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就醫之路、路難行。(華文)
2022/10/27 15:23:46瀏覽75|回應0|推薦0

2020.12.23寫

上午阿勳申請縣府的復康巴士,從斗六到台大虎尾院區。

依往例搭復康巴士的經驗,下車之前司機先生會拿一張他的電話號碼給我們,若是治療結束,打電話給他,他就會過來醫院載我們回程。

早上阿勳麻煩個別助理陪伴就醫,所以我沒有跟去。

回來後,阿勳跟我說他搭車遇到的問題,我聽得很捨不得。

他問司機先生電話號碼時,司機說要回來時,再打電話去縣府,縣府會調派在附近的車輛來載。

阿勳跟他說,護理人員將藥灌入身體後,一個鐘頭以內,得躺床,(15分鐘翻一次身體),才能發揮藥效。怕重新申請,來的車輛時間不確定,而藥效卻有時間限制。

司機回答說,那應該在醫院躺啊,哪有人回家再躺床?

沒錯,我們也曾要求醫院,能不能在醫院躺床後再回家?

醫護人員說,醫院沒那麼多病床供患者使用。

所以,這是醫院的規定、不是我們能改變。

阿勳跟司機講,如果你不方便,那沒關係,到時候我自己坐計程車回家就好了。

所幸,司機聽了阿勳的難處,將電話號碼給他,順利在一個鐘頭內,抵達斗六的家。

說真的,不是我們貪愛免費的復康,實在是當身體不適的時候,上、下車移位對我們來說非常困難。

是這樣.....

中秋節之前,阿勳住院開刀。中秋節後出院時,兒子回來,載他出院。

到家後,孩子才出去加個油,回來就馬上又載他爸爸去台大斗六院區急診。

因為我們[跛跤],移位的時候腳無法幫忙出力,用手撐,身體無法順利跟著移位,得出很大的力氣。就這樣,開刀的傷口就出血,血塊塞住尿管,尿無法排出來,很痛苦。

二姐跟兒子兩人協助阿勳上車,轎車很窄,不好使力。折騰一陣子,到醫院下車時又折騰一次。

那次,醫護人員很快解除了阿勳的症狀。

在急診室留觀時,我們跟院方商量,因為腳不方便,移位很困難,怕出力傷口再有出血,而血塊塞住尿管的情形發生,可以再讓我們住院嗎?

院方說,假如這樣就住院,蓋再多的醫院也不夠用,如果有狀況的話,再來急診吧!

我們能理解醫院缺病床的情形。但是,醫生應該是無法了解不良於行的我們,的困難。

第1次急診後的第2天,兒子看阿爸沒什麼狀況,就又坐火車去北部準備上班了。

第3天,連續假期的結束前,阿勳又出狀況,所幸二姐還沒回去中壢,趕快叫車送急診。

看阿勳眉頭深鎖,他很能忍,我知道他一定很痛苦。偏偏上、下車是那樣困難(這時候若有復康巴士,輪椅直接坐上去,會減少一些折騰),連假最後一天,路上塞車。

叫的車不用跳錶,一趟200元。下車時,司機先生靜靜的塞了20元給我,跟我說:一百八就好。

他看出我們的困難(不是金錢上的困難),20元握在手裡,有溫暖的熱度。

收假日前,患者塞滿了急診室。兩張床的空間,塞了3張病床。

醫護人員跑來跑去,阿勳坐在輪椅上等很久才有病床可以躺。這次替他處理的,不是專業人員,而是助理。尿管重插兩次,用兩、三個鐘頭等待、處理。不但尿無法排出,外觀看到血在流,如果有專業的醫護人員來處理,插尿管不應該流血的。但是沒有辦法,生病沒假日,而再專業的醫護人員總得休息。

護理人員處理不來,就用電話向在放假的主治醫生請示。

結果是….再回去虎尾院區住院好嗎?

不然能怎樣?

醫院安排的救護車,只能坐患者和一個家屬。住院也只能留一個陪伴者。二姐陪阿勳坐救護車去虎尾。

我呢?坐計程車回家?

將近半夜12點,害怕是另外一種心情,這條困難的路,需要有人伴我。

羅老師在幾年前從斗南搬到斗六的時候,就跟我說,咱們現在當鄰居,若有事需要幫忙,別客氣,跟我講一聲。(其實離有點遠,我住城東、她住城西)。

這個時候,我就真的不客氣打電話給她,麻煩她開車來載我回家。

路上,才聽她說當天她到外縣市參加騎鐵馬活動,我感覺她應該很累,但聽到我需要她幫忙,二話不說就答應。

開車來載我時,車子裡更貼心的替我準備了吃的,她說知道我應該餓了。

很多溫暖陪伴,例如我二姐,阿勳住院期間,陪我們二十來天,回去工作後,想想不放心,又來斗六看我們、例如羅老師,她說再晚都不要客氣,有她們伴著我們走過風風雨雨,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我們也很想憑自己的力量解決困難。所以非常認真的找資料,想要自己僱車就醫,不過就我所找到的資訊,雲林縣只有兩輛無障礙計程車在營業,而且兩輛車司機本身都是身障者。要叫到他們的車,時間也不是很好配合。

政府的德政,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可以申請無障礙的車輛載我們外出。

駕駛復康巴士的司機先生們,都很有耐心、很有愛心的在幫助我們。

如果在緊急的時候,能找像計程車那麼方便的無障礙車,不用預約、不用申請,該有多好!

因為疾病來的時候,都不事先跟我們預約的。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nn&aid=17734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