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覆「止善」於〈與同學敘談後----- 一種自我反思〉所提問------『修身正心』
2007/10/31 09:52:30瀏覽1043|回應6|推薦0

止善菩薩您好:

以我個人淺陋的認知,《大學》裡「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是儒家「內聖學」對應「外王學」一貫之思想理念與一步步達臻「聖王」之一種「工夫學」。

首先,我們先從孔子之理論來對應整篇〈大學〉。

我們都知道孔子的學術理論架構主軸是「德」、「仁」、「禮」。

「仁」是道德的主觀層面,它是一種心靈的依據與明辨是非功能;

而「禮」是道德層面的客觀面向,是生活的規範、秩序之軌道;而此二者,在經過「反省」與「修養」而轉移為「德」。

凡此,不論是「仁」、「禮」、「德」,最後之理論根據,都是為了社會與政治層面的一種理想依據。

而為了達到「聖王」之治,意即「平天下」之治,則要先「修身」與「修養」,欲要「修身」則必要先「正心」,惟有「正其心」才是「修身」根本之道;

亦即是說,《大學》之「八條目」乃以「修身」為道德實踐之核心過程;當然也可以這麼說,「大學之道」的最根本目的,是欲將儒家之理論,落實與回歸到「人」身上,從人「本身」去一步步的達到儒家之理論理想與實踐。

綜而言之,「大學之道」所強調與著重的,不僅僅是作為「人」之道德本性與實踐依歸,同時還要求,要將這些實際之修養工夫,最後應用到社會與政治,去造福人間。

以上,先作一個引子。

現在,回歸到您所問的。

您所問:『為何「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能「正心」呢?是否有什麼經典文章解釋清楚「正心」和「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的關係?

我以個人粗陋的學識根抵作回覆,若是您有所不得,請多所指教。

其實以我們當代人來詮釋古代經典,有時候有一些困難度。

主要是因為時間與空間的隔閡,因而造成「語言障礙」,也因而偶有詮釋上的「誤讀」,這些倒是無可厚非的!

我們這樣看:『「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此處所說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是說,正因為我們會有這些現象,所以,我們才要『修身在正其心』。

這個地方的詮釋,請允許我以我粗淺佛學知識作參照。

於此,我以「法相宗」作呼應。

我們知道,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與現象,都是以「識」作為精神上之主體,我們都無法逃脫「識」的客觀世界而存在;而「八識」裡的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等,不就是這兒說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嗎?

我們人常常是----言不由心、表面上看見了,卻是心沒有到、好像是全都聽到了,卻是心沒有真正聽到、吃東西的時候,不知道好好的珍惜食物的美味----等等-------;亦即說,我們往往是不「專心」,我們的心與意往往處在「雜染」與[紛紜]的狀態中。

那麼,我們要怎樣來認識我們這個「主體」,從而「認識」「對象」與「本相」呢?

我們必須有一個「過程」,經過通過「自我意識」的反省,徹底的轉變對外相與現象界的「不專心」與種種「不在焉」,由內向外,由雜染到清淨,則就是依賴著「正心」了啊!

《華嚴經》說:『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唯識學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十地經》說:『三界虛妄,但是一心作。』,凡此都可以對證《大學》之所以要「正其心」的原因了啊!

以上,是我各人看法與思考,我拿來對應您說『是否有什麼經典文章解釋清楚「正心」和「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的關係?』此問題。

可能是我所讀有所疏漏或是因為研究重心不在此,所以,並沒有看到過相關文章論及此;所以,僅僅以我個人的淺思與認知,與您作相關之討論。

是啊,我是許久「已經不愛談這些深奧的東西」;這幾年來,自己得到一個思考的體會,即是,生活是非常現實與紮實的部分,「理論」若是無法落實於人間與實際生活,從而由其中得到「省思」與「實踐」,那麼,再高深與精闢的理論,又有何用呢?

所以,我現在認為,還是好好的吃飯、工作、睡覺,才是為人之道;

至於莊子所說「無用之用」,是我常常在思考的問題就是!

而您所提問,雖然您說是『還是想請教一個簡單的問題』,此問題雖簡單,其背後意義仍有得深究與思索的;所以,不算是「簡單」了啊!

寫了一大堆,不知道會不會使您覺得疲累與繁瑣呢?

