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3/10 12:59:58瀏覽6589|回應15|推薦14 | |
上篇簡介了地點與大廚 Serge Burckel,本篇記述一下美酒佳餚。當晚餐宴完畢、返家匆匆收拾行囊,次日至曼谷開始另一程美食之旅,被道地泰國菜(台北付缺)、高水準義大利菜(遠勝台北)、海鮮等等「轟炸」得目眩神迷,但是 Antoine 之宴依然印象深刻,可見水準。 首先自然是香檳、閒談時刻。正式菜單開始之前,陸續來了兩道原菜單外的開胃小品,Burckel 也適時出現、以濃重法國腔英文開始解說。 白起司酸乳凍:第一道是以 Camembert 生乳白起司融合少量 Yogurt 酸乳製成布丁狀、簡單的木質托盤呈現,由於量不少、所以六人三盤。其口味遠較名稱清爽,口感接近用料足的中式杏仁豆腐,富乳香但控制得體、不至於溢出開胃小品範圍,與香檳十分配襯。空腹已久,竟忍不住將大家所餘幾乎掃光。 堅果鴨肝:上桌時,大家顯得有些迷惑,小石板上右置一立方塊外沾堅果粉末的鴨肝,左放一泡狀湯包、開口擰得緊緊的以膠紙固定住。Burckel 忙不迭笑嘻嘻解說:先將鴨肝放入口中、再咬破湯包讓芹菜湯汁衝入口中、與鴨肝融合食用。照著一試,二合一的結果相當悅口,湯汁的芹香明顯,不過此過程則有些玩噱頭。
香檳:Bollinger RD 1990,請見酒篇。 生蠔及仿魚子醬:Oyster shooter(已調味單隻生蠔、牡蠣)是常見吃法,但是 "Fake Caviar"(仿魚子醬)是什麼?為何不使用真魚子醬便罷?上桌時除了一個以湯匙盛裝的生蠔,一人還有一支試管,試管盛裝以蘋果燒灼成的假魚子醬顆粒、高湯汁及橄欖油。 生蠔是台北較少見的正宗 Fine de Claire,大小恰好(筆者視大蠔為畏途),圓潤多汁。 Burckel 又來解說:生蠔入口、試管搖勻後一飲而盡、與蠔肉齊吃。看到以蘋果燒製的假魚子醬,不禁想起近年流行的 "Gastronomie Moleculaire"(分子美食學,鑽研食材分子於不同溫度下及相互交叉影響之流派,以馳名之西班牙 El Bulli 餐廳為代表,但筆者一向存疑),詢問大廚,果然換來一串 "Oui, oui, oui..."(對對對...)。一嚐之下、竟有道理,假魚子微甘、與滑潤的生蠔互相烘托,比真魚子互相競爭相信切題。 法式生鮪:鮪凍試過不少,西餐如此 Fusion、附上筷子則沒見過。下方是壽司米(但未製成醋飯),中層為生鮪丁,上層為奶油、蛋黃基的蛋黃醬(Mayonnaise)、加入蕃茄丁、黃瓜丁成自創Tartar 醬,然後再以紫菜絲裝飾。這道淺見有些畫蛇添足,西餐上菜方式亦令紫菜軟化,美觀、味道可以,但是口感不佳。醬雖較普通 Tartar 醬清爽但亦味濃,所附二種以芥末及醬油為基之醬汁功能不彰。 松露義麵:盛盤配色動人,半透明的義大利麵應非綠豆、蒟蒻、海藻類、至今還不清楚材料成份(見過多種顏色 Pasta),口感卻是正統 spaghetti 的 al dente 彈牙感。黑松露味香但不強烈,醬汁佳。
白酒:Batard-Montrachet (Paul Pernot) 2001,請見酒篇。 鴨肝鰻魚凍:較為期待的此道稍微失望,雖然不失大膽嘗試,但入口無論香味、口感皆僅一般,也無法超越期望值。上灑芝麻亦有些多餘。 甜白酒:Ch. Guiraud 2001,請見酒篇。 龍蝦濃湯:既是奶油式、自非常見 Lobster Bisque 做法,濃郁的白湯與足量龍蝦似一道菜之重量感,如果當做一道菜、是十分好的少量海鮮 course;湯汁少,視為湯類則意猶未盡。
