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10 05:29:30瀏覽1698|回應2|推薦20 | |
就在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掀起新一輪「中國威脅論」爭議之際,「中國和平崛起論」政策論述建構者、中共中央黨校前常務副校長鄭必堅將首度訪問台北。自2008年馬英九政府執政後,兩岸關係日臻密切,中國國家戰略、中國如何看待世界、世界如何看待中國等問題,對台灣利益影響更深遠,鄭必堅此行非常有意義。 鄭必堅在2003年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任內,受命胡錦濤提出國家戰略規劃,幾經研議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表「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專題演說,試探水溫,獲得各國領袖高度重視。鄭必堅隨即組織全國重要智庫研究相關議題,確定和平崛起理論架構,並提出三戰略方針:政經改革、中華文化、統籌利益。理論架構與戰略方針確定後,胡錦濤在慶祝毛澤東一百一十周年冥誕對內正式宣示:中國是一個改革開放與和平崛起的大國。溫家寶總理則利用哈佛大學演講場合對外宣示。 改革開放與大國崛起遂成為胡溫體制治國戰略基礎,六年來已深刻影響中國的發展與中國和世界的關係。2001年小布希政府宣佈出售潛艦、驅逐艦、長程反潛機給臺灣,表明美國將使用一切手段協助臺灣防衛,美國台海政策明顯向臺灣傾斜,2002年日本首相小泉二度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係降到冰點,兩國外交摩擦不斷,民間反日情緒高漲。1994年中國海軍強行驅離菲律賓武裝艦艇,佔領南海美濟礁,中國與東南亞陷於孤立。 九年來,胡溫體制在「和平崛起」及後續衍生的「和平發展」理論架構指導下,經濟成長有目共睹,經濟總規模可能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強,在「合諧社會」方針下,人民獲得較多生活自由,社會也日漸開放。在美國獨霸地位衰退大勢中,中國與美、日及東協國家關係大幅改善。歐巴瑪總統即將訪問大陸,兩國可望建立更深厚戰略夥伴合作關係。日本鳩山首相十月訪中,兩國關係已重回1972年恢復邦交初期的緊密與熱絡。而中國與東協國家關係更是水乳交融,東協加一(中)已成為東亞整合的基礎。 不過,就在中國國際地位大幅躍進之際,全球大勢似乎產生微妙變化。 長期以來經常為中國講話的李光耀日前在美國演講時,呼籲美國積極參與亞洲事務,制衡崛起的中國。李光耀是亞洲首屈一指、具有洞見的元老政治家,他的呼籲引起東亞國家陣陣漣漪。日本前防衛長官小池百合子日前在哥本哈根一項國際會議中也指出,中國軍事不透明是東亞歐盟化的障礙,顯示中國崛起後與美國新平衡關係已引起東亞及東南亞國家的不安,新中國威脅論氛圍如果持續擴散,將影響中國與世界的關係。 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似乎在中國「和平崛起論」與「中國威脅論」之間擺盪,顯示和平崛起理論架構仍有缺憾,仍難以消融各國對中國龐然大物的戒心。崛起理論至少有兩點缺憾,一是如何與中國軍備擴充連結,一是如何解釋對內合諧、對外和平,惟對台堅持「不放棄武力」的矛盾。和平崛起或和平發展理論需要進一步深化,以化解戰略利益相關國家與台灣對中國的疑慮,確保中國持續成長的和平環境。 鄭必堅雖然已經退休,但他仍然是胡錦濤親信的政治智囊,希望他在台灣訪問期間能夠深入民間社會,親身體會台灣社會脈動,作為建立「新中國和平崛起」理論的參考。畢竟中國綜合國力已大幅躍進,需要以全新視野與格局建立新的國家戰略。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