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覺悟〈一〉
2010/08/25 14:57:22瀏覽2428|回應2|推薦12

榮師天偈  覺悟〈一〉

覺覺不知覺不覺,  悟悟空悟道中道

一語道破無一物,  萬花叢中聞不香

庖肆腥羶眼不淨,  撥雲見月指中現

前人去指月無缺,  空靈寂寂落塵埃 

    這首偈對末學來說是十分特別的,榮璧鈞老師在兩節課中間,下課10分鐘內接收寫好交給末學,說這是上面特別要贈與末學的。那是上蒼的期勉,而末學當努力以赴。末學隔了好長一段時間,以這首偈相和,但尚未能說出天偈的全意

善別法相有情覺,  諸法因緣自性悟

禪定解脫皆為二,  摩尼清淨映五色

無住生心世間覺,  自見己過生智慧

明心見性總淨意,  我法兩亡真如顯 

        關於寫偈的開頭,是有一天靈界濟公的徒弟,拿著一句他師父傳給他的話問我。那句話是:「千里戎機一語盡」。末學左思右想實在無法想出,當那天打完球騎上機車時,答案突然跳了出來。那一語,重要關鍵的一語,就是「覺」。因此隔天將這個字「覺」寫在那張紙條背面,折好交給了濟公的徒弟。那時榮老師也將他所寫的詩偈與末學分享,末學也就學著試寫。 

對於這首《覺悟》天偈,末學如是體會

        第一句:覺覺不知覺不覺。要如是斷句。覺,覺不知,覺不覺。「覺」是「覺不知」以及「覺不覺」。覺不知是察覺自己不明之處、不智之處,這一階段是常自見己過。惠能大師說得好:「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覺不覺,是當己能「感受、領悟、覺醒」之後,也能將這「覺」點燃他人的「覺」,如《四十二章經》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第二句:悟悟空悟道中道。要如是斷句。悟,悟空悟,道中道。悟是悟到了「空」這個領悟,是道中之道,也就是能「悟空」是關鍵。對於「空」的領會,空非空無,空是無邊界無對立的整體。所以惠能大師以「摩訶」說明「空」。而末學更進一步思惟,空是個體在整體之中彼此的依存關係,因此真正的空不只是「摩訶」,更是在摩訶後面,生命整體存在中的運行法則,末學簡稱為生命法則。這生命法則處處可以看到,是故聖賢們說「天地默默不盡千言萬語」。

:《六祖壇經》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 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敬請延伸閱讀: 覺悟(二)覺悟(三)覺悟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4352283

 回應文章

小子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我也來湊合
2010/11/16 15:15

覺覺.不知;覺不.覺,  悟悟.空悟;道中.道

覺覺.不知:覺而著覺相,即是楞嚴經所謂  知見立見  知見立知  斯乃無明本.所以說"不知",即是非真知也.

覺不.覺:不者,不著,不住,非也;覺而不住覺相,不著於"覺".所謂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而行布施.菩薩不住相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如是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是乃"覺"也.

悟悟.空悟:悟悟意同覺覺,空則無,空悟與悟空不同,空悟即是非悟,迷也.

道中.道:中者,不依兩端,空有俱不住,不住於空,不住於有;體認空有不一不二,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方入道中,是"道"也

水天(servant) 於 2010-11-17 08:49 回覆:
歡迎來訪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覺覺不覺
2010/08/27 10:40

這詩我總覺得意境很多層

有時我們覺覺  有時不覺  但逐漸深入  修行之路走走停停

這是心行

也是摧促

寂寂也是  是能  是所  是一種生命觀照

水天(servant) 於 2010-09-01 09:30 回覆:

您說得真好

似乎是走走停停,然而事實上,您不是在同一層面走走停停。

您是在一樓走走,走遍了一樓。

停了一段時間,其實沒停,

您以在這同一層面走走之時所得的成長,在這似乎停止的時候,找到了通往二樓的樓梯。

然後,您又開始走走啦!這次是一樓也走,二樓也走。當然如是程序,一路前進。

這就是走走停停。走到一個地步,也不管自己在第幾樓,完全的放下,但仍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這就是如今的靈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