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14 07:27:43瀏覽2946|回應3|推薦19 | |
生命的樂趣在「探索」,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探索樂趣。 童年最喜歡和鄰居小孩玩捉迷藏、比橡皮筋、擊掌(兩人或虛或實互擊雙掌,失去重心的算輸),甚至男生間摔跤、騎馬打仗等較野蠻的遊戲。其實都是在學習猜測對方的意圖和訓練大腦與肌肉的協調力,是腦力與身體極限的探索。 讀小學後,迷上文字探索,當時識字少,愛看漫畫與畫報,從圖像猜測文字意涵。識字較多後就喜歡看報紙,從上下文猜測不認識的字,識字更多後,就試著從能掌握的字句猜測整段文章意涵、文法與完整的故事。閱讀經驗更多,就喜歡看小說,探索更大格局的故事。大約小學到初中階段就遍讀三國演義、水滸傳、東周列國誌、薛平貴東征等章回小說。 高中後,迷上肌肉、身體與意志力的探索,常找人單挑水中閉氣、伏地挺身、仰臥起作、拉單槓、原地蹲跳或長途走路,記得曾經和朋友從新莊走到台北、桃園走到楊梅。讀了日俄戰爭乃木希典傳記後,開始在冬天洗冷水澡,探索身體抵抗寒冷的極限。 進入青年期,探索範圍更廣,包括愛恨與性及各種引起好奇的未知領域。不過,有的探索帶來很大的煩惱或痛苦,慢慢體會探索界線的必要。同時期也在知識領域發覺很大的探索樂趣,雜書讀得非常多。有的時候只是單純的爬山或鄉村山野散步,但想發覺下一個轉彎景色,就繼續走下去,最後旅程往往超過預計距離很遠,這是一種簡單的探索之樂。 中年後變得目光如豆,汲汲營營於短期目標,工作與生活忙忙碌碌,逐漸失去「探索」的動機與樂趣,人生變得無趣,別人也覺得自己乏味。60歲前後,工作不再那麼忙,也懂得生命「平衡」的重要。有個機緣完成了單車環島,再度發現探索之樂。接著開始練馬拉松,果然重啟了探索身體極限之樂的密碼,也體會以雙腿閱讀城市與鄉野的樂趣。 去年跑富邦馬拉松,膕肌受傷後暫時不能跑步,騎飛輪、走路與伸展成為主要運動。受傷前原本已有做伸展運動的習慣,每天跑步結束後藉助伸展運動讓肌肉冷卻下來,大約10個動作,需要15分鐘時間。受傷後,復健師整體評估肌肉狀況,認為太過緊繃是受傷主因。無論就復健或預防再度受傷而言,都必須強化伸展運動,尤其股四頭肌、比目魚肌和腓腸肌,復健師用力按壓,竟然非常疼痛,可見的確需要拉鬆。 於是,重新規劃伸展運動的項目,找了兩本相關的書研究,一本是「痠痛拉筋解剖書」,另一本是「伸展聖經」,徹底了解跑步相關的肌肉與伸展這些肌肉的方法。最後歸納出大約20個伸展動作,由頸椎、手臂、胸背、腰腹到髖關節、大小腿腳跟到阿基里斯腱。起床前先做抬頭同時抬雙膝至胸部、伸直腿(左右)、拉腳跟3個仰躺式動作,然後踢腿左右各100下。此時身體已微微出汗,起床後保證動作俐落,身上沒有任何一塊肌肉是僵硬的。 肌肉柔軟度的退化,大約是從55歲開始,最初的跡象是,起床後覺得身體僵硬,下床後跨出頭幾步似乎不太平穩。慢慢發現下樓梯時身體會有些搖擺、彎腰與蹲下愈來愈困難,甚至不能站著穿褲子。腰、肩或小腿肚經常突如其來拉傷,腰痛尤其困擾,連走路都困難, 伸展運動持之以恆,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受傷這8個月,靠著伸展運動與走路、每周2次運動中心騎飛輪、重量訓練,仍能維持原先的體重與身體靈活度,甚至體態更好些。 做伸展運動,動作必須札實,更要準確,走位的伸展徒勞無功。譬如股四頭肌拉筋,無論站姿或側臥,雙膝都必須併攏,鍛鍊初期,寧可暫時放棄讓腳跟碰觸臀部,徐圖進步,但膝蓋併攏動作必須扎實。 做伸展運動會給人很大的成就感,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能控制自己的身體,但老實說,控制身體不是那麼容易。但做伸展運動稍微有一些基礎後,你可以很清楚感覺出肌肉的變化,這種變化可以帶給人成就感。譬如,我坐臥姿拉腿動作,依據心跳速度默數大約10下後,可以清楚感覺出腿愈拉愈接近胸部。人如果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身體,就可以增加自信,人生更就更樂觀。 不過,還是要提醒初學者,任何運動都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動作要以「不痛」為原則,感覺痛就要立刻停下來(當然,痛與辛苦不同)。 想管理自己的身體嗎?就從練習伸展開始吧!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