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08 05:02:38瀏覽3785|回應7|推薦28 | |
行政院改組,論者多聚焦在改組幅度,希望愈大愈好。但過去十年,台灣政黨輪替兩次,民進黨執政八年六任閣揆,政務官更迭如走馬燈讓人眼花撩亂,政府施政效能有任何提升嗎?官員貪腐或尸位素餐現象有任何改善嗎?國民所得與就業有增加嗎?人民幸福指數有提升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麼,換人就能帶來改變嗎?答案應該是:「未必!」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change"的環境,全球化改變了全球財富分配與各國所得分配、中國崛起改變了兩岸權力平衡與人民認同關係、氣候變遷造成天然災害嚴重化與頻繁化、人口老化現象逐漸改變經濟、政治、社會結構。台灣除面對上述全球問題外,還得面對諸如官員貪腐、政黨惡鬥、經濟成長趨緩等問題。 "change"促發了2008年台灣政黨再輪替,號召"change"的美國歐巴馬與日本自民黨先後勝選,足見全球望"change"心切。 台灣執政黨改變了、官員撤換了,兩岸關係理順了,但人民並沒有給新政府蜜月期,總統與閣揆聲望頻創新低,可見今日的變局,不是換政黨、換官員就能夠解決,也不會如某些人期望,改善兩岸關係後,從此國民黨與人民就如同王子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國家領導者需要思考,國家需要哪些改變?如何改變? 當前面對哪些改變呢?至少包括:全球政治左傾現象,美國歐巴馬總統致力健保改革並研擬富人增稅、日本右翼自民黨終結60年執政,由民主黨當家已可見一斑,台灣貧富差距達歷史高點、失業問題東亞最嚴重,國民黨仍要堅持右傾路線嗎? 地球暖化已造成天然災害頻繁化與極端化現象,台灣地質原就極不穩定,加上過度開發,近年落雨量頻破歷史紀錄,經常釀成嚴重災害,導致重大生命財產損失。兩岸關係改善後,經濟關係將迅速趨於緊密,大陸已是製造大國,台灣製造業利基將迅速流失。天然災害極端化現象與製造業利基流失兩大趨勢已經浮上檯面,即將深深改變台灣經濟結構。行之60年的大建設、高成長發展模式是否應改弦易轍? 台灣民主發展具備了選舉的形式,欠缺公義與法治的內涵。形式的民主將使台灣沉淪為第三世界國家,眼前的政治亂象也不會得到紓解,公義與法治社會必須建立起來。 此外,政府財政結構已嚴重惡化,政府負債達14.5兆元,國家信用評等面臨調降,企業舉債成本將提高,獲利能力勢必降低;政府組織僵化鬆散、行政效率低落、不同政黨的政府機構相互制肘,甚至延誤災害搶救,行政效率低落不僅影響人民福祉,生命財產安全亦受到威脅。 面對"change"的世界,人事異動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馬總統與新任院長能否與民進黨有效溝通、整合共識,推動政治與行政體制改造,讓人民真正感受到改變。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