田雞腿:算是其自身餐廳 Serge & Co. 招牌菜之一,在安東廳,用上慣見的盛裝焗田螺(Escargot,其實是蝸牛)瓷器,各凹洞改置去骨田雞腿肉,上下覆蒜片焗烤而成。台北餐廳慣用碩大的牛蛙腿,難得見到真田雞腿、後者肉質細緻多了。焗烤火候佳、(照片拍攝不佳、使用其網站圖片)肉質恰好,整體味偏濃重一派。 香煎蘇眉:蘇眉是肉質相當好的魚,即使清蒸、淋些「蒸魚豉油」也錯不了。Burckel 這道較中規中矩,雖然魚、蘆筍材料俱佳,真正好的還是醬汁,無愧其譽、是經嚴謹訓練後的手藝。另一驚豔則是 Morel(羊肚菌),口感好且與醬汁絕配,台北少見此蕈,不知是否大廚攜來? 白酒:Domaine Bonneau du Martray Corton Charlemagne 2000,請見酒篇。 烤鴿:採用的自然不是已停止進口的法國 Bresse 鴿,應是本地所產。個頭小但油脂相對多,鴿皮有粵式油淋乳鴿風味、肉則顯得薄少些,原本可以 heavy 些的一道、份量仍小。下襯蘋果泥吸收了一些油膩,但也顯得既油且甜,不適食之、只能視為吸油材料了。 紅酒:Ch. Haut Brion 1986、Ch. Margaux 1993,請見酒篇。 酥脆巧克力糖:菜單上此名稱完全不傳神。此道也是 Serge & Co 餐廳招牌甜點之一、原名 "Le Cigare"(雪茄)。 Burckel 由身後走來,若無其事的問道 "Est-ce que vous fumez?"(抽煙嗎?),本能回答 "Oui..."。竟捧上一個雪茄煙灰缸、上置一支「雪茄」,開始以噴槍點火;仔細一看,缸底還有香草 Cream 醬,原來是製成雪茄形的巧克力卷!吃法是以噴槍灼熱一端後再 dip 入醬中、然後入口。巧克力卷本身是以 Mille feuille(千層)方式捲成、芯部竟還是溫融巧克力,一經灼燒、香得醉人。這道甜點可說是由本身製作到 Presentation 都讓人驚喜。 甜白酒:Ch. Guiraud 2001,請見酒篇。 整體言,此餐口味偏濃厚派(Alsace 風,難怪)的法式 Fusion,如果能接受、合了口味,會沉醉在一道接一道的佳餚(與美酒)中,由於份量不多、大部份菜式都讓人意猶未盡、期待下一道,可曰高招 。Serge Burckel 掌廚盛宴令人目不暇給,因為有扎實的基本功,玩起 Fusion 來顯得遊刃有餘(雖有幾道玩得有點刻意、過頭)。在座眾人對其天馬行空的創意連聲稱奇,也讓筆者對 Gastronomie Moleculaire 印象友善一些。在花俏 Fancy 的 Presentation 與建議食用方式外,菜餚還著實十分可口,如此平衡性在台北可難找。 以法式 Fusion 而言,Burckel 此宴明顯高出台北各法國菜、Fusion 餐廳何止一籌,應該說是不同層次。但是 Burckel 風與手藝卻未必適合常駐於台北任何餐廳,因與許多本地客「吃西餐」口味、習慣有距離、恐曲高和寡。做為客座大廚還是較適合。 2006‧03(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 courtesy of Serge-burckel.com) 延伸閱讀:Serge Burckel at《安東廳》(上)、Serge Burckel at《安東廳》(品酒篇)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