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02 14:13:51瀏覽1665|回應4|推薦0 | |
止善師兄見鑑: 我想,客套話與閒說部分,我將放在最後面了。 以下針對您所問,一則則回覆,說的都不是真理,而是我自己個人對佛學非常粗淺的概觀而已;如有不同意之觀點或是正說,歡迎指教與糾正。 一、『我能體會「末那識」是整合六識﹐溝通有形我和無形我之間的識﹔「阿賴耶識」超越了形體「我」的時空﹐是累世所積之識。「阿賴耶識」應是從那無形「我」之始開始﹐不知是否合乎佛經源出?』 回:「阿賴耶識」既含藏一切「種子」,可以一再生起與重新生起之「諸法現行」,是一種「自內我」,其所了別之識境,自然與前幾識來得細微而難知了。所以,您這兒所說,以我粗陋的認知來說,我認為是正確無誤的,因此,也應無違逆佛經所說。 二、『釋迦佛祖證道後不是也傳法了四十五年嗎?祂並沒有離群索居不問世間事﹐反爾更關心世道沉淪﹐而廣傳佛法。雖然祂沒有治國的頭銜﹐化民成俗,兼善天下不都做到了嗎?能明真心見本性﹐是內聖之始﹐進而承天應命﹐替天行道﹐是外王的彰顯。至於人世間的因緣際會﹐能否逢時立功也是天意。』 回:1、這兒您提到了佛陀,可見我們是一樣的認知與理解。 此處,師兄您說的真是對極了! 要先向您坦白與道歉的是,我是故意有此題問,想知道您是否已經理解到「佛陀」的說法四十五年,其實,以另一種方式來說,佛陀的「說法」已經是一種「平天下」之「王道之治」了啊! 佛陀做到了到現在任何人都作不到的「聖悟」地步,這是我的認知與感受。 2、『自從禹﹑湯﹑文﹑武之後﹐中國只有聖人﹐再沒出現過聖君﹐自孔孟之後歷代都有人證道﹐但是多數不為天下知﹐難道這中間有什麼特別原因嗎?』 答:您認為中國真的有聖人嗎?中國真的有聖君嗎? 說真的,以我嚴苛的視界來說,中國歷代以來,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聖君」;如果要勉強說算的話,就只有唐太宗一人而已! 不過,他為了自己的生命與權勢殺了親兄長的人格的無奈,以倫理與人性來說,卻是他很大的瑕疵;所以,以這個角度視之,他又怎是聖君呢?所以「聖君」我們應該先給它一個「定義」,定義什麼條件之下叫「聖君」的話,那麼,就簡單多了吧! 試想,中國歷代以來,一直是一個「家天下」的權威專制統治局面,哪可能出現「聖君」呢? 記得多年前,我讀過清代學者黃宗羲之《明夷待訪錄》,在〈原君〉篇中說:『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想無窮。---』,試想在專天下與家天下之專制體制裡,心理層面的「家天下意識」,以為天下是我的之「理所當然」,會有明君嗎? 說真的,佛陀若不是走出宮門,親身體驗與感受其他百姓之苦與困,加上祂天生之「佛性」之「善種」,又哪可能出現這樣一位佛陀----一位覺悟者呢? 所以,「聖人」只是一種「理想」與「境界」,是後來儒家的儒者為了其理論之實現,而提出「聖人」之理想角色,做為人們去學習與追求之典範。 再說,「黃帝」是先民創造出來的,什麼神農、扶羲氏、燧人氏等等全是虛構;又根據後來之考據,堯是被舜殺死的,舜的偉大情操「愚孝」是編出來的--------- 其實,有很多研究都可以證明,證實著儒家與歷代統治者為了政治,而編出來的「愚民」思想,卻是一代代的「根深蒂固」在中國人的心裡,不是很可笑的政策嗎?或者可以說,是儒家所說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吧?! 總之,在我的認知裡,天下沒有所謂之「聖人」,只有「賢者」;而「聖君」則是沒有! 此回答了您『自從禹﹑湯﹑文﹑武之後﹐中國只有聖人﹐再沒出現過聖君』之思量。 不過,仍然必須強調,這是我自己的見解,別人怎麼思考與理解,非我可以知之。 3、復次,您問『自孔孟之後歷代都有人證道﹐但是多數不為天下知﹐難道這中間有什麼特別原因嗎?』 回:我的想法是,不為天下知,一個原因是「傳播」問題,古時交通與資訊無法作充分之傳播;另一個,應是「得道者」大部分是「自了漢」,無法如佛陀之偉大精神與氣度涵量。 不知此處,您是作何思考呢? 三、『道有本末層次﹐正如欲界﹑色界﹑無色界中的修行是不同的﹐「絕聖棄智」「無為而為」以人世的觀點也許不很眩目耀眼﹐但是如果「小國寡民」之民盛平安樂皆得超昇極樂世界﹐「大國眾民」之民汲汲營營只能繼續無終輪迴﹐又應如何取捨呢?至於一個人應該是「清淨無為」還是「內聖外王」那要看他自己的天命和抉擇。如果還有太多「我」在做取捨﹐終究還是會在輪迴中打轉。這應該不是道中觀念抵觸﹐而是人為價值衡量。』 回:這兒您所詮釋的觀點,我完全同意。 我再補充一點個人所理解的。 