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20 01:58:03瀏覽5186|回應3|推薦32 | |
當地親戚喜歡的《Russell House Tavern》在哈佛廣場,有歷史的磚樓裡別有(挑高)洞天,桌椅區是傳統風、用餐吧檯則趕上了現代流行,可能是分段裝修的結果。名為 Tavern(英式小酒館、客棧),果然燈光昏黃、氣氛輕鬆熱鬧,頗有大學城感覺。
酒館的啤酒選擇理當豐富,但 50 幾種還是頗驚人。喜歡的 India Pale Ale 近年在美走紅,可是名字太長、被簡縮成了 IPA,從一大堆 IPA、PA 中選了桶裝的當地 Blatant IPA。巧克力、太妃糖味香濃,酒精度不低,有特色。
除了南方幾州,老美較少吃豬肉,要吃也就是培根,其他各部位就甭提了。但在專賣豬肉的倫敦《St. John Restaurant》(或是說 Fergus Henderson 老闆)上了電視而大紅之後,一切都改觀了;培根大賣不說,許多歐美餐廳趕緊將豬肉菜式加進菜單裡。 這家的豬肉菜式多,有時還會推出 'Nose to Tail Pignic' 活動,完全服膺 Henderson 標榜的「豬要從頭用(吃)到尾」。那麼就先來個切肉冷盤(Charcuterie board)下酒,四種切肉、雞肝醬、豬肉醬都常見且不錯,但燻魚醬(Smoked fish rillette)、蜜棗醬帶來了一些變化。
親戚又點了黃道蟹鉗(Jonah crab claw),這裡的蟹肉冰而乾柴,比《Neptune》的差了一大截。 生拌鮪魚(Tuna Tartare)賣相出乎意料的漂亮,鮪魚雖一般,但甜辣椒醬(Sriracha)美乃滋、帶蔥味的醬油湯汁、墊底的西瓜都讓這道十分亞洲風,這裡的菜看來不是一般 'Tavern Food'。
看到 Octopus 'Mortadella' 就好奇心大起、非點不可,章魚片、豬頰肉、鷹嘴豆、開心果仁壓成的薄薄一層很有意思,是像 Mortadella 香腸切片;「鏟」起來跟橄欖、生菜一起吃,可口又有趣。 多年沒吃岩蝦(Rock shrimp),這來自緬因州外海的蝦殼堅硬、肉也厚實,加了橙皮、小青椒等做成 Ceviche 開胃。 燉牛舌吐司正如其名,就是烤麵包上面幾大片牛舌,但是來一層半融 Taleggio 乳酪、再加一個炸蛋,半熟蛋黃、乳酪、牛舌一起吃可就大加分了。Encore!這道又叫了 一份。 親戚喜歡這裡的油封鴨,嚐了一小塊、是有水準,但是鴨皮除毛未盡、看了有些礙眼;伴碟的麵疙瘩(Gnocchi)看來也不錯、但沒試。點了些單杯紅白酒,沒特別印象、所以也沒記。
自己的主菜當地波克夏豬肉三吃(Local Berkshire pork trio)看起來有壓軸之量,但撥開密林一般的蔬菜、份量其實不大。三個部位分別是烤里肌、燻肩胛、油封五花肉,後兩種都行,但里肌肉烤過了頭、乾柴不好嚼。吃不慣美南主食 grits,可是墊底的有機 grits 也不難吃。
本以為這家是以學生客為主、可能重量不重質,一吃之下才知小看了它;份量雖扎實、但創意與功夫可不馬虎,遠不只是刻板印象中「啤酒、Fish & Chips 填飽肚皮」的 Tavern。來到哈佛廣場,不妨到此喝一杯、嚐嚐新派 Tavern 菜;旅途中吃膩了漢堡、牛排與薯條,來這裡換換口味也不錯。 2014•04(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延伸閱讀 未成年勿飲酒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