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02/25 22:28:58瀏覽4587|回應1|推薦42 | |
在這『女神比宅男還多』的行銷傳播年代,「名廚、廚神」雖還沒比食客多、封號也是滿天飛。不過,要躋身國際級,還是得符合「米其林、世界 50、XX 50、出食譜、開節目、當評審、代言產品」等等條件才行。 義大利名廚 Carlo Cracco 幾乎符合上述全部條件,光是輪胎指南就經歷了《Gualtiero Marchesi》、《Louis XV》、《Enoteca Pinchiorri》等歐陸三星餐廳,參與開設的《Le Clivie》、《Cracco-Peck》也接連摘星,2007 終於開了自己的兩星餐廳《Cracco》。 「米其林指南義大利版」、「創意義菜」這兩個詞反倒令個人有些卻步。但想想,本就是觀光客,就姑且一信這觀光指南;至於創意菜嘛,對 Enoteca Pinchiorri 的印象不差、試試 Cracco 應該也無妨。 餐廳在大教堂附近一條石板小街上,門面低調、進去卻別有洞天,從地下室挑高到二樓、還設有小電梯。裝潢現代感十足,桌數少、相隔很遠,從帶位經理到服務生都有些架勢,很有 Fine dining 派頭。
看了看連甜點共十二道的品嘗套餐,有的東西不吃、有的看來乏味,乾脆只單點。酒單比菜單厚重幾十倍,選擇繁多、水準甚高,便直接請侍酒師先來一杯氣泡酒,然後照我們點的菜搭配義大利紅白酒。
四樣開胃小點:橄欖小鬆餅不錯,鮭魚卵很鹹、幸好有巧克力來平衡一下,麵包上放一球蕃茄泥很平常,肝醬開心果橄欖是常見組合、以小點而言還是鹹,開始懷疑自己口味是否越來越清淡了?
服務生捧來一碟遠看像印尼蝦餅拚野菜天婦羅的炸物,原來是蔬菜片。紫蘇葉跟 Franciacorta 氣泡酒很不搭、趕緊漱口,菠菜、薯片、香蕉片還行。既有麵包、開胃小點,這一碟沒多特別(對亞洲食客而言)的脆片不知是何用意? 「傻必死」(招待)已夠多,卻又來了一沒擦乾淨的玻璃小皿,裝著番茄、羅勒葉與籽、橄欖,跟開胃小點之一味道相近、普通,但油炸品之後清個口也好。
不知是不是廚房出菜有瓶頸,招待品竟然繼續出現,而且是有前菜份量的生蠔乳酪夾紫菜,很 'fusion'、可是入口只有一「怪」字可形容,實在不懂得欣賞這組合;多虧了漬蘋果屑讓它清爽些,不然吃一口就要打住了。 前幾天就想吃鱈魚,盛盤有些奇特的燻醃鱈與乳酪(Baccalà affumicato, stracciatella di Bufala)有上好鱈魚、生水牛乳酪,還加了正流行的黑蒜末,搭配得當、好吃。 慢燉豬鼻(Musetto di maiale fondente)實是豬鼻根部的嫩頰肉,豬肉不錯,像是做得還不錯的...紅燒肉;青馬鈴薯不錯,蝦仁則與肉「各自為政」、跟醬汁也不合拍,多餘了。整體雖然還是行的,但吃著便想起了雪梨《QUAY》高出不只一籌的豬頰肉與貝柱。
Wine Note: 當紅的 Lombardia 區 Franciacorta 氣泡酒主要生產者之一 Ca'del Bosco 的基本款 Cuvée Prestige(2012)是當地典型的夏多內、白皮諾、黑皮諾組合,易飲討喜。頗熟悉 Gaja Rossj-Bass Langhe 白酒,2014 的杏桃味濃、Sauvignon blanc 風味強,喝來倒也不嫌太早。2009 Maurizio Zanella Rosso del Sebino IGT 又是 Ca' del Bosco 的產品,波爾多式混釀、酒體適中,配菜沒問題。侍酒師沒挑什麼傳統義大利品種的紅白酒,對應國際客群的安全牌? 前面招待得太多,吃完兩道前菜就有些飽了。還好墨(魚)汁起司餃(Ravioli al caglio di latte, nero di seppia)份量不重,黑皮餃裡滿是乳清內餡,搭配了小卷、青花菜,不錯。 蒸龍蝦(Astice blu cotto a vapore)的盛盤有些紊亂,卻又不像流行的天女散花式(常常真的撒了花)擺法。龍蝦熟度恰好,紅椒粉、二粒小麥啤酒(birra di farro)味道有趣,對朝鮮薊苞瓣沒興趣,淺嚐一點就是。 服務生捧來一個大「餃」,原來是包著主菜鴿子(Piccione in crosta)燜燒的咖啡麵皮。端回去切出一碟鴿肉,大餃也跟來放在桌上,說實在並不美觀、像是什麼大型動物的胃囊...提不起興趣切來嚐,好奇一嗅,咖啡外還有五香八角味,有些亞洲風。 鴿子火候好、熟且嫩,五香八角咖啡之外還有香草、杏仁味。烤馬鈴薯上放了馬斯卡彭乳酪,簡簡單單反而不錯。本想略過甜點,招待的 Baignet 餅(接近多拿滋)就來了,上面是榛果奶油、巧克力片,一般。
正打算來一杯茶,又來了一長架乾菓片,與一開始的蔬菜脆片一炸一烘、有些頭尾呼應的感覺,但仍然沒多特別,有一點像是去東南亞會買回的土特產。
薄荷茶、小點、松露巧克力終於都來了,邊喝茶邊回想:兩人點了兩樣 Antipasti、分享一道 Primi,然後海鮮(Pesci)、肉類(Carni)主菜各一,是很正常的晚餐組合;店家盛情,不算頭尾 Amuse-bouches 與 Petits fours,居然招待了五樣,可惜無一令人印象深刻,吃得反而有些倦。點的幾個菜都能吃,但也難留下印象、都遇過做得更好的。 穿著 T 恤、牛仔褲的一大桌俄國客人頗喧譁、與環境格格不入,別桌也大多是外國客,果然是高檔觀光餐廳。自己挑了這一家,沒話說。 米其林指南「兩星」的定義是 "Excellent cuisine, worth a detour"(傑出美食,值得繞道前往),這一餐可還差了一截。如不在乎價錢、只是想找一家環境好氣氛佳的餐廳,Cracco 能勝任,但未必能享用到扎實兩星級、甚至驚豔的佳餚就是。 2016•02(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延伸閱讀 *均為 2016 版之評給結果 未成年禁飲酒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