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飄渺的酸味:淺談黑鮪(赤身)之味
2007/05/24 00:40:01瀏覽27765|回應15|推薦45

本想單純敘述、探討些黑鮪魚赤身(Akami、紅肉)之味二三事。誰知越看資料、越寫,越停不住。由於長期潛水經歷,對大海、海洋生物、環境一直有莫名的濃厚感情,前文取向竟完全「環保、保育」化,始料未及。有關黑鮪赤身之味?便收至此篇。不過,現在想想,當人類正以驚人速度衝擊、更改所居地球之環境、生態平衡,一切幾乎已難逆轉,一塊黑鮪的「味道」?... 實在不太重要啦!

寫都寫了,姑且 Post 之。原僅淺研影響黑鮪赤身風味之因素二三,並非專家,拋磚引玉,歡迎各位看倌、專家不吝 "Wiki 一下" 賜教修正

東京《磯勢》黑鮪赤身

鐵質

富含脂肪之腹部外,黑鮪魚肉呈現紅色,亦即日本漢字稱「赤身」之由。鮪魚之紅,由來其實與人類近似:因為紅血球內血紅蛋白色素(Hemoglobin、Hb)、肌肉中肌紅蛋白色素(Myoglobin、Mb)此二運送氧氣重要蛋白質結構,皆飽含帶鐵(Fe)質之 Heme Pigment(血紅素)使然。

雖然近海捕、釣鮪魚常經過除鰓、去內臟、放血處理,但是肌肉中仍存在大量 Mb 以及部份 Hb。無論 Hb 或 Mb,都富含鐵質(幫助血紅蛋白之構成)。以常見魚類而言,真鯛每 100g 肉中含有 6mg 鐵質、鯖魚為 10~14mg、鰹魚 139~173mg、黃鰭鮪 149~168mg、大眼鮪 164~234mg,隨著體型增大、迴游速度增加(需氧量升高),到了巨大的黑鮪成魚則已增至 490~590mg。

通常 Mb 以暗紅色去氧(還原)型態存在,其鐵質為 Fe2+。一旦(切開)接觸空氣、便迅速與氧結合成為鮮紅色的 MbO2(Oxy-Myoglobin);接觸空氣若久、或經加熱,其鐵質轉化為 Fe3+,便偏褐色。鐵質存在於黑鮪由活體至食用品各階段。

乳酸

激烈運動增加肌乳酸、血乳酸等乳酸(Lactate)產生。運動量提升的初至中期,由於能量需求的時間效率提高,肌肉不得不透過糖解作用產生乳酸的方式來迅速產生能量,此時血乳酸的濃度即顯著上昇;而乳酸在激烈運動過程中的堆積,亦確會形成肌肉酸鹼值(pH)值的下降,亦造成肌肉酵素活性的降低。

鮪魚由迴游速度約 80 km/h,索餌時暴增至 160 km/h,被捕獲、上鉤時之掙扎更為劇烈,肌肉需因應諸突發需求,有研究認為因而刺激乳酸進一步快速升高。活體生物肌肉 pH 約 7.2~7.4 間,堪稱中性。死亡之時,氧氣供應迅速斷絕,積蓄之乳酸無法運送舒降,pH 甚至驟變至 5.6~5.8 左右,明顯偏酸性。

焚身(ヤケ‧Yake)

高速迴游魚類活動驟止,以及被釣、起網時之最後掙扎,更被許多日本漁業水產學者認為造成自體急遽升溫現象之因。焚身情形嚴重者,龍骨附近微血管破裂,更多血液進入肌組織後,血乳酸、鐵質量多,赤身肉裡層更呈茶褐色。焚身現象輕微者,在處理食用前,常無法判定,但是生食之仍酸味明顯。不過,仍可微煎半熟食、不必浪費拋棄。

剛出水之黑鮪甚被測得 70 度 C 之超高體溫,較原水溫足足升高 40 多度。由於軀體厚重,即使以遠洋漁船之急速冷凍降溫亦需時;近海作業由於常耗時當場處理,入船亦僅以碎冰覆蓋,更難快速降溫。

