21 12:44:57瀏覽337|回應0|推薦1

二、兩種「中國哲學」概念 

  西方哲學家通常認為,中國哲學應當是指古代中國的哲學。在這種意義上,他們把中國哲學就看作是博物館中的古代文物,而不是看作當代社會中活生生的觀念。從當代的觀點看,這種理解完全錯了。我在這裡就想區分兩種「中國哲學」概念:一種是古代的中國哲學,一種是當代的中國哲學。

1 古代的中國哲學

  大多數西方哲學家都熟悉古代中國哲學中的某些概念,至少他們認為是熟悉的,但實際上存在很多混淆。我認為,第一個也是主要的混淆是,儒家思想被解釋為古代中國的唯一占統治地位的哲學。這顯然不是真實的。自戰國以來,古代中國哲學就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流派和主張。即使是在漢代,漢武帝確立了儒家思想為唯一正統的哲學,把其他哲學流派都斥為異端,中國哲學中仍然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理論主張,比如道教思想、法家、名家等。所以,古代中國哲學的概念很複雜;當我們在討論中國古代哲學時,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我們究竟是在討論哪一個流派或哲學家的思想。這就意味著,我們應當集中於不同哲學理論中的具體概念或觀念,而不是泛泛地談論中國哲學。把一種理論或主張看作是各種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

  我認為,西方哲學家對中國哲學的另一個混淆,就是認為古代中國哲學是儒家、道家以及佛教思想的大雜燴。歷史地說,它們具有許多明顯不同的特徵。簡單地說,根據馮友蘭1948年的《中國哲學史》所說的那樣,儒家注重的是現實世界中的道德生活,這被稱作是入世的哲學;相反,道家的思想被稱作出世的哲學,因為它關注的是道法自然。我們知道,佛教思想起源於印度,但它自進入中國之後就從一種宗教轉變成了一種哲學。它同樣也提供許多道德教導,但方式卻與儒家不同。在這種意義上,我們就不能說中國古代哲學是由一種哲學占主導地位的,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還是佛教等,這樣就消除了它們之間的重要差別。因此,在理解中國哲學的時候,重要的是要意識到各種流派和理論之間的這些差別,正如西方哲學中的各種差別一樣。這樣就有助於理解這些流派和主張得以形成以及有時出現相互衝突的各種背景。

  我很欣賞馮友蘭的這樣一段話,他說,中國人並不關心宗教,這正是因為他們更多地關心哲學;他們不是宗教的,因為他們主要是哲學的。馮友蘭把中國哲學的一些主要特徵描述為:「大部分中國哲學家都不把知識看作某種自身具有價值的東西,所以他們並不是為了知識而尋求知識;即使是在實踐知識的情況中,它們也是直接承載著人類的福祉,中國哲學家主要是應用這種知識到現實活動,這就會直接帶來幸福,而不是被看作關於幸福的空洞討論。因此,中國人並不把著書立說看作僅僅是在建立理論主張,而是看作最高幸福的目標本身。大多數中國哲學流派都教導人們所謂的『內聖外王』的方法。內聖就是一個人建立了自身的德性,而外王則是一個人在世界上擁有了巨大的權力。一個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同時擁有聖人的德性和擁有統治者的權力,這樣就成為所謂的聖王,或柏拉圖意義上的哲學王。」(Feng Yu-Lan, 1952:第2頁)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wimming1978&aid=147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