如果有,嗯,那表示著,我這幾年來,想落實於現實的人間之思考,是對的囉!

我想,力有所不逮、智有所不能,難免有疏忽與思考不周之處;

若是您有其他思考,歡迎給予提醒與指教。

謹此,與您一起研究商討。

CH








( 心情隨筆雜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c0731&aid=1337415
 引用者清單(1)  
2007/11/01 10:01 【花影絮語 花影一瓣何處尋 只見絮語伴翎心】 反省日記

 回應文章

Path 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恩!
2007/11/02 22:04
獲益良多,再次感恩!

止善
心是何心
2007/11/01 06:47

CH 菩薩 老師:

My suggestion of considering other formats of exchanges is to keep your blog a pure place for yourself and your readers. If you feel fine with such heavy discussion appearing as oddity here, I'd certainly be glad to continue. Appreciate your thoughts of sharing this set of exchanges with other audience. I hope this line of discussion does not bore them too much. :)

Hope you got a chance to read 「明什麼心?見什麼性?」in my blog. I think it should give some of my background thinking for our exchanges. :)

心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先天的心﹑一個是後天的心。先天的心是修行修道所要找回的本心。後天的心就是局限於時空形體上﹐以「我」的感受為主的慾求﹑反應﹑思維、意識。

以「唱道真言」的名詞來說﹐後天的心就是聞見之心, 先天的心就是無聞無見之心。「楞嚴經」中釋迦佛祖對阿難七處徵心開示所言的﹐就是要明辨這後天心和先天心的區別。之後釋迦佛祖對阿難說︰「你見我握光明拳和你能推究尋找的心﹐只是『前塵虛妄相想』﹐迷惑了你的本性﹐使你墮入輪迴。」這個「本性」就是先天心。而見佛握光明拳和能推究尋找的心﹐就是人人都有的後天心。當初我就是看了「楞嚴經」中釋迦佛祖開示「本性」何在之後﹐才開始漸漸了解佛法的精深偉大。

我想用以下的問題請您澄清我們討論的「心」是那一個?

「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 當「身」處於忿怒狀態時﹐是什麼「不得其正」?是心嗎?是先天心還是後天心?

「心不在焉」的心是先天心還是後天心?如果是後天心不在了,不是件好事嗎?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三界虛妄,但是一心作。』『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的心是先天心還是後天心?

『三界虛妄,但是一心作。』那『萬法』是不是也是由心而作?

「八識」和先天心後天心有什麼關係?識就是心嗎?

如果您覺得這後天心和先天心的區別不恰當﹐那麼以上所言的心又是什麼呢?

很抱歉我只能以後天心交換意見。很久都沒機會和同道討論問題了﹐一時興起胡亂提問﹐請別見怪。如果您覺得這些問題令您疲累與繁瑣請隨時打住。

合十稽首。

止善


Catlike Cathy(文字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身雖是無神論者~
2007/10/31 21:03

拜讀大作後卻是深感佩服..

如果潛學佛法,

能使得人擁有如此寬大的心胸,

廣博的學識涵養,

的確是很棒的一件事吶!




Sharing life,sharing smile!

Catlike Cathy(文字遇)
閒雲遠山自相宜(sc0731) 於 2007-10-31 23:33 回覆:

Cathy :

真是不好意思了,您怎麼可以這麼說我呢?

這『寬大的心胸』與『廣博的學識涵養』稱許的真是我嗎?

真是受之萬萬有愧了啊!

說真的,怎麼感覺好似「任重道遠」了呢?

您的廣博與多方面向,才是我要好好學習的呢,而且,資質魯笨說不定還學不好呢!

人各有所長與所短,而您的長處,我自知是望塵莫及的。

謝謝您來到,感覺榮幸與歡喜!

CH


Path 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Great post
2007/10/31 20:46

"好好的吃飯、工作、睡覺" with Full mindfulness (24 hours around) that is what this post revealed to the readers.

Thus I have learned from this post.

Thank you for sharing.

Deep bow.

閒雲遠山自相宜(sc0731) 於 2007-10-31 23:23 回覆:

嗨,給追尋「中道」的 path walker:

請不要客氣。

我亦然從您那兒學習到「求道」精神。

也謝謝您分享您學佛的心得!

