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於燈下,再次展讀蘇軾<記承天寺夜遊>,頗有靈心韻動。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以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中如積水空月,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此小品,僅僅幾句,卻是活畫出一個美好的喜悅的心靈世界。當時蘇子被貶於黃州,其實是他人生中相當低潮與挫敗之期;然而,他卻可以於自然及隨意之中,寥寥數語,記載一樁小事,道盡了一種生活情趣;而在此生活小情趣裡,卻透顯了一個活躍的生命------一個不因為厄運在身,而消沉怨天或是苦悶的心靈,反而是,超越的一個精神境界。如此心跡,如此娓娓數句道來,在濃厚的生活情趣之餘,這文人,是怎樣的心情意趣,是怎樣的審美意動啊!我所愛的,乃是他於行雲流水舒暢自然中,涵蘊著一股深濃的人文精神!而我所當學習的,不也是這一種人文美趣與人文情懷嗎?夜燈下,游於文人風範,甚是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