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0/17 14:52:21瀏覽195|回應0|推薦2 |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30)十二處與十八界的修行(5) 內六入處與外六入處連結的處理(1)—細讀《雜阿含276》尊者難陀為比丘尼僧團說法
內六入處與外六入處的連結是貪、喜俱。《雜阿含276》尊者難陀善喻:「牛者譬人身麁色。如篋毒蛇經廣說。肉者謂內六入處。外皮者謂外六入處。…皮肉中間筋骨者謂貪、喜俱。」而貪、喜俱的後果是一切結.縛.使.煩惱.上煩惱.纏。
智慧利刀。《雜阿含276》尊者難陀是以屠牛為喻,作為說法的總結。屠牛的關鍵在於智慧利刀斷截一切結.縛.使.煩惱.上煩惱.纏。從整篇經文中就能看出尊者難陀所說的「智慧」的重點。智慧的特徵是能觀察事實、思惟、辨明因果緣起、能如實知而建立抉擇的準則,進而隨順緣起作合宜之事。
尊者難陀指出的觀察重點。第一步是經由觀察,如實知四大五蘊非我: 1.於六內入處觀察是我.異我.相在不。 2.於六外入處觀察是我.異我.相在不。 3.於六識身處觀察是我.異我.相在不。 4.於六觸身處觀察是我.異我.相在不。 5.於六受身處觀察是我.異我.相在不。 6.於六想身處觀察是我.異我.相在不。 7.於六思身處觀察是我.異我.相在不。 8.於六愛身處觀察是我.異我.相在不。 第二步是經由推理,無有常.恒.住.不變易。如實知緣聚而生,緣散則滅 1.此六內入處無常。則六內入處因緣生喜樂。常.恒.住.不變易.安隱。是為不 2.此六外入處無常。則六外入處因緣生喜樂。常.恒.住.不變易.安隱。是為不
屠牛的比喻。六根染於六塵,原是自心的貪、喜俱。徹見貪、喜俱,而後能以智慧利刀斷一切結,是不退法,是為寂滅、勝妙。這是行「聖法.律覺見跡」的成果,《雜阿含276》尊者難陀善比喻:以下為經文摘錄: 諸姊妹。聽我說譬。夫智者因譬得解。譬如善屠牛師.屠牛弟子手執利刀。解剝其牛。乘間而剝。不傷內肉.不傷外皮。解其枝節筋骨。然後還以皮覆其上。若有人言。此牛皮肉全而不離。為等說不 答言。不也。尊者難陀。所以者何。彼善屠牛師.屠牛弟子手執利刀。乘間而剝。不傷皮肉。枝節筋骨悉皆斷截。還以皮覆上。皮肉已離。非不離也 姊妹。我說所譬。今當說義。牛者譬人身麁色。如篋毒蛇經廣說(註)。肉者謂內六入處。外皮者謂外六入處。屠牛者謂學見跡。皮肉中間筋骨者謂貪喜俱。利刀者謂利智慧。多聞聖弟子以智慧利刀斷截一切結.縛.使.煩惱.上煩惱.纏。是故。諸姊妹。當如是學。於所可樂法。心不應著。斷除貪故。所可瞋法。不應生瞋。斷除瞋故。所可癡法。不應生癡。斷除癡故。於五受陰。當觀生滅。於六觸入處。當觀集滅。於四念處。當善繫心。住七覺分。修七覺分已。於其欲漏。心不緣著。心得解脫。於其有漏。心不緣著。心得解脫。於無明漏。心不緣著。心得解脫。諸姊妹。當如是學。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如果我們以大家熟悉的《金剛經》來對比尊者難陀對比丘尼僧團的說法,第一步觀察的結果應導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當如是不取於相,應無所住而生心時,本應如慧能大師領悟自性的五個何期。若以「自性」作為制高點來看待六塵之時,六根與六塵之間的連結:貪、喜俱,則能離易斷。生命學習者應常思:色身需要色聲香味觸,法身要的是甚麼?
金剛經的四句偈。第二步經由「無常」的觀察與推理,即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當作如是觀時,貪、喜俱漸消,進而不染。若能再深入,則如合唱曲:「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張惠美/詩 石青如/曲 歲月 在你我呼吸間流浪 當終點抵達 那些想望休息了嗎 身心 在日出日落間耗轉 當無常宣判 你的心 回家了嗎 周遭一幕幕演出 不存在的陌生 尋尋覓覓哦 斷線珍珠怎麼接 失落的音符 怎麼唱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你將如何度過今天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你將如何度過今天 我用溫暖守護生命 讓浪花留了痕 我用覺照守護健康 讓轉輪點了光
註:篋毒蛇經:《雜阿含經》卷四十三第1172經,以箱中的四條毒蛇譬喻人身的地、水、火、風四大,如果毒蛇逃出箱子可能殺了主人,如同人體四大出問題則非死即傷。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