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札記>合作學習>導入提問策略>11/18W3C7商一1>火車與稻田
前情提要:
教學札記>合作學習>導入提問策略>11/17W1C5商一1>火車與稻田2014/11/17 20:33
教學札記:
因為同學們對小組的分工角色上不熟悉,
所以上一堂課只有選出小組長,
這一堂課請大家就【10301_合作學習與社交技巧說明20141022.doc】
所說明的工作分配選擇各自扮演的角色。
一上課就收齊了【回饋單:提問演練321.doc】中的個人回饋單,
也就是每個人都應該已經針對火車與稻田這一課練習提出六個問題,
姑且不論提問是否正確,收齊回饋單是確認大家都有先準備好問題來參與。
中間,有同學反問,一定要事實型比較多題嗎?
果然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狀況,
記得我之前遇到的學生是多問事實型,較少理解型及統整型。
現在遇到的狀況卻是多問理解型及統整型,較少事實型。
老師再次強調為何要先問事實型問題,
因為希望大家用「樸素的心去讀」,去「回歸文本」,
那是最根本的基礎,免得落入「過度詮釋」中。
【週記迴響的討論問題】
開始於週記寫作時,老師的週記主題是寫出這一週最...的事件,
包括「最快樂」「最難過」「最有成就感」「最有挫折感」及自己發揮一項,
並說說如何排解心情。【1031117(週記寫作)一週之最.doc】
而適逢期中考前,有同學提出「壓力大很煩惱」的問題,
因此在這節課的最後十分鐘,請大家說說應該如何紓解煩惱壓力。
各組所寫的答案如下,有些kuso也無妨,
因為這是大家真實遇到的問題,也是大家真實會去做的疏壓方法。
(老師心裡盤算著下一節課應該如何導向"正途"...)
---
省思:
原本預計各組寫出事實型問題後,接著交換討論,練習從文本中找出答案的。
因為檢討問題的層次分類,所以沒有照原定的進行。
Q
原本考慮用現在時興的【PISA問題層次】...
後來考量到「回歸文本」的訴求,而預設要有「事實型問題」。
原本我預期學生比較會問事實型問題,結果卻不然。
所以是不是全部開放給學生去提問和討論,會比較好?
不要要求符合問題層次會比較好?
###
前一堂課
教學札記>合作學習>導入提問策略>11/17W1C5商一1>火車與稻田
後一堂課
教學札記>合作學習>11/19W4C2>商一1>共讀生活心宣言、共學訂正孔乙己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