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05 12:09:38瀏覽1497|回應0|推薦11 | |
江孜印象一:宗山城堡
談到西藏的城市,一般人直覺想到的多是拉薩和日喀則,但鮮有人知道哪裡是西藏的第三大城。我也是這樣,在來到江孜以前,我對這個向來僅居拉薩、日喀則之下的城市全然陌生,若不是因為城裡有座造型奇特的「吉祥多門塔」,或許我的腳步也不會朝這方向來。
後藏的門戶
但一往江孜走來,我便喜歡上這一路的景色。從日喀則順著年楚河往上游走,但見寬闊的河谷裡,四野都是剛收完莊稼的平沃土地;路旁,高原上不常見的綠樹叢裡,不時出露些雪白的屋牆;有時在綠樹白牆間,還可見到些畫在小門上的神祕蛇龍圖樣。不同於高原常予人空闊單調的印象,這裡卻有著藏地少有的富庶明麗色彩。聽說,年楚河谷從來都以雪域高原上的穀倉著稱,但也只有在親自經歷後,才能深刻感受這美名背後的豐裕與自足。
傳統上,這路也是後藏往前藏的主要道路。在過去的千百年裡,從日喀則往拉薩,都是走這路到江孜,再折向東越過卡惹拉山口,經浪卡子、羊卓雍錯及曲水,最終抵達拉薩。不同於現代常走的新路──318國道,憑藉著先進的築路技術,硬是在深峻的雅魯藏布江河谷裡開山過水,舊路除了通過高聳的卡惹拉山口外,一路多是坦途,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直到上世紀中新路築成以前,舊路一直是前後藏間最重要的通道。而江孜就坐鎮在舊路離開年楚河谷,轉爬向卡惹拉山口的關鍵位置上,因此向來被視為後藏通往前藏的門戶,也是前後藏間重要的交通樞紐。
江孜的門戶性質,還體現在西藏和印度的交通上。過了江孜續沿年楚河谷往南上行,過了康馬縣、帕里鎮,便來到喜馬拉雅山麓下的亞東,這裡是西藏的國境之南,由此往西越過乃堆拉山口,即進入了印度、錫金的疆域。歷史上西藏和印度、尼泊爾、不丹,以及喀什米爾等印度次大陸的文明往來密切,影響西藏最深的藏傳佛教,就是從這方向傳入了雪域高原。而江孜即位處此文化交流的路徑上,是自古以來西藏往來印度的重要門戶之一。
從地理位置看,已不難想像江孜何以能成為西藏的大城。若將後藏想像成一處大莊園,日喀則就像是莊園裡最大的一處宅院。流經它的年楚河,則像是莊園向東南衍伸出的一條迎賓甬道。而江孜,就是這條甬道上矗立起的一座大門。無論是從前藏或印度前來,只要從「莊園」的東南方向進入,都得經過這處「大門」。從位置看,江孜自有其成為商旅輻輳之地的地理優勢,再加上農業發達,自身已負有「穀倉」美名的富庶自足,其能發展成西藏第三大城的條件,其實在日喀則往江孜短短不及百公里的路途上,已可預想窺見。
寂寥的英雄城
行兩小時餘,車子划入了江孜的客運汽車站。這裡屬江孜的新城,也有些如江西超市、老李烤肉、大姆指網吧、夫妻肺片……之類的舖面,但或許不是旅遊的旺季,又或許城外的老鄉此時多忙於農事,無暇進城,街面上顯得甚為清寂,只像是尋常的小縣城,有點出乎於我對「第三大城」的預想。
山高月小,相對於城市的小,矗立在宗山上頭、隨處都可見的「江孜宗山城堡」,就顯得無比龐大。這是座西藏傳統「屋包山」的建築,我在日喀則、定日城裡都曾見過,就連拉薩的布達拉宮也屬類似性質,只是規模更加龐大,有點像是把山給吃了。在藏語裡稱這樣的建築為「宗」,有「要塞」的意思,過往許多地方的封建領主多住居其上,管理下方的所屬百姓,所以「宗」也成為舊時西藏的地方行政單位名稱,有點類似於現代的「縣」。而這處「江孜宗山城堡」,在過往就類似於現代的「江孜縣政府」。
城堡初建於西元十世紀,據說由吐蕃贊普的後裔白闊贊初建。但現有城堡的規模,卻是由崛起於十四世紀中葉的夏卡瓦家族打下。夏卡瓦家族本是江孜地方的一支傳統勢力,十四紀時族長帕巴貝桑波(1318~1370)因為作為薩迦法王的文書,受到法王的寵信而迅速崛起。當時統治西藏的薩迦政權,因為背後的靠山元帝國衰落,以及自身的分裂而逐漸失勢,受到當時興起於前藏山南的帕木竹巴政權的強烈挑戰。十四世紀中葉,當帕木竹巴向後藏發起攻擊時,首當其衝的便是位於後藏門戶的夏卡瓦家族。西元1364年,帕木竹巴和夏卡瓦家族展開了戰爭,夏卡瓦家族擊退來軍,鞏固了統治,隨後便在宗山上築了這座城堡,為之起名為「傑卡爾孜」,藏語意為「勝利頂峰,法王府頂」,江孜即其簡稱「傑孜」的變音,後來遂成地名。從江孜城堡的緣起,也可見其原具有的戰時守禦作用。 但宗山城堡的防禦作用,卻遲至二十世紀初才受到驗證。西元1903年,由於擔憂俄國勢力進入西藏,英國決定第二次入侵西藏,不同於1888年的第一次入侵僅在亞東附近小打小鬧,這次在知名探險家榮赫鵬的率領下,12月下亞東、帕里,次年3月底在曲美辛吉屠殺了近千名藏軍後,4月即來到了江孜近郊。這一路阻絕英軍的,除了藏地遠超過想像的酷寒冬季外,還有從西藏各地調遣來的藏軍,在亞東往江孜的這一路上,藏軍足堅守了七、八個月才退防至江孜,並在江孜宗山城堡和英軍進行最後的決戰。7月5號至7號這三天,五千名藏軍以土火槍、大刀、弓箭與使用步槍、大炮的英軍作戰,直至彈盡援絕,除了少部分突圍外,剩下的數百名藏軍全部跳崖身亡。江孜失守後,僅一個月英軍即攻抵拉薩,迫使達賴的噶嗄政府簽定屈辱的和約。也在這場壯烈的戰役後,江孜開始有了「英雄城」的稱譽。
年楚河與宗山城堡
宗山和江孜老城區 繞過宗山腳下,我想尋找些容易親近的生活味,也想蹤跡些城市舊日的繁華。從前,西藏的城市多圍繞著「宗」山建成,老百姓的民居、市集,就如同眾星拱月般的裙擺在「宗」山腳下,在拉薩的布達拉山腳下,舊日這些民居被特稱為「雪」。現在無論是布達拉,或是宗山下的大廣場,絕對是「共產黨」或「共和國」思維下的產物,不屬於傳統西藏所有。
我繞過了廣場,在宗山後發現了舊城的民居,江孜的老城區保存良好,聽說是因為縣裡沒有錢開發,「意外」地保存了下來,但此時豔豔陽光下的老城很闃靜,沒半點我要找的熱鬧生活味。我沿著英雄路前行,即使本應很嘈雜的小學也很寧靜,整個城市似還沈酣在安寧的睡眠中,而且是睡在陳舊昏黃的搖榻裡。我依然覓不著江孜昔日的繁華,
直到,我走到路底,撞見了白居寺。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