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32)十二處與十八界的修行(7) 內六入處與外六入處連結的處理(3) 六根以身念住對治
2018/11/14 16:49:26瀏覽210|回應0|推薦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32)十二處與十八界的修行(7) 內六入處與外六入處連結的處理(3) 六根以身念住對治

 

常攝心住身念處。《雜255》尊者摩訶迦旃為魯醯遮婆羅門說法,六根是門,當守護門。守護的關鍵在於攝心住身念處:「多聞聖弟子眼見色已。於可念色不起緣著。不可念色不起瞋恚。常攝其心住身念處。無量心解脫.慧解脫如實知。」

 

《雜阿含1171》亦如是說:「諸比丘。我說此譬。欲為汝等顯示其義。六眾生者。譬猶六根。堅柱者。譬身念處。若善修習身念處。有念.不念色。見可愛色則不生著。不可愛色則不生厭。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於可意法則不求欲。不可意法則不生厭。是故。比丘。當勤修習。多住身念處」

 

  住身念處的操作。我們透過《增一阿含19》所說明的修行念身;《中阿含98念處經》(一)觀身如身念處;《圓覺經》普眼菩薩段,得以領會:住身念處有諸多好處,透過身念處的練習將心意念從外六塵先拉回來,如念處經所提的念入息,覺止身行息入,覺止口行息出。

 

  利根者頓悟。若利根者,當念息入、息出時,體會佛在《四十二章經》云:「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如合唱曲《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歲月,在你我呼吸間流浪;當終點抵達,那些想望休息了嗎?身心,在日出日落間耗轉。當無常宣判, 你的心回家了嗎?

 

  其次,觀身諸界。《增一阿含19》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身。《中阿含98念處經》善受觀相,善憶所念;從頭至足,觀見種種不淨充滿,《圓覺經》普眼菩薩段,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當風。

 

  住身念處的覺醒。透過觀身諸界,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領會色身只是緣起,六根非我、非我所、不相在,是無常。這個領會與尊者難陀與伍百比丘尼說法時,所提示以「非我、非我所、不相在,是無常」觀察六內入處、六外入處、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是一樣的。

 

  精彩的轉變。在觀身諸界後,三經皆提示一個假想:當分段生死到來,《增一阿含19》的修行念身,問「何者是身為?地種是也?水種是也?火種是耶?風種是也?為父種、母種所造耶?從何處來?為誰所造?眼、耳、鼻、口、身、心,此終當生何處?」;《中阿含98念處經》的:「觀彼死屍,鳥啄狼食,火燒埋地,悉腐爛壞,骨銷在地,骨節解散,見已自比:今我身亦復如是,俱有此法,終不得離。如是,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圓覺經》普眼菩薩段的「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貪染的斷。這些精采的提示皆指向:色身非我、非我所。那無相的法身呢?色身需要六塵,哪麼法身需要甚麼?色身六根對六塵的貪染是否該放下了?這時,如合唱曲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你將如何度過今天?我用溫暖守護生命,讓浪花留了痕;我用覺照守護健康,讓轉輪點了光。

 

《雜阿含1171六根以身念住對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士夫遊空宅中。得六種眾生。一者得狗。即執其狗。繫著一處。次得其鳥。次得毒蛇。次得野干。次得失收摩羅。次得獼猴。得斯眾生。悉縛一處。其狗者。樂欲入村。其鳥者。常欲飛空。其蛇者。常欲入穴。其野干者。樂向塚間。失收摩羅者。長欲入海。獼猴者。欲入山林。此六眾生悉繫一處。所樂不同。各各嗜欲到所安處。各各不相樂於他處。而繫縛故。各用其力。向所樂方。而不能脫

  如是六根種種境界。各各自求所樂境界。不樂餘境界。眼根常求可愛之色。不可意色則生其厭。耳根常求可意之聲。不可意聲則生其厭。鼻根常求可意之香。不可意香則生其厭。舌根常求可意之味。不可意味則生其厭。身根常求可意之觸。不可意觸則生其厭。意根常求可意之法。不可意法則生其厭。此六種根種種行處。種種境界。各各不求異根境界。此六種根其有力者。堪能自在。隨覺境界。如彼士夫繫六眾生於其堅柱。正出用力隨意而去。往反疲極。以繩繫故。終依於柱

 諸比丘。我說此譬。欲為汝等顯示其義。六眾生者。譬猶六根。堅柱者。譬身念處。若善修習身念處。有念.不念色。見可愛色則不生著。不可愛色則不生厭。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於可意法則不求欲。不可意法則不生厭。是故。比丘。當勤修習。多住身念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一阿含19

(04) 佛告諸比丘:「云何修行念身,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

(08)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身。所謂念身者,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膽、肝、肺、心、脾、腎、大腸、小腸、白[月*直]、膀胱、屎、尿、百葉、倉、腸、胃、脬、溺、淚、唾、涕、膿、血、肪脂、[水*羨]、髑髏、腦。何者是身為?地種是也?水種是也?火種是耶?風種是也?為父種、母種所造耶?從何處來?為誰所造?眼、耳、鼻、口、身、心,此終當生何處?如是,諸比丘!名曰念身,便得具足,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

 

《中阿含98念處經》

(一)觀身如身念處:

  行住坐臥,眠寤語默皆正知之。生惡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斷滅止,猶木工師,彼持墨繩,用絣於木,則以利斧斫治令直。齒齒相著,舌逼上齶,以心治心,治斷滅止,猶二力捉一羸人,處處旋捉,自在打鍛。

  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入息長即知入息長,出息長即知出息長,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覺一切身息入,覺一切身息出。覺止身行息入,覺止口行息出。

  離生喜樂;定生喜樂;無喜生樂,漬身潤澤,無處不遍。於此身中,以清淨心無處不遍。

  念光明想,善受善持憶所念,修光明心,心終不為闇之所覆。

  善受觀相,善憶所念;從頭至足,觀見種種不淨充滿:我此身中有髮、毛、爪、齒、膚、皮、肉、筋、骨、心、腎、肝、肺、大腸、小腸、脾、胃、糞、腦、及腦根、淚、汗、涕、唾、膿、血、肪、髓、涎、痰、小便,猶如器盛若干種子,有目之士,悉見分明,謂稻、粟種、蔓菁、芥子。觀身諸界: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觀彼死屍,鳥啄狼食,火燒埋地,悉腐爛壞,骨銷在地,骨節解散,見已自比:今我身亦復如是,俱有此法,終不得離。如是,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觀身如身。

 

《圓覺經》普眼菩薩段: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當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11990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