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1/02 23:40:56瀏覽2336|回應0|推薦11 | |
我工作的地方在民權路三段,在google地圖上那裡有個地名「下舊社」,「社」這個字,表明這裡曾經是原住民的居住地,中壢早期是平埔族霄裡社的地盤,這裡曾經是他們的社地? 我有段時間,每天走路上班,都會路過桃捷的環北站,就在環北站腹地的東側邊緣,有條清澈的圳溝緩緩流過,旁邊還有不少菜園靠它滋潤,我原本以為這只是條尋常的灌溉溝渠,沒想卻大有來頭。 它的開鑿年度極早,很可能是中壢最早的人工溝渠。最先,它不是用做灌溉的,而是最早住在這裡的平埔族,有感於漢人的威脅,於是鳩工挖了條界河,希望楚河漢界,兩方互不侵犯。但這樣的做法過於一廂情願,後來漢人還是吃過了界,並把這條「界河」順勢改做灌溉水圳,因為起先是「番人」開鑿的,於是稱為「番仔圳溝」。 在得知它的來歷後,前些日子我特意去查訪它的遺跡。它的源頭,雖然文獻說是起於中山路的橋頭附近,由此引取老街溪水。但我踏查到的源頭卻僅及於興南堰,由此繞過興國市場,斜切至興國國小,經興隆三街、五街、環北路208巷,過環北路經環北站東側,新生路461巷,最後流向一片無路跡的荒地,沓無所蹤。 文獻上說,過往這條圳溝曾是下游興南莊及水尾莊重要的灌溉溝渠,但現在已經很難想像了。我發現的前半段,都在熱鬧的市區裡,許多地方都已加蓋,或是蜿蜒於密集的住宅間,形同一排汙的水溝。我想即便打小就看著它的當地人,也多半都不知道它的來歷吧。 我在地圖上畫出它的路徑,在1898年版的堡圖中,其實它離漢人的街市並不遠,平埔的舊社,和老街就在咫尺之間而已。其實,舊社的範圍還不僅在老街溪東岸,西岸含今天的舊明里、新明里、光明里,永光里,整個都是舊社的範圍。但漢人到來後,我很懷疑這些舊社還能維持多久,起碼從1898年的堡圖看起來,漢人的街市早已經跨過西岸舊社的地盤來了。 長溝流月闃無聲,真無聲嗎?我想,三兩百年來的默默流淌,由界河而圳溝,其實,就是種千古悠悠的喟歎吧。 行者工作室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onejung012501/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