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09 21:59:50瀏覽8925|回應1|推薦50 | |
在這日益「食不厭精」的時代,傳統法式小館(bistro)玩起 ‘Bistronomy’(bistro + gastronomy)、英式小酒館(pub)則搖身變為 ‘Gastropub’(gastronomy + pub),是真進步也好、為了生存也無可厚非,總之沾上美食詞彙才更吸引新世代食客。 日式「居酒屋界」(如果有此說法)以往講究的是百年老店、鄉土料理之味、甚至是老媽的家常味,但近年也出現了一些升級精緻版,紅到一位難求(在 Tabelog 東京都 26,000 多家居酒屋中排名第四)的《高太郎》便是其一。 有一陣子喜歡住渋谷一家旅館,覺得附近還算熟,但後巷的「隱れ家」風小店仍不好找,幸好低調的門外有一盞燈籠,遠遠就看得見。店內簡潔現代,環境氣氛比傳統居酒屋來得時尚,但仍有幾分熱鬧。 感謝熟客好友代訂才有機會一嚐,朋友雖不在、還熱心交代了店家要好好配菜;樂得首次一試居酒屋的「お任せ」(omakase)、隨店家出菜。
第一次喝 Sapporo 黑牌 ‘Perfect’ 生啤酒,creamy、柑橘系香氣,不錯。當日小菜是什錦浸菜(おひたし),味道毫不馬虎。 三種生鮮先上,跟割烹、高級壽司店一樣逐一說明產地。來自德島鳴門的初春烏魚經過冰水(洗い)處理,口感扎實、不輸秋冬當季貨。對日式做法的蝦蛄(シャコ,瀨尿蝦、螳螂蝦)興趣一向不大,但這(岡山產)鹽煮蝦蛄口感不至於鬆爛濕濕的、海味也足。來自宮城縣金華山的煮章魚則有水準。
酒單很有特色,奈良縣油長酒造的風の森真中採(取)り「限量、秋津穗米」日本酒聽起來引人,服務生介紹為硬水釀造,微發泡口感、清爽。盛了一合半(270ml)的錫製片口壺美觀又保冷,跟樸素的杯子很搭。 日人實在很愛馬鈴薯沙拉,個人薯芋類吃得不多,但這拌了洋蔥、芥菜籽,加上燻半熟蛋的招牌菜的確好味。 百合根茶碗蒸用了不少蟹肉、鮮味不在話下,還有栗子丁、山菜,這一道已經很有割烹店椀物的功力與風味。可能慣於酒客的節奏、上菜很慢,菜餚精緻但量少,做為晚餐可就吊足了胃口,同行朋友已看著鄰桌的菜猛嚥口水。 吃著春筍牛頰肉昆布煮就想起『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筍脆肉柔,入味且相當清雅,與印象中的「居酒屋菜」真有相當距離。
店家推薦了歷史悠久的滋賀縣富田酒造七本鎗純米搾りたて生原酒,是較少遇到的玉榮米釀製,爽快辛口。食中(佐餐)日本酒真的不必要(許多時候也不適合)吟釀、大吟釀。
再來是招牌炸牛肉丸(メンチカツ),這常見的日式洋食名稱來自 ‘Minced Meat Cutlet’,就是豬牛絞肉和了洋蔥、調味後裹麵包粉炸熟。雖然許多居酒屋都提供,高太郎版外酥內柔,油炸工夫到家;肉好汁多,不淋辣醬油(Worcestershire sauce)系醬汁而改擠檸檬、沾鹽吃有道理。
到此,服務生來說菜都上完了!大家面面相覷怎夠吃?既然一路由店家配菜,就囑咐再加兩樣。不知是否沒準備、還是因為客滿,總之菜就出不來了,一桌六人半飽不餓、只好取了菜單來單點。芝麻醬雞胸肉黃瓜味道相當好,但既是當季酒肴、份量就兩三口。味噌醃鴨肉雖好味,也是下酒菜的份量。 炙烤豬舌的量算是多些、搭著傳統法式芥末配日本酒很合。再來兩碟醬菜漬物下酒兼佐麵,雖然又少得令人苦笑,但不得不稱讚其水準,細心燻過的蘿蔔尤其好。
店家手打的讚岐烏龍麵有勁、用心,乾式澆汁(ぶっかけ)吃法、味佳但還是秀氣迷你一碗,總算吃到了六、七分飽。 用餐習慣不同,台灣朋友們習慣一次點齊大部份的菜、日人到居酒屋則是一樣兩樣逐次慢慢點。這一家給三兩好友續攤小酌、嚐嚐酒肴應該最理想,晚餐的話也是單點較能掌握。「居酒屋以上、割烹未滿」是當地近年出現的一個市場新區間,菜餚精緻、藏酒又有特色的高太郎堪稱代表,只是在份量、節奏上要有心理準備。 然後,一行六人自然還是去附近續攤了…(笑) 2016.11(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後記:本店連續三年(2015-2017)獲得米其林指南東京版輪胎寶寶(Bib Gourmand)評價 延伸閱讀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