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10 00:02:59瀏覽10260|回應2|推薦36 | |
先摘一段自己的舊文:"Deli" 是德文 'Delikatessen' 變成英文 'Delicatessen' 後的縮寫,中文或可譯為「熟食鋪」,這小吃與雜貨店之綜合體既賣外帶食物、特定食材,也常可以當場吃個飽,食物不外是三明治、沙拉、熱湯等簡餐,頂多還賣些 Pasta、熱狗。 一聽到 Deli 便想起猶太式(Kosher)小店,不論是不是猶太式,紐約市四處可見 Deli;這些小舖常是社區的社交中心,情感是食物之外的重要因素,常客總覺得自己街坊的最好。如果真有一家 Deli 敢稱全城代表,大概就是 120 多年歷史、別無分號的《Katz's Delicatessen》了。 來曼哈頓多次、竟沒吃過 Katz's,一來是每次來去匆匆,二來當年的 Lower East Side 區實在不怎麼引人。太久沒吃到像樣(或是夠正統)的燻鹽醃牛肉 Pastrami,既然有個空檔、就專程去吃一頓早午餐。 計程車司機一聽地址便知要去 Katz's,果然是「名勝」。曾是東歐新移民落腳聚居處的下東城區據說已經重生,卻還是有些殘舊凋敝,「名店」外觀像上世紀 Art Deco 風與舊美式 Diner 的混合體,店很大、進門得先取票,果然不是小 Deli。 趕了個早,十一點鐘店裡還沒什麼客人。靠牆一排位子有服務生服務,其他桌椅隨到隨坐、自己點餐取餐,保留了 Deli 傳統,但是憑票付錢出門倒是特別。菜單上不少東歐、猶太吃食,但是心心念念只是 Pastrami。 生意量大、品項多,備餐 station 多達五六個,各有一位一臉 'tough' 相的師傅掌理。管切肉做三明治的應該最忙、看來卻宿醉未醒,先給客人兩小片肉嚐嚐,你點頭他才切(免得等一下囉嗦)。見到櫃檯上有一貼著「歡迎給師傅小費」的罐子,本著親戚的『小費先給才有用』理論、塞了兩塊錢,這下可妙了- 宿醉師傅忽然醒了、滿臉橫肉竟也擠出了一絲笑容。
醃黃瓜是 Deli 必備小食,這裡有的深綠、有的淺綠帶脆,醃漬時間有長有短、該算是全酸(full-sour)、半酸(half-sour)夾雜。開胃、好吃。 老美份量的 Pastrami、Corned Beef 雙拼三明治當然不小,但比加拿大的蒙特婁燻肉三明治*還是小了一號。Pastrami 本是東歐貧窮百姓為了讓較廉價的部位好吃些、保存久些的肉類醃製品,如今工夫講究(Katz's 至少醃兩星期再自家慢燻兩天)、可成了美食。 Pastrami 肉邊緣還帶著調味辛香揉料,很正統,入味多汁、肥瘦比例佳,名不虛傳。部位不同、未經燻製的 Corned Beef 製作更耗時(號稱要醃四星期),也很有水準。裸麥麵包雖不怎麼樣、但至少邊皮微脆,麵包、黃芥末、Pastrami、Corned beef,看似簡單、其實很不簡單的三明治,總算過了癮。 這裡一度也以香腸與煮豆(Franks & beans)聞名,如今菜單上還有德國香腸煮豆,但忽然想吃 Chili dog。麵包、肉腸雖普通,澆滿了的美墨 Chili con carne 辣椒肉末豆醬夠味、夠辣,還不錯。 打算外帶一個牛舌三明治,回到給過小費的櫃台、師傅果然切得似乎特別大方。先嚐一點,冷牛舌乾韌、嚼了一會兒香味才出來,加熱一下可能較合華人口味,就這麼吃興趣不大。
Katz's 的 Pastrami、Corned beef 的確好吃,足以稱之為經典、範本。店裡明星名流照片掛滿一牆,據說還曾有四任美國總統來吃過,很紐約味的環境也吸引了【When Harry Met Sally】、【Donnie Brasco】等電影來借景,難怪儼然紐約名勝。 再到「大蘋果」,會專程來吃這名勝級大 Deli 嗎?未必。除非太想念這裡的 Pastrami,不然去其他小鋪感受一下街坊氣氛、試試運氣又何妨。 2014 • 06(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 蒙特婁燻肉三明治(Courtesy: The Daily Eater) 同場加映:Anthony Bourdain 談 Katz's Delicatessen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