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學札記>合作學習>回歸文本+學習單>11/19W3C5體一1>孔乙己
2014/11/19 21:13:19瀏覽1276|回應0|推薦0

教學札記>合作學習>回歸文本+學習單>11/19W3C5體一1>孔乙己

班級:體一1

教材:孔乙己(課文)

背景:
 前一堂課【教學札記>師生討論>導入結論圖表>11/18W2C4體一1>孔乙己
 因為調課,原本第四節的課調到第五節,
 進入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想辦法把還在午休的同學叫起來。
 個人使出渾身解數,聲聲呼喚,連唱歌都用上了!
 剛好導師經過,果然魅力無窮,大部分的同學都醒了。
 不過,光是要求把課本和學習單拿出來就花了好一把力氣。
 為了提振士氣,所以答應大家如果今天表現好,明天的課堂可以看一個短片。
 (心裡想:本來我就計畫要試試看菉菉老師的SWEET Q教學,剛好。)

工具:【[孔乙己]學習單20141112.doc】的〔p1~2課文段落大意〕

流程:
0.(13:05上課)
 在黑板上畫出座位表及分組的界線,並要求大家「圍成圈面對面」,
 以某一兩張桌子當中心,所以同學面對同一中心。

 一開始有些人"不想動",
 但是第一組好棒,不只圍成圈還併桌,已經認真找答案了。
 有了第一組當典範,要求其他組就快多了。
 第三組,有人很客氣,所以老師直接請某位同學換個座位,
 只是前後移動一下,就能面對面了,多好!
   

已經準備好的第一組,讚!

 並要求不能有人落單,老師會登記睡著、落單或離題的同學。
 如果真的不擅長發言,那麼應該先學習傾聽,認真聽也是很重要的參與。
 大家平時說話都很「放得開」,但提醒大家如果說了答案被凸槽,
 應該就沒有人願意再說第二次了,因此「要多正面回應」(社交技巧)。

 希望大家承擔自己的學習責任,
 所以強調「過程是小組討論,結果是個人評量!」
 下課時要回收學習單,計算大家這節課的學習狀況。
 黑板上的分組單,既加分小組也加分個人。(因為上一節才6人參與)

   

   
1.13:20~30討論「第一大段V1~3」,學習單Q1~7。
 提醒同學:找出答案>找出對的答案>找出更好的答案。
 

2.師生共同討論:
 抽籤請同學回答學習單上問題,並逐題檢討,由老師帶領,一起討論。

 第1題抽中第1組,果然只有回答「二十多年前」。
 要求同學找出在文章的第幾頁第幾段第幾行並朗讀原文。
 (體育班不習慣開口說話,所以從找出課本文句並朗讀。)
 請問其他組有沒有更好的答案?
 (學生臉上露出疑惑的表情,所以又把「求有、求對、求好」再說一次。)
 大家東翻西找,找不到...
 第1組有位同學提醒「是時代吧?」給了方向後,從作者的生平找到清光緒...
 提醒同學作者生存的時間不一樣是所寫內容的時間。
 終於「回到文章內容找」,看來看去說是「清末民初」。
 能不能更精確呢...(看大家東翻西找的樣子,好可愛呀!)
 有人找到一九一九,然後算了起來...
 這下不是語文的問題,是數學問題,終於的出答案「一八九八」。
 (大家一起找到答案的感覺,好像讓很多人都投入在學習單的問題裡了!)

 第二題抽中第3組:
 「是咸嗎?下個字怎麼念?」其他同學「是咸...是亨...」
 老師:「所以這一組回答的是什麼?」
 學生:「咸...亨...酒店...」
 老師:「在哪裡?有更明確的答案嗎?」
 學生:「魯鎮...」
 老師:「所以答案是...」
 學生:「魯鎮的咸亨酒店」
 (過程中,不是同一個學生回答,而且連其他組也加入。)

3.第三題抽中第2組:
 是圖表題,所以請這一組"派人"上來板書。
 為了讓大家準備一下,老師服務一下幫忙擦黑板。
 老師剛擦完黑板,準備要畫空白表格,這一組的同學就上來接手了......
   

團結力量大的第二組,優!

 第二組一共派了3人上台(全部5人),答案簡明扼要。
 很好!有進步空間~
 邀請其他組補充,大家踴躍的程度,讓老師有點忙不過來...
 「原來大家醒過來這麼吵呀!你們二十好幾個人一起說,我不知道應該先聽誰的!」
 看著大家踴躍搶答的樣子,心中真是忍不住的"開心"呀!
 原本有2人在睡覺的,這時只剩1人。
 (別苛求我沒"有效的"叫起他...我在等他自己醒來...)
 其中「飲食姿態」一欄,從「站著/坐著」到「熱熱的/慢慢的」,
 經過四輪的反覆補充,結果如下:

   

 


 最後由老師提出問題「熱熱的喝了休息,那和慢慢的喝有什麼不一樣?」
 有同學答出「悠閒」,但不是完整的句子,再來!
 「坐著喝比較悠閒。」好多了。「那熱熱的喝呢?」
 「很冷...」(下課鐘聲響起)
 老師總結「做工的人,在寒冷的天氣裡,想喝上一杯熱熱的酒暖了胃也暖了身。」
 (雖然是老師直接說出答案,可以以往一下課就沒人理的老師,
  看著大家聚精會神的聽我說,那真是...感動呀!...)

   

故意伸懶腰的同學...下次要再吵醒一個人!   

   

 

   (現在才發現"休"寫成"体")
   (1)(2)(3)(4)(5)表示依次出現的答案。

 

4.因為大家表現太好了,所以原本要回收個人學習單計分的,
 讓大家留著好好準備明天的討論。(耶!皆大歡喜。)

5.「加分一定要加個人嗎?」第五組的同學問,
 因為他們是一個人提供答案,一個人上台板書。
 (看來老師還沒要求分工,他們自己發展出分工合作的模式。)
 好的,下次上課只畫記小組加分。

6.下課後,有同學提醒我「明天要看影片喔!」
 (嗯!果然要好好準備一下"獎品"了!)

省思:
1.「進度」只有到課文的第一大段,好像少得很!
 可是同學從昏昏欲睡聽老師講,變成躍躍欲試搶著講。
 進度慢一點還是值得的。
 不過,如果大家"上手"後,可以進度更快些,那就太完美了。
 剛好今天遇上三和國中同課異教演示,大家議論紛紛~
 其中 Nick Hung 老師引用「http://blog.udn.com/yccsonar/18784197
 中的這段話,剛好作為這一點的註解:
 「寧可教不完,都不肯教不會!
  也相信即使只教會學生一半的課程,都比教完全部,
  但是都只懂一半好很多。似懂非懂的知識其實是完全無用的!」

2.勢必有所犧牲,少了講解生難字詞,少了寫考試...
 然後呢?得再繼續演下去才知道了...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yfish&aid=1911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