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2/26 22:55:06瀏覽2033|回應0|推薦26 | |
雖然耶誕已過了一天,還是「應景」的來說說教堂吧。月中,路過佳平的法蒂瑪聖母堂,雖然不太了解天主教,仍被教堂的華美及富於意涵所震憾,而且它的美是雙重的,既有西方教堂的莊嚴,又有排灣的圖騰元素,兩者結合卻毫不違合,而且相得益彰。 聖母堂的正面,居中是聖母升天塑像和紫色十字架,突顯了教堂的宗教本色。兩側則是兩座排灣族的祖靈柱,這樣的祖靈柱多立在頭目家門前,而且這兩座祖靈柱確有所本,它們本是佳平頭目家族的祖靈柱,如今其正品一收在國立歷史博物館,一為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典藏,都屬國寶級的藏品,教會前的這兩座雖為仿製品,卻顯示出教堂和佳平的在地淵源。 佳平部落有9成7的居民都信奉天主教,比例之所以這麼高,和佳平頭目家族率先信仰有關。1949年,佳平的頭目Maljevljev Zingrur(劉春美)帶領其家族受洗成為教徒。1953年,並且捐出自己的一塊地建立了佳平天主堂,這是台灣山區的第一座教堂,佳平也成為原住民部落傳教的發祥地。把頭目家族的祖靈柱立在教堂前,也不無紀念頭目家族襄助傳教的意含。 1953年初建成的教堂本是茅屋,後改建成鐵皮屋,第三次改建的教堂仍保留在新教堂的對面。因為佳平天主堂在原鄉部落的傳教史中具有開先河的意義,再加上舊有教堂破舊不敷使用,於是在杜勇雄神父的倡議下,才有了這次第四次的募款改建。從2015年開工,到2018年10月中完工,工期4年有餘,現有的規模足以傳世而不朽。 在佳平部落裡行走,遠遠就可以見到聳立十字架的塔柱。教堂的牆面上掛有99隻羊,獨漏了1隻迷失的羊,這是聖經「99隻羊」的比喻。在庭園裡,彎曲的石板路象徵了耶穌背十字架的「苦路十四處」。大門的銅門上,有著聖父、聖子、聖靈,象徵三位一體的圖像。宗教的隱寓和巧思,在教堂處處可見。 教堂的牆面,用得是屏東原鄉蓋房子常用的頁岩石板,而這一片片堆疊的石板多取自鄰近的隘寮北溪,其搬運推疊甚為耗時費工,但卻展現了這裡的在地特色。教堂裡,還有不少排灣族色彩的木雕、石刻,1500個刻著排灣族頭像的木雕座椅,穿著排灣服飾的木雕聖母,以及天主教在這裡傳教的浮雕故事牆,裡面富含的排灣文化元素,可能也只有這裡僅見。 天花板亦有可觀,八棵生命之樹加上各種琉璃珠。排灣族傳說上古時天地本來可以藉通天樹上下交流,而琉璃珠,不是人造的,而是上天給的。但有一天,天地鬧翻分開了,人們不再能透過通天樹回到天上,從此人們戴琉璃珠,不為其他,就是為了紀念回家的路。法蒂瑪華麗的天花板,述說的就是排灣族上古的這個傳說。 杜勇雄神父設計的這座教堂,充滿了許多這樣的宗教和排灣意涵,若用心發掘,大約看上一整天也還意猶未盡,可惜我這趟也是走馬觀花,幸賴朋友的解說才略知一二,或許下次還可以再次路過,也訪訪朋友。 p.s.最後三張照片,摘自屏東縣長潘孟安的臉書。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