儒家是一種「人文化成」的理想理路思考,而道家是一種「自然境界」之理想境界之闡釋。 兩者相當不同之處在於,一個是「增」,一個是「損」,一個是「加」,一個是「減」。 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三界虛妄,但是一心作。』 答:1、我在佛經方面之鑽研,還是相當之疏淺,我的專業研究不在此,只是曾經在讀書過程中讀過而已;所以,我的程度不足以明白的告訴您,哪一部佛經中是否有闡明。 然而,以我的理解與推測〈沒有證據,請辜妄之〉,應該在佛經中不曾專門指涉出來這幾者之不同,應該是,只是告訴我們有這種現象。 那您的看法又是為何呢? 2、其實「三法界」,同樣都是「後天心」。 以下我先以網路之資料,借用於此:『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眾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皆屬之;色界是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相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四禪十八天皆屬之;無色界是色相俱無但住心識於深妙禪定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屬之。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來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為目的。』 您看,「欲界」的眾生,從天道、人道、畜生道、地獄道、惡鬼道、阿修羅道等,除了「天道」外,個個都是被食慾與淫慾所掌控;而「色界」層次雖在「欲界」之上,但仍具有「色相」;再來的「無色界」,雖可以說是在「禪定」當中,然而,也只不過是,做到了「心識」的靜止與歇息而已啊!所以我的瞭解是,這「三界」都是「後天界」。 不知您在這兒,又是怎麼思考與理解的呢? 五、『「法由何生」?如果法屬三界﹐自然由心所生。如果法超越三界法由何生?』 回覆於下:上面已經表達過我個人之淡薄認知,是「法界」屬於「後天生」;而超越「法界」則由何而生呢?我不知道您的思考是為何,不過,我是這麼思考的------我以為超越了「三法界」,則是「不依因果」,不在「因果輪迴」與「不在業力」中〈絕不是「不落因果」之「野狐禪」〉,又何由何而生呢?又何來生什麼呢? 我想,我們都需要清楚的知曉,佛的世界觀、宇宙觀,不只是「時間」與「空間」的視界,而是「心識」的視界,我們的「心」、「時間」、「空間」等三者,構成了宇宙流轉之一種連續生成與變換之不斷體系。 若是超越了,即是「不在因果」之中,即是不再在因為「心識」之輪轉,及因「執心」而輪迴不息。 我想,這也是為何「唯識學」,要我們學習「轉識為智」、禪宗說「即心即佛」,華嚴宗要「事事無礙法門」-----之緣故吧?! 以上,終於用了快一小時時間,將您的問題與我的思考,作了一番簡要的表達。 休息一下,就來說說「題外話」吧! 您非常謙虛的說:『塵染重濁﹐承蒙 神佛護佑才能承持微末求道之心而已﹐真得談不上什麼體會見解。』,就很客氣了啊! 我更糟的是,我不但是染塵深重,還與世同流呢! 我至今仍無「求道之心」,一直是在「挲婆世界」中浮沈,也10多年不曾涉足寺廟;所以,我這不足之淺見與讀書心得,只能拿來與您一起研究與相互討論,若說是您「受教了」,尤其說我對佛經有見解精闢,涉獵佛經的廣度和深度之語等等---唉呀,這不是您太過謙虛了嗎?這真是會使我汗顏了啊! 坦白說,我其實只是一個初學之人,「佛學」只是我曾經去涉獵過的書籍之一,也不是我的專業領域,只能說是學文的人,多多少少也要文、史、哲多方面讀攬,而也要偶而得旁及其他領域而已啊! 至於稱呼問題,可以請您不要再稱我為老師了嗎?任何人都是我的老師,所以,請直接稱CH好嗎? 至於年紀嘛,嗯,說不定我還虛長您幾歲,或是差不多年紀吧?啊,若要說「心理年齡」的話,現實的我其實蠻糊塗與健忘的,而「生理年齡」則是「幾莖白髮」了啊! 要說的是,難得有您願意與我談佛學,這是我的榮幸,我深深感謝。 不過,您若是想休息一下,談談別的學科領域〈佛教哲學太深奧與使人難懂,對有些人來說太艱澀〉,如中西各種文學、史學、哲學與思想----等等範疇,歡迎之至! 只是有但書,即是我都是幼稚園之階段而已,可能需要您多多指導與糾正就是。 末了, 願您觀想到《華嚴》世界的「香水海」 願您安住在「無邊妙華香水海」境域中 CH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