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杜卡:芭蕾舞詩「仙女」(Dukas La Péri )
2015/09/10 20:08:04瀏覽3012|回應4|推薦95

在法國大作家羅曼羅蘭的「現代音樂家評傳」中,特別提到了一九0五年,在德法邊境史特拉斯堡的一場音樂大會,也是一場音樂比武。德國和法國各自派出頂尖的指揮家,演出當代的經典曲目。德國這邊由馬勒指揮了自己的第五號交響曲,理查‧史特勞斯則指揮了自己的「家庭交響曲」,可說是陣容堅強。

但法國這裡就不太行了~曲目只有法朗克的神劇「登山寶訓」中的選段,還有夏邦泰的「義大利印象」,除此外就沒什麼了~何況後來馬勒等人還追加指揮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以及華格納「紐倫堡名歌手」的選段,法國音樂可謂慘敗收場。

羅曼羅蘭對此事感到氣憤,他認為法國當局未重視此盛會,失去了與德國音樂一較長短的機會,最起碼他覺得白遼士可對抗華格納,德布西可匹敵理查‧史特勞斯,杜卡斯也不輸馬勒,法國應該演出這些作曲家的作品才對...

等等...杜卡斯?這誰啊?我想馬勒迷一定想問。難道,是那寫交響詩「魔法師的門徒」的保羅‧杜卡斯嗎?沒錯,就是他。他於一八六五年生於巴黎,只比馬勒小五歲,於一九三五年去世,今年是他誕生一百五十周年,可是世人好像將之遺忘一樣,並沒看到什麼紀念活動。

保羅‧杜卡斯

他也和馬勒一樣是猶太人,但沒有像馬勒那樣的喜好哲學,表現這世上間的大喜大悲,反而是像其好友德布西一樣,重視音色與感官的效果,但不同的是他對傳統的曲式非常精通,主要作品「C大調交響曲」與「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都是沒有標題的絕對音樂,後者尤其受到推崇,被認為是法國最偉大的鋼琴作品之一,與貝多芬的「漢馬克拉維亞」奏鳴曲一樣都是四個樂章,規模也同樣龐大,演奏當然也是困難重重。

他也有一齣相當有趣的歌劇「阿莉安內與藍鬍子」,也是從藍鬍子的故事改編的,在法國歌劇史上相當重要,算是承繼德布西「配利亞與梅莉桑」的巨作,這日後有機會再介紹。另外在一九一一年他寫了芭蕾舞詩曲仙女(La Peri),這也是芭蕾舞曲的傳世傑作,此後他就沒再完成過大型作品,就算有也被這極度完美主義的作曲家給燒毀了,而他留下的作品無一不是精美的傑作。

本來「仙女」也在他要毀掉的作品之列,還好經由朋友的懇求才保留下來,後來杜卡斯自己也重新喜歡上這作品,並重新修繕版面,「仙女」就成為這位偉大作曲家最後出版的作品,對他或整個法國音樂史來說,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仙女」也與當代的許多芭蕾舞曲一樣,是由戴亞吉列夫的俄羅斯芭蕾舞團委託寫作,結果因為選角問題不和,而未能由此舞團首演,最後只能由法國自己的舞團在巴黎歌劇院首演。其故事內容大致是:

在古代西亞地區的伊斯康達爾國王,在衰老將死之際,祭司告訴他有一朵能讓人不老不死的花,於是他就到處尋找,幾乎找遍了整個波斯。三年後,他終於來到了「世界的盡頭」,拜火教之神阿胡拉馬茲達的宮殿。他看到仙女佩莉一手帶著星星,另一手拿著魯特琴,身上配戴著有祖母綠裝飾的蓮花。

伊斯康達爾國王趁佩莉睡覺之際,偷偷把蓮花偷走,蓮花這時發出閃光,佩莉醒來後發現蓮花不見,掩面痛哭,她也因此被逐出阿胡拉馬茲達的宮殿,伊斯康達爾國王知道後沾沾自喜,以為可以取代她的位置。

但蓮花到了手中後靈氣盡失,反成為世人慾望的象徵,光芒也變得混濁,佩莉下定決心要奪回蓮花。於是她接近國王,開始一段一段的跳舞,用美色迷惑他,國王沉溺於其中,一不小心蓮花就被奪走了,佩莉揚長而去,國王最後知道人終將必有一死,於是接受命運,安靜的死去。

為「仙女」首演所畫的服裝圖(1911)