祇佛菩薩護佑您。

CH


止善
合十俯首感謝
2007/10/31 13:59
CH 菩薩:

謝謝您花費這麼長的篇幅回答在下的問題,不勝感激。合十稽首。

在下一介凡夫俗子,塵緣未了,三毒未盡,五蘊不空,還不夠格被稱為菩薩。到是您對一個素昧平生,一句留言,盡心費神,回答所問,才是真正菩薩心懷。

其實能偶爾遇到有心人已經很不容易,有深度的同道同修更是難能可貴。隻字片語的交換也是前緣。惜緣都還來不急,更何況是誠意開導。請千萬不要誤會是為踢館而來。

It's pretty late here in California, need to take a rest now. Thank your for your kind and sincere reply to my questions. Your views are indeed very unique and very different from what I learned before. I'll try to clarify some of your points tomorrow.

If you prefer to keep this blog as a casual and relaxing garden of your thoughts, we can change our format of discussion for heavy topics such as this.

Regards,


止善






閒雲遠山自相宜(sc0731) 於 2007-10-31 23:07 回覆:

止善大德:

請不用客氣!

雖然是拉拉雜雜的一大篇幅,不過,沒有花費我多少時間的;

所以,勿如此多禮了啊!

至於您說自己是『一介凡夫俗子,塵緣未了,三毒未盡,五蘊不空,還不夠格被稱為菩薩。』,我倒是認為您對佛學與道學方面的認知,不在我之下,更何況,我所說的,都是我個人在讀書方面的一點心得,趁著您提問我,我剛好拿出來與您一起切磋與研究而已!

而我自知自己才真正是『凡夫俗女,塵緣未了,三毒未盡,五蘊不空』的女人,我要學習與反省的地方還真是相當的多啊!

所以您客氣的說我「菩薩心懷」,我可真是慚愧了!

或許是過去教書多年,或許是個性關係吧,若是有人願意問我,是我的榮幸與對方看得起我,我怎能不盡心回報呢?何況,做人處世不都是應該這樣嗎?

您說的對!其實能偶爾遇到有心人已經很不容易,有深度的同道同修更是難能可貴。隻字片語的交換也是前緣。』,我也是這麼思考的。

有緣可以有機會一起切磋與商討,不是一件很好的美事嗎?當然,要好自珍惜了,不是嗎?

更何況說,禪家告訴我們要「活在當下」不是嗎?

謝謝您說將要try to clarify some of my points tomorrow,希望不會干擾及您之思緒與思路,please do'nt  put  it  too  serious.

I  think  it's doesn't  matter where we  can discuss these  topics .或許others 也同時可以與我們一起研究與分享,您說是嗎?

Regards,

CH


閒雲遠山自相宜(sc0731) 於 2007-10-31 23:58 回覆:

補充:

突然想到,忘了回覆關於「踢館」之說法。

事實上,其間完全是沒有誤會的;

我用此二字的意思,是欲要請您,千萬不要對我手下留情與客氣!

因為這樣子,不是可以刺激我,可以好好的去重溫或是思考些許,一些我久久忽略了的除了文學之外的事物。

所以,您是在幫助我,幫助我思考更加成長與茁壯。

感謝!

CH


妙音佛極樂老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點頭如搗蒜!
2007/10/31 11:08
生活是非常現實與紮實的部分,「理論」若是無法落實於人間與實際生活,從而由其中得到「省思」與「實踐」,那麼,再高深與精闢的理論,又有何用呢?

所以,我現在認為,還是好好的吃飯、工作、睡覺,才是為人之道!

這也是安任一直以來的認為~


福至心靈開般若

樂見自性起妙用
閒雲遠山自相宜(sc0731) 於 2007-10-31 22:41 回覆:

 謝謝安任!

謝謝您如此歡欣的表達著您歡迎我的來到。

這樣真純的人,使我也感染到您那份幸福感!

好感恩的,謝謝您也帶給我一份的榮幸與歡喜心!

所以,您也是人間菩薩了啊!

再次要感謝您的是,「留言」處裡那美妙的叮鈴聲,使我一時感覺自己身在深山的梵寺中,深深的感染了一股山靈帶來的空靈與清涼。

非常的感謝!

此時、此刻,我亦將您所帶來的溫暖友誼回送予您,並邀請您與我一起,共同分享那一份可愛與人性溫馨的一面-----

祝福您,美麗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