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27 07:42:16瀏覽1453|回應5|推薦36 | |
最近台北上演兩部電影:美國好萊塢的「經典老爺車」和香港的「葉問」。看過這兩部電影的台北人,可能正為兩片所反映的中美文化差異現象激盪不已,「范蘭欽事件」竟由島內延燒到全球華人社會,「范蘭欽」在海外的命運與島內大不同。他得到華人社會廣泛支持的現象,台灣應該正視。 兩岸既然己由「閉鎖狀態」進入「互動關係」,資訊交流更為便利,台灣內部族群風暴很容易升級為華人世界的認同衝突,族群問題就不再只是台灣內部問題了。 「經典老爺車」講述美國中西部一個極端保守、本來非常仇視東方人的退休老人,在經過接觸、交往與暸解後,不知不覺中把鄰居一對 先談范蘭欽事件所反映的族群問題。范蘭欽事件涉及的面向非常廣,包括言論自由、公務員行為規範、作家匿名權等問題,但最核心還是敏感的族群問題。 台灣族群問題本來並不嚴重,通婚現象極為普遍即可為證,但這些年來政客打省籍牌操控選民愈打愈順手,選民受政客導引,族群問題竟內化成為情結,族群衝突漸漸變得頻繁。族群問題成為情節後,就不是族群間接觸、溝通所能解決。 譬如范蘭欽事件的緣起,是新聞局這位天生有反骨,但文采風流而長期被長官縱容(蔣經國時代就曾匿名批蔣,並私下協助江南案受害家屬向政府索賠)的官員,二二八紀念日當天在報端為陳儀撰文平反,並稱當時外省人也大批受害,因而引起一些人反感,展開「人肉搜索」而查到郭冠英。二二八究竟是誰屠殺誰?不同族群各有歷史記憶與態度。這種態度反應人們面對歷史悲劇,並無真誠反省 范蘭欽事件顯示的族群分裂現象惡化應該是誰的責任?外省族群有充分理由歸咎阿扁,阿扁卻認定外省人投票只問族群、不問政績。誰該負責,不會有確定答案。 當族群間沒有真誠的反省,只一昧指責對方,或以儀式性手段應付了事,傷口不會癒合,分裂必定加劇。 范蘭欽本尊在海外得到廣泛支持的文化意涵,將是台灣長期的隱憂,台灣與大陸民間社會的心理距離,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大陸民間非黑即白的價值觀與強烈的民族主義是兩岸民間交流的可能風險。 馬政府必須以更真誠的態度彌平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歷史創傷,並處理族群問題,台灣要先處理好族群問題,培養出開放、多元、尊重異己文化、胸襟寬闊的台灣主流價值觀,兩岸才能好好相處。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