很有趣的故事吧?如果可以配合芭蕾舞來觀賞一定很精彩,可惜我找不到有這樣的演出影片,總譜上也沒有記載各樂段的動作,就只能靠想像了~基本上我們可以把這曲子當成是一首交響詩來聽。

這曲子的總譜是我見過最多采多姿的,節奏之活潑繁複也是一絕,見下面影片,剛開始是一段銅管合奏的信號曲(0:07),是杜卡斯為初演而加上去的,表現出國王的威嚴,常常被管樂隊所演奏:

在如此輝煌的音樂之後,「仙女」就正式開始了~這裡面主題代表的意義是我自己跟著故事想像的,首先是安靜的弦樂(2:31),法國號吹出的怪異而沉穩的動機(2:46),這應該指的是年老體衰的國王:

然後全曲的主要主題出現(4:13),由英國管、法國號及大提琴等演奏,這代表的應該是那不老不死的蓮花,很有迎風搖曳的感覺,主題本身雖然比較緩慢,但幫他裝飾的其他樂器音型卻很繁複而快速,這是杜卡斯音樂的特色,幾乎都有大量而精巧的音型裝飾著,有一種異教的神秘風味:

這主題一再的變奏,終於達到高潮(7:37),音色極其炫麗,然後先回到開頭的法國號怪異主題,代表國王又出現了(8:27),然後速度就轉到了快板,大量的打擊樂器乘著舞曲般的節奏,以及小號華麗的快速音階(9:55),異教的感覺濃厚,像是全身配戴了許多的裝飾品,我想這應該是國王看到仙女佩莉的情景:

然後主題的變奏也再度出現(13:09),象徵著她身上配戴的蓮花。後來國王幾次偷偷接近(15:04,15:41等),終於奪走了蓮花,佩莉掩面痛哭,這段相當類似德布西的作品。然後是最精采的一段(15:54),佩莉為奪回蓮花而接近國王,用她性感的舞姿,蓮花的主題再度變奏,短笛的超高音運用巧妙(16:34),貼切的描寫了這朵蓮花的光輝:

其他的樂器也繁複的裝飾,其中弦樂部分快到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國王沉溺於女色裡,一不小心,蓮花又被佩莉拿回去了(17:37),她揚長而去,只剩下覺悟難逃一死的國王,最後在前奏怪異而沉穩的法國號動機中回復平靜(22:34),靜靜的死亡,結束全曲。

這樣的曲子雖然在規模與意義上無法和馬勒的大交響曲相比,但如同神祕的光彩一樣,自有其別具一格的風味,這與馬勒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線,有人說杜卡斯是華格納與德布西的完美結合,大家覺得呢?


文/總譜註解:夏爾克  劇情部分翻譯自: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3%83%A9%E3%83%BB%E3%83%9A%E3%83%AA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29749584

 回應文章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9/23 12:34

謝謝這麽精彩的介紹

在這裏學到好多東西!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09-24 21:20 回覆:

悅己姐客氣了~法國音樂是比較不受重視的,但願未來能有更多人欣賞,自己只是提供心得而已,邊聽邊寫啦。


Bianc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9/14 22:28

德法的音樂比武,陣仗一擺開幾乎就已決定雙方的勝負了!

但若以既有的刻版印象去看待,可能就此錯失一首動人的音樂,就像這首《仙女》!

謝謝夏爾克~讓我有機會認識杜卡斯及聆聽美麗的《仙女》!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09-16 10:52 回覆:
法國人的個性真的是比較散漫,有時覺得羅曼羅蘭不太像法國人啊~哈哈,也別怪現代人對德奧音樂的重視遠超過法國音樂了~雖然我還滿有心改變這個情況,法國音樂的傑作其實很多很多,在這部落格能介紹也算是滿開心的,Blanca午安喔。

愛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9/13 05:08

每個民族的民族性不同,很明顯的可以在音樂中聽出來。

大概如同人的個性,有人嚴謹,有人浪漫,有人玩世不恭,也有人天馬行空。

這個音樂比武大賽很有趣。可是我覺得要裁判很難,畢竟音樂除了技巧性層面,還有個人喜好的因素在裏面。

Dukas的仙女寫得很好,我預期的法國音樂味道。謝謝夏爾克的介紹!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09-14 11:56 回覆:

其實正如愛馬姐講的一樣,每個民族性很不同,法國與德國尤其明顯,德國音樂從未出現那種極度虛無飄渺的東西,可是法國音樂就常常有,德布西與杜卡斯的歌劇都是根據