圍網捕得太平洋黑鮪,左側深色為「焚身」狀態

酸味‧眾說

黑鮪赤身部位之「さんみ」(日本漢字:酸味),實則與中文字面想像之醋酸等典型酸味有些距離;正像沾鎮江醋與吃柑橘之酸有別,但過強烈時都被叫成「好酸!」(すっぱい!) 廣嚐不同赤身者,隨著時間、可能較易體會其微妙感(可不會酸得嗆人、酸到皺眉縮頰那般)。以上鐵質、乳酸、焚身因素都曾被單一或綜合解釋、認為是黑鮪赤身部位蘊含酸味之因(至於鮪腹等含脂甚高部份,因肌肉比例低,酸味微乎其微乃至無)。日人鑽研精神驚人,甚有學者主張赤身微酸係因黑鮪以沙丁、烏賊為主食而來、又是一堆論文;實太過細節,此處不述了。

部份本地食客習沾拌入大量山葵的醬油(醬油本身還常非刺身用),什麼味道都一樣。亦有食客必將生魚夾帶極大量蘿蔔絲入口,什麼魚都是蘿蔔味。另外,一些台式日本料理較喜給客人吃低溫生鮮,部份客人亦逐漸變成習吃低溫(甚至帶些冰溫)生魚,算是獨特地域性習俗;體溫狀態之舌頭、口腔突遇冰冷之魚,恐怕別奢望味蕾靈敏 function。下次至日本料理店,不妨點幾片室溫赤身,先一嚐原味、或僅「點」微量刺身用醬油,其餘再以慣常喜歡吃法食用比較。

熟成‧同魚不同味

沒有人能獨力將同一條黑鮪赤身部份吃完,所以一魚至少六大塊赤身便四散各地了。有的再被進一步分切,又至不同家、不同店。這些赤身,由進貨至被吃下肚的時間自也各異。時間,對牛肉造成熟成,(一說)於黑鮪亦然。於冷藏期,乳酸會逐漸分解,整塊魚的 pH 值緩慢回升、酸性降低。所以,不但同一條魚不同味,(店家進貨通常得數日才用完)即使同一段也不同味了。同一客人、於同一餐廳、數日間自同一段赤身切食,亦可感覺味道微妙變化。酸味尤會由明顯到微弱、逐步下降,甚至不可察。

以世界第一鮪魚消費國日本為例,年消費近 70 萬公噸(!)各類鮪中,僅 10% 為鮮貨狀態、餘皆冷凍品。台灣 2000~2004 年產量(非消費量)平均約 26 萬公噸,遠洋(急凍)者占了 97.5%;細數其中近海、黑鮪,2004 年實僅 1,703 公噸。遠洋鮪,急速低溫冷凍,在熟成上做了「暫停」,但是解凍後多有快速解醣反應(單糖 Glucose → 丙酮酸 Pyruvic acid),肉質、味劣化較速;店家進貨後一面改以冷藏短期熟成、一面得注意其變化。

近海者,如舉世最貴之日本青森縣大間「一本釣り」(Ippontsuri、台稱一支釣)本鮪,是漁船釣得後立刻回港,立求鮮度保持在最佳狀況;但因幾無熟成時間,酸味多明顯可感。雖然一支釣大間本鮪價格最昂,但亦有其他流派學者、漁師(夫)、料理師傅認為延繩釣法漁獲由於通常出海 7~15 日、作業 5~10 次返港,反而是適切熟成期。

日本青森大間之「一支釣、人 vs 鮪石像」

但無論各地進口、還是本地當令品,黑鮪赤身雖有好有差,其微酸味實是(上述複雜因素造成) "Inherent" 内蘊、天然的;並無「好鮪無酸」、「壞鮪會酸」之說,不過食用前可依口味需要、縮短或延長熟成期以調整之。

總之,無論專家如何說、消費者吃不吃得出,如果食客們不 Sensible、有節制消費,天然黑鮪的未來堪虞

2007‧05(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or courtesy of 魚河岸野郎(株)、青森漁連)


延伸閱讀倒數計時:向天然黑鮪說再會?

