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07 10:28:57瀏覽1004|回應10|推薦0 | |
「止善」菩薩善哉: 最近這幾天,我先把自己放空,以致延慢了當回覆您之問題,真是抱歉了啊! 一、先回覆關於「疑經」之問題。 前代學者懷疑經書,所懷疑的是「四書」與「五經」;事實上,在文學與諸子書中,是有不少偽作。 比如,我們都知道屈原的〈漁父〉〈招魂〉〈大招〉---均非屈原所作,至於是不是劉向在編纂群經時,把屈原原作與自己的〈九歎〉、宋玉、賈誼等人所作「楚辭」撰成一集時的錯誤,或是自己所作而託屈原之名,則因為千古時間,無從考據。 又比如,《莊子》一書,除了「內七篇」之外,其餘的〈天地〉〈天運〉〈天道〉〈在宥〉〈駢指〉〈知北遊〉〈秋水〉---等14篇全是其後代弟子所代言,應算是偽作。 試想,現今時代連「著作權」都還不張揚,況是千年多以前的事呢? 託名人之名,彰顯自己之能力,亦是文人之一榮吧?! 因之,「十三經」多所偽作,亦是在所難免吧?! 至於佛經,說真的,中國人的觀念裡,一本本佛經都有「護法神」,而偽造佛經,可是大罪啊! 哈哈,誰有這個膽子呢? 我們不用去擔心,任何一步佛經的真偽,倒是要懷疑的是,在佛經翻譯的過程裡,那譯經者的人文修養與佛學能力,以及是否真的真懂得了梵文或是巴利文,甚而是,他是怎麼譯經的方式,比如是「直譯」或是「意譯」呢?而譯經者的「筆法」,也是一個問題等等----- 對於譯經,個人相當欣賞雖是西域人卻是基礎與文筆一流的鳩羅摩什,他翻譯的真是美,我每次持經時,都感覺優美與意境殊勝! 而唐代譯經者,如玄奘與跟隨玄奘的那些弟子,他們所翻譯的佛經,我亦認為是有相當可信度。 二、對於您而言,是以內聖的成就為主,靈性修為和其靈界果位是您著重要義。但我是以學術角度切入,自然是相當苛刻與嚴謹。 所以,關乎「聖人」,我們是完全不同的出發觀點,雖是無所交集,不過無可厚非。 三、《尚書》這部偽書,是偽造地太高明了一些。 不過,若非如此,誰信呢? 您信嗎? 哈哈,天下有文力之人,其實還相當多! 在我的認知裡,只是是否有此契機與緣分去「招逢」而已啊! 再說回來吧,雖然清儒大家,如崔述、閻若璩、胡渭、惠棟、戴震、錢大昕----等人,相當辛苦與嚴謹態度在考據,甚而是窮一生的心力,在在都值得我所佩服與追隨其精神;但是,個人寧願只注意其內容,是否有用於我的實用性,以及是否對我有所啟發性,而不想、去管什麼真與假的問題,除非是相當大的違背本意、本義與精神! 四、「天命」的命題,經過了這幾年的理會,聖人所言的「天命」,已經是我自己的體會與聖人有所不同。 我先從我一路的思考爬梳下來好了! 從商朝時就有所謂的「天命」,那時是一種「上帝」崇拜,不論是「自然神」或是「祖先神」,都在「上帝」那兒,所以「上帝」即是「天命」,是不可以轉移與違背的。 之後的周朝,已經是「天命」是可以轉移,可以用倫理中的「孝」與「德」來影響不可違抗的天命。 到了孔子的「天命」,變成了一種道德觀,宗教色彩就淡薄多了。 孔子認為「天命」有兩種,一種是有秩序的運動,可是「命」無從瞭解,也無從所謂秩序,卻以為這世界,有一個冥冥力量在操縱,人無以為力,那就是生與死,以及中間的「不可知」。 然而,另一方面,孔子又認為,既然是「命中注定」,那麼就不要違背「天命」,在「限定」裡,去作一個「道德的自我」,只問對不對與是不是,是一種「合理」的去做自己的事,作不到,那就把遺憾還諸天地,只是不去讓他成為生命中的無奈,自己去成就為自己生命的莊嚴與喜悅,那即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所以,孟子也說「盡人事,付天命」。 在過去,我相當贊同孔子的說法。 過去相當尊崇那一種只問「義不義」,而不問自己「該不該」的精神,只是不放棄上天給予自己的責任。 如今經過這幾年的體會,我對「天命」的詮釋是: 「天命」是上天與父母給與我這一條生命。 「天命」是上天與父母要我好好的活,珍惜自己這一條難得的生命。 「天命」是我自己可以賦予的。 「天命」是我對自己的期許與自信。 「天命」是我,而我是自己宇宙的中心。 在這樣的自我「天命觀」裡,或說是「生命觀」裡,我體悟出來: 1、不論何時,只要肯改變自己,人生一切,隨時都可以重來! 2、我是我自己生命的主宰者與作主者。 3、沒有人比「我」這個自己,更加值得真愛與敬重,因為,是上天賦予的。 4、有「天命」亦是「無」天命,因為我創造了我這一生的所有命運,而一切都是自己招惹而來的。 5、基於以上理由,我個人也許會因為外在之困擾而擾,然必是「一時」,絕不會讓此事、此人困了這個「我」。 五、既然自我體悟「天命」即是「我」個體,何來『一個人的道緣是天命,即使能拖延一時,也不能逃避一世。』呢?能否成就,是否成就,當是問「如何成就自己」成為一個「真我」。〈這兩天來新的體會〉 以上,暫時說到此,尚有許多議題,以後有空時再慢慢商討與研究。 接著,就說別的。 對不起,我以為您是「道清」,因為您似乎是儒、釋、道兼修,所以我才「自以為是」的說您是三清弟子,真是抱歉了啊! 而又由於以上的誤解,我又自以為您提的「道院」是三清之地了啊! 您是不用客氣的,我是一個相當直接的人,常常是比較率性,也往往不在乎他人的想法,只問自己「是不是盡力了」,餘的,沒精神與體力去參與,活的那麼累作什麼呢? 今天說的比較沒章法吧,就有什麼說什麼,記得什麼說什麼吧! 請問,這樣可以嗎? 暫擱筆。 合十 Bow to you. CH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