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心「比馬龍效應」
2012/11/01 22:44:40瀏覽2524|回應0|推薦12
Pygmalion(比馬龍)是英國作家蕭伯納的名著(中譯”賣花女” ) ,曾於1956年改編成舞台劇”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在百老匯演出,並在1964年搬上大銀幕。故事描述一位語言學家,在街頭隨意找個舉止粗魯的賣花女,訓練後竟然成為談吐高雅的貴婦。
比馬龍原是希臘神話一位熱愛雕刻藝術的國王,花了畢生心血雕成一個少女像,並視為情人。精誠所至,愛神受到感動將雕像化為真人,並成為比馬龍的太太。
教育學研究發現,一個學生如果得到適當的鼓勵和認同,往往就會有突出的表現,但如果一開始就被列為不良學生,通常就會真的成為劣等生。心理學也有類似的發現,稱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
宮鈴在她的臉書上說,她的頁面上盡是:
    台灣臉友:中國很強大、台灣很沈淪。。。
    大陸臉友:中共爛透了、台灣是希望。
    香港臉友:我不是中國人、認同台灣,台灣要撐住!
  真的,台灣人不斷看衰自己,有一天預言會「自我實現」的。
  台灣經濟情勢確實不好,但韓國人在亞洲金融風暴國勢最衰時,舉國團結上下一心,創造出今天的成就。台灣要自我唱衰,然後預言自我實現嗎?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ng3827&aid=700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