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16 00:09:38瀏覽7637|回應5|推薦49 | |
居港長輩問他兩個 teenage 小女兒想吃什麼,每次都是『日本菜、壽司』;親戚也說鬧區大排長龍的都是些壽司店。最近留意一下,真的多了不少漂亮日本店,即使迴轉壽司也大肆裝潢。有一家還標榜『全港最大魚缸』,路過一看,整面牆的海水珊瑚缸、誇張。當年印象中貴又不佳的香港日本料理已「大躍進」?半信半疑、但懶得試,還是台北吃不著的道地潮粵菜較引人。 香港潮州館雖多,但 90 年代鼎盛的《金島》收到只剩兩家,大型連鎖《佳寧娜》、《潮江春》等也紛紛縮減,中小型店成主流。舊文敘述過的九龍城老店《樂口福》始終是親友首選之一,又逢不折不扣的潮州普寧人朋友邀約前往,就看看潮州朋友引領大家到潮菜老店吃些什麼? 進門先看櫥窗內「鹵水」菜色,鵝、蟹、紅腸等齊全,各種凍魚(只是冷、涼之意,亦稱「魚飯」)更放了一長排。店內雖數十年如一日,倒是糊了新壁紙、換了新桌布,看來明亮乾淨些;店後洗手間雖還乾淨、依然侷促窄迫,有人仍會視為畏途。反正是「菜好則靈型」的老店,就別管那麼多了。
涼菜先上,以鹵水開胃、深得吾心,一口滷味一口冰啤酒,妙。無論鵝腸、鵝腿、豆腐,老店傳統鹵水菜功力深,已達「標準、Benchmark」的地步,鹹淡適中之味隨材料而有不同的通透度、食材各自應有的口感也全在,下酒、佐粥、空口吃都行。對於重小吃的潮州菜而言,鹵水物是必備品,但可不是家家能如此。來到此處,少不了凍花蟹;最小的在台可能也算巨無霸,斤餘一隻已夠大家吃。蟹好,凍蟹就難差,這兒的自沒問題。 一整條凍魚多了些,此品本就是潮汕人家儲存魚鮮之法、下飯之物,口味自然偏鹹;不配粥飯時下啤酒倒不錯,空口吃稍鹹了些。沾蘸的普寧豆醬有好味噌之甘香,與凍魚實是傳統絕配。
道地春菜蘿蔔炆排骨在高級潮式酒樓卻少見,春菜口感柔滑卻炆(燜)不爛、蘿蔔入味、排骨肉蘸些醬油吃也不錯。總搞不清楚這春菜到底何方神聖,為何台北見不到、吃不著?經朋友解釋,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萵苣筍的葉子,但葉圓闊、又與長型的台灣萵仔菜(A 仔菜)不同,也沒個人不喜的那股 A 菜味。
酥炸大腸麵衣用得多,不過外香脆內軟嫩、火候到家;男生們吃得不亦樂乎,女生多半一塊即止或不碰,似乎到哪裡都是這幅場景?「勝瓜」便是絲瓜,潮菜常用;勝瓜肉碎燉魚肚材料簡單,卻能匯為豐富層次。朋友喜其清淡,但個人口味較重,蘸店家自製潮州辣椒油吃,也是好。
祖籍普寧的朋友當然要點普寧炸豆腐,雖炸得不錯、倒沒多特別,以前甚至不知此道還有這麼個發源地。供蘸豆腐的油鹽蔥汁反而更好,比大蒜醬油或淋台式濃醬有意思。豉油皇吊桶便是炒小卷,逐隻處理費功夫,一些潮州館已不賣,圓鼓鼓的小卷真像小桶子。一向喜歡此菜,吃了不少店家作品,樂口福做得好。 韭菜豬紅這家常、街坊小吃已由豬血換成了雞血,名稱不改;雞血飽吸韭菜香,可惜韭菜本身嚼不爛,一大盤則十分過癮。蠔烙可稱蚵仔煎潮州版,潮汕地近閩南,做法也接近閩、台與南洋的乾式「蠔蛋、蠔嗲」;此碟蚵仔、蛋、韭黃多,乾式的又沒那粘糊糊的薯芡,正合我意。
淮山螺頭螺片湯在一般粵菜也常見,一貫廣東靚湯清甘風。韭菜粿(潮州人可真喜歡韭菜)、筍粿都是潮式小吃,前者已成粵菜點心常見項目、後者僅見於潮州館。糯皮煎出了香味、內餡滾燙,喜歡此類小點者應會欣賞。
店家執事寫得一手好字,貼滿牆面的菜名變得一點兒也不粗俗、逐條看得津津有味。飽餐後,朋友嘆稱道地潮州菜在香港也越來越少,能去潮州、或者泰國曼谷(當地華僑多為潮州人)最好,在香港想吃時便是樂口福了。 老店沒啥裝潢、不注重 presentation,與當地簇新日本料理、優雅西餐沒得比。此餐幾道菜賣相雖不怎麼樣,但還真好吃;應了各路中菜常見「中吃未必中看」現象。年輕食客既不熱衷、也較不了解中菜,乏視覺表現可能是原因之一? 2008‧10(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延伸閱讀: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