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可取代的真實自我-丹麥女孩
2016/02/14 17:17:34瀏覽2376|回應0|推薦14

25歲是她人生的轉捩點。

以埃恩納∙莫恩斯∙韋格納之名生活25年,卻在穿上吊帶絲襪、芥茉黃高跟鞋,披上白紗裙裝,代替缺席模特兒,協助妻子作畫時,沉睡的女性特質,從身體深處逐漸甦醒。於是25歲之後,他的生命中走出展新的莉莉艾爾伯,一位將他帶上不可預知旅程的丹麥女孩。

由「王者之聲」導演湯姆霍伯執導,改編自作家大衛埃博雪夫(David Ebershoff)同名小說的「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重現1930年歷史上首位接受性別重製手術,丹麥畫家埃恩納跨性別追尋自我的心路歷程。以「愛的萬物論」登上新科影帝的艾迪瑞德曼,更因為挑戰莉莉艾爾伯的角色,再創演藝事業高峯。

1882年出生於丹麥瓦埃勒的埃恩納,從小擁有藝術天份,以此天份順利進入藝術學院就讀,並結識同樣熱愛藝術的葛蕾塔,22歲的埃恩納與19歲的葛蕾塔結成夫妻,並同以繪畫為業,埃恩納擅長風景畫,葛蕾塔專攻肖像畫。1907年埃恩納獲得丹麥皇家藝術學院諾伊豪森獎,接著參加丹麥秋季藝術展及其他畫展,成為丹麥著名的風景畫家。葛蕾塔則因女性角色、肖像畫市場受限,以及主題風格不明確等種種原因,依舊沒沒無聞。

撇開夫妻成就的差別,埃恩納與葛蕾塔夫妻鶼鰈情深、相知相惜,恩愛婚姻令身旁好友羨慕不已,然而完美只是理想的假相,埃恩納的身體深處,藏著連自己都不知道的殘酷真相。為了體貼葛蕾塔,埃恩納代替缺席的烏拉,著上女裝,擺出模特兒儀態,於是被壓抑的內在自我覺醒了。

埃恩納並非對自己的性別取向一無所悉,童年時代他與好友漢斯的身體接觸,受到父親嚴懲,這段經驗提醒他,在那個跨性別議題仍屬禁忌的年代,他必須隱藏自己的「與眾不同」,因為二元化的世俗眼光裡,「不同」就是「不正常」。所以當他與妻子尋求醫療協助時,那些權威醫生不是以「精神分裂」,就是以「腦中長瘤」,試圖糾正或改變,在不被了解的社會裡,他該何去何從?

丹麥、義大利、法國,不斷的旅行移動,彷彿為了尋找安身立命的角落,但不見容的社會壓力,並非「丹麥女孩」所強調的重點。在埃恩納與莉莉之間的性別抉擇,以及與葛蕾塔婚姻中,糾結而矛盾的三角關係,才是作者與導演的關注焦點。親密的二人世界,本該容不下第三者,然而莉莉卻是啟發葛蕾塔的創作繆斯,她的藝術成就因莉莉大放異彩,對葛蕾塔而言,她是如此微妙的存在,她對莉莉的愛與對埃恩納的愛,難分軒輊。

可是埃恩納逐漸明白,那個裝在男性軀殼裡的女性靈魂才是他的真實自我,她必須以莉莉的身份生活,包括放棄屬於埃恩納的藝術創造力,她在手記中寫著:「我不想成為一個藝術家,我想成為一個女人,因此我必須關掉自己生命中的藝術創造力。」不再作畫,她讓埃恩納逐漸離開生活軌跡,但是沒了埃恩納,她該如何維繫莉莉與葛蕾塔的關係?在女性的需求裡,她傾慕的是漢斯,她無話不談的是亨里克,對葛蕾塔,他只能以埃恩納的男性角色愛她,卻無法以莉莉的女性角色愛她,為了面對誠實自我,他必須付出無情與自私做為代價。

史無前例的性別重製手術,她選擇成為先行者,只因為:「如果不能成為自己,我寧願死去。」以性命為代價的冒險,究竟是勇敢、智慧還是任性?無法因果論斷,也許如同漢斯所說:「這是他本來的樣貎?我怎能因為他是誰而責怪他?」只是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女人,所以手術之後她修改了法律上的性別,結束與葛蕾塔的婚姻關係,退出藝術界,更名為莉莉∙艾爾伯。這一場她自稱為殺死埃恩納的重生,或許無關對錯,只是選擇。

更令人動容的是,葛蕾塔接受了殘酷的事實,對埃恩納與莉莉付出無條件的愛,尊重她的選擇,陪伴她渡過痛苦的煎熬,守護著她走到最終,不離不棄。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eneyang&aid=468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