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江孜印象二:白居寺
2013/09/06 13:48:58瀏覽1912|回應0|推薦15

江孜印象二:白居寺

 

如果說代表「法王府頂」的宗山城堡是人間現世成就的頂峰,那位處一旁的白居寺無疑是人們對來生「吉祥勝樂」世界的想像與追求。而後者更為藏人所看重,無怪乎「江孜法王」及人民,投注了更多的心血在白居寺的刻畫及構築上。

 

十五世紀初,夏卡瓦家族在其第三代傳人繞丹貢桑帕(主政:14121442)在位期間聲勢達於頂峰。被尊稱為「江孜法王」的他,不僅頂住了帕木竹巴來自前藏的入侵,甚且還有餘力將勢力拓展至前藏拉薩的達孜一帶;在後藏,他也幾乎取代了薩迦的地位,成為後藏最具權勢的人。可以說那時的江孜,幾乎可和當時稱霸西藏的帕木竹巴分庭抗禮。

 

也在聲勢最鼎盛時,自身也佛學湛深的江孜法王開始營造他的「班廓德慶」(意為「吉祥輪勝樂大寺」,簡稱「吉祥輪寺」,「白居寺」即藏語簡稱的音譯)。

 

西元1413年,他首先迎請了宗喀巴的兩大弟子之一,也是後來的班禪一世──克珠杰大師來到江孜弘法,並且邀請他共同籌畫白居寺。14181425年,完成了包含大經堂在內的三層「措欽大殿」,期間克珠杰也擔任了白居寺的首任堪布(住持)。14271436年,又完成了時稱「十萬見聞解脫大塔」的「吉祥多門塔」。肇建於江孜最強盛的時期,且花了近二十年才建成,其用心、花費、精美及華麗,自是無庸置疑;而作為當時西藏最高工藝的代表,其特色獨具的「工巧明」,也可能鮮有寺院可以企及。

 

寺中藏塔,塔中有寺

 

進入白居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獨特的寺塔並峙的「塔寺建築」。一般藏傳佛教寺院的中心建築多只有「措欽大殿」,內裡的主要設施有供僧侶集會早課,及民眾參拜禮佛的「大經堂」。以及供寺裡各「札倉」堪布、大喇嘛開「拉基會議」的議事廳堂。還有收藏寺裡寶貴佛像、經書、文物的寶庫殿室。這樣的措欽大殿白居寺也有,但不同的它還多了一旁的吉祥多門塔。

 

論功能,吉祥多門塔也是「寺」,因為內裡藏有十萬尊佛像和近千幅壁畫,都可供民眾瞻仰禮拜。且塔內層層的造像壁畫中,也蘊含了次第修行的道理,還可以作僧人修行的場所。而其和措欽大殿的壁畫,一偏密教,一重顯教,顯然也做了不同的分工,須兩者合一才能成為一個整體。「寺中藏塔,塔中有寺」,兩者不能偏廢,兩者共同構成了白居寺的「寺」,須兩者全了,白居寺的「臉面」才算完整。

 

一寺容三派,向晚的札倉

 

白居寺獨具的特色,還展現在其對各教派的兼容並蓄,這可以從圍繞在措欽大殿四周的「札倉」得到確證。所謂的札倉是寺院裡喇嘛平日修行、吃飯、睡覺最主要的地方。從前藏傳佛教寺院的僧侶動輒幾千人,大寺院如哲蚌更有近萬人,除了早課在大經堂一起念經外,其餘時間多散回各自的「札倉」自行修行做功課,或是服勞役活動,晚上便在札倉裡的房間住宿休息。一個大寺裡常有數個至十數個札倉,各札倉且有各自的堪布(住持)管理,所以大寺和札倉的關係,可以想像成寺中有寺的格局。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一般寺廟多以喇嘛來自的地區,界劃成不同的札倉管理。但白居寺不同,除了地區外它還以教派劃分,過往白居寺內共有17座札倉,其中7座屬格魯派,3座屬薩迦,1座噶當,這在西藏的寺院裡甚少見,因為藏傳佛教的寺院多有各自歸屬的教派,一旦歸於某教派便全寺一致,很少有幾個教派共存一寺的情形。

 

白居寺一寺容三派的特色,或許可以溯源自首任堪布克珠杰。他在主持白居寺期間,曾廣邀各教派高僧大德來白居寺辯經,他以淵博的佛學及無礙的辯材折服了各教派,為當時還正興起的格魯派和白居寺同時掙得了大名。後來的人為了紀念他,西藏各大寺院每年還特別派遣僧人來白居寺辯經,這傳統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由此可見,白居寺對各教派說法的兼容並存,可說是其來有自。

 

但現在從高處望向札倉,卻多見殘破的景像。文革期間白居寺曾受到嚴重的破壞,寺裡原有的十七座札倉,除了三座移做穀倉幸而保存下來外,其餘的全遭拆毀。大經堂旁的吉祥多門塔沒有遭到破壞,據說是因為一個有心人提出,可以把它留下來,做為寺院剝削勞動人民的「證據」。瘋狂的年代,似暴雨狂風殘捲了一切,徒留下無聲的喟歎。或許有人會問,這些札倉還修復嗎?其實不修復也無妨,因為寺裡的喇嘛早已從文革前的千餘人,減剩下現在的七十餘人,即使不修復,現有的札倉也很足夠了。

 

白居寺札倉的遺址,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也留下了輝煌後向晚的身影。

 


圍城的山牆,法王的貴古

白居寺的東北西三面全為山勢所圍,山上且築就一道圍牆,在藏傳佛教的寺院裡,這種防禦的姿態多有,但這樣的防禦設施卻少見。

 

西藏最早的寺院,如拉薩的大昭、小昭寺,多只有單獨的寺院建築,沒有防禦的施設。藏傳佛教的寺院開始向世俗堡壘式的王宮看齊,始自西元十二世紀,因為這時的寺院在政教合一的體制下,住持除了是宗教的領袖,也兼封建的領主,在早期政情尚紛擾的雪域高原上,建寺考慮外患的防禦,勢屬必然。

 

這樣的防禦機制在早期的寺院似乎更為常見,如薩迦派的祖寺薩迦南寺,即以城堡的方式構築。後期格魯派的六大寺,雖然不見高聳的城牆或圍牆,但選址上也多選在易守難攻的山腹、山腰間。而白居寺,即配合著週匝的山勢,圍以如長城般的山牆,這樣的地形及設施在藏地其他寺院不常見,但其用心在當時卻屬常態。

 

在山牆的一角,我們還可以見到高立於上的展佛台。每年五月十五日開始,白居寺為了紀念佛陀誕生,會舉行為期一個月的薩嘎達瓦節慶典,而慶典的最高潮,即是在展佛台上展示大型的絲緞唐卡。每到這天,江孜縣四鄰十八鄉的信眾無不扶老攜幼前來觀看,熱鬧非常。展佛台上的大型絲緞唐卡,在藏語裡被稱為「貴古」,據說這種珍貴的「貴古」即始於江孜法王繞丹貢桑帕,他在1418年命綉匠37人用27天的時間,綉製了一面大型的緞質佛像唐卡,這種前所未有的創舉,除了顯示他對神佛的虔心,間接也展示了江孜當時的繁華。

 

但能展示江孜當時繁華的還不限於薩嘎達瓦節一時,也不僅在展佛台上一地,江孜昔日的繁華更多還藏在吉祥多門塔裡,無論是塔身自身的建築,或是內裡的佛像壁畫,處處都是繁華的印現,也無不讓人讚歎不已。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835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