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學札記>師生討論>導入結論圖表>11/18W2C4體一1>孔乙己
2014/11/19 00:17:15瀏覽1114|回應0|推薦0

教學札記>師生討論>導入結論圖表>11/18W2C4體一1>孔乙己

班級:體一1
課目:孔乙己
進度:11/18W2C4第一堂課

###

工具:【(讀寫演練)結論圖表.pdf

議題:
閱讀完〔孔乙己〕這篇小說後,請用自己的話描述孔乙己的性格,並說明依據文中那一段文句判斷。

背景:期中考前一週,體一1的國文期考,個人慣例會有一道作文題作為額外加分題。
   上一節課,有同學開始問題目是什麼?
   (第一次題目是「仁川亞運最令人感動的一幕」)
   因此趁機以「孔乙己」作為期考作文題目(希望同學關注這個議題)。
   考量作文能力的建構,因此融入【結論圖表】,藉以建立論說文的架構。
   (該圖表:主題>發想>選擇焦點>中心論點>三個論證>結論。)

流程:

1.發下學習單,
 正面是【[孔乙己]學習單20141112.doc】的〔p1~2課文段落大意〕
 背面是【(讀寫演練)結論圖表.pdf

2.發現學生都先翻到結論圖表,因此臨時起意,決定從結論圖表先來。

3.在黑板上先畫出圖表的第一層,告知學生閱讀文本為〔小說:孔乙己〕
 因此結論圖表的中心主角設定為「孔乙己」。

4.請同學「帶著問題閱讀」這篇小說:「描述孔乙己的性格」

5.按照座位分組,共分五組,平均每組5~6人。
 (因為體育班常有隊伍出賽公假,因此還沒有發展固定式分組,
  目前為臨時性的隨機分組,所以還稱不上是合作學習小組。)

6.發現有同學無法參與討論,如果勉強進行小組討論,顯然吃力。
 因此改為師生間討論。由老師提問,請同學個別回應,但仍維持小組形式。
 (在上一次課堂活動中,發現同學會在意自己的組是否有表現,因此延用小組形式。
  但考量到「個人應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所以也登錄個人表現。)

7.請各組上台寫「描述孔乙己的性格」,並標註第幾段。
 寫完後必須口頭說明〔全文引述(朗讀)〕該段為何反映出所標註性格。
 在這過程中,發現學生閱讀理解小說的敘述有誤。
 因此在錯誤的答案出現時,就是發現學習誤區,正好進行立即性的教學。
 例如:誤以為前兩段的「我」是孔乙己,澄清文中「我」是誰及「小說敘述觀點」等。

8.同學掌握議題重點後,作答速度加快。
 因為不能寫重複的答案,於是進入搶答。
 (開始思考應該去買每組一個小白板,只有一個大黑板,真的不夠用...
  懷念起大甲高中的小組討論教室,每組有電腦,可實況轉播各組的討論狀態...)

9.進入師生共同討論:針對所出現不夠正確的答案,請其他同學思考並補充。
 備註:錯誤答案,先以?標註。並提醒同學黑板上的答案還不是最終答案。
    最終答案應該是「自己」經過深思熟慮後才下筆寫定的答案。
    〔別人的經驗+自己的經驗=雙重的學習〕

10.回到結論圖表,提醒同學黑板上的討論結果還不是最佳答案。
 也鼓勵同學:先寫出答案>再寫出對的答案>然後寫出最佳的答案。
 請同學繼續完成自己的結論圖表,將所找到的性格描述放入圖表第2層。

11.圖表第3層為決定中心論點。
 必須從第2層的四個所找到的性格描述中,〔選擇一個重要的〕作為焦點。
 並使用〔完整的句子〕:「孔乙己是一位......的人。」這句話將是文章的論點。

12.圖表第4層為找出〔論證〕,搭配〔回歸文本〕,
 剛剛口頭報告的內容填入O中,下方三角形則註明頁碼段落。
 融入〔摘要策略〕,口頭報告時可以全文引述,但書面時要摘要。
 雖然是摘要,但必須使用〔完整的句子〕。

13.圖表第6層為結論,請提出自己對孔乙己的看法。
 雖是可恨之人,也有可憐之處。
 請先兼顧不同觀點,然後再提出自己的看法。

###

嘻! 今天是暖身, 下一堂課進入課文大意的學習單~
今天有效發言人次為8,全班共25人(2人公假)。
(有些同學觀望,沒有發言。)
效果還有進步空間!

尾聲~
下課後,有位"昏迷"的同學,很關注的問起黑板上的內容,
還打聽"多少人"參加討論,這也算是引起學生注意了嗎?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yfish&aid=190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