參考資料

‧マグロの科学―その生産から消費まで(小野征一郎編著‧成山堂書店‧2004)
‧日本一うまい魚の食べ方(生田與克著‧中經出版‧2005)
‧日本マグロ白書‧網站
‧日本青森縣漁連(會)‧網站
‧日本 FISH Mailing List‧網站 (以漁夫、養殖業者、加工業者、水產研究者、水產上中下游業者、農水省職員、漁會職員、料理人等為主之論壇型站)
‧えびちゃんの下付帳‧Blog (築地屈指可數之鮪魚大盤、專家,匿名部落格)
築地 魚河岸三代目‧第 11、13 集(鍋島雅治、橋本光男,小學館、東立出版)
‧運動生理週訊
‧國立中正大學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
‧中華民國台閩地區漁業統計年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00-2004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cubagolfer&aid=976018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scubagolf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簡覆
2007/05/24 16:13

♀醫專家來了... 多謝!很有教育性呢。

Tungsten:"Adenosine triphosphate"?Dang... this is getting technical. My Chem & Bio both suck. Fortunately, we have a good Doc here to shed some light upon us. "Homo Sapiens" sure gobble down a lot of stuffs, but gives nearly no return to this planet we live on.

只有理性、節制的消費才能讓許許多多其他生物 sustain 下去吧。

stec:其實眾說紛紜,只是找一找、列一下,哪敢稱 "masterpiece" ^^)

溫度嘛,30 度當然太高。個人覺室溫(22 度為例)至再低些、只要別「冰冷」都還 okay

醬油「超難問」
正油、醬油、しょうゆ(Shoyu),大致是一回事。日人將之概分為濃口、淡口、溜(Tamari)、再仕込(Saishikomi)、白,五大類,也有將生揚(低溫短期釀造)算成第六類者。以醬油為基,再加入鰹節、昆布高湯(だし),便成だししょうゆ(Dashi shoyu),您所說土佐醬油(以濃口為基)便是此類之商品化名稱之一。適合刺身等生食之醬油,地域性傳統選擇有直接使用溜類者,現代則方便起見、主婦直接購買標示さしみしょうゆ(Sashimi shoyu、刺身醬油)者亦多。超市刺身醬油多為添加高湯之濃口型,不過地區性口味不完全一致。

可不是什麼醬油專家,希望有研究網友幫忙一答、補正...


stec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土佐正油"?
2007/05/24 15:00

沾拌入大量山葵的醬油
大量蘿蔔絲入口
吃低溫生鮮
 

除了以上以外 還有另一點可補充
就是  喜歡WSABI與醬油均勻混合,才沾生魚片吃。

這樣吃不但味道變單調了,WASABI與魚的個自的鮮味也被掩蓋掉了。

雖然冰溫生魚片會使的味覺遲鈍,不過室溫,以台灣
夏天高達三十度以上,吃生魚片可要冒點腸胃炎風險。
我自己的經驗 攝氏6-15度,其口感風味比較切合。

ps1 所說的赤身用醬油,可是"土佐正油"?


stec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豁然開朗
2007/05/24 14:38

感謝Scubaさん 辛苦爬文,引經據典帶給我們如此masterpiece.

也解開我多年的疑問,為何鮪魚有些部分會有點似有似

無的酸味感?   這下豁然開朗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how many ATP produced during glycolysis?
2007/05/24 11:14
think of all the innocent, great quality tuna fish down the throats of naive "foodies"... could've been saved for the ppl who actually know how to enjoy them...

I sigh every time I see a Taiwanese fishmonger taking a traditional butchering knife hacking at a tuna... what a waste...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熟成
2007/05/24 01:02

吃魚健康多妳不能不瞭解的魚油!

http://www.baby-life.com.tw/baby-mother.com.tw/2005/06/link-9.htm

舊文湊熱鬧....想起研究所一位教授, 轉等魚罐頭熟成....過期才吃, 很偏激咧

熟成一不甚便會細菌孳生, 還真難"為".....抱歉我三句不離本行, 風乾熟成因水份少相對安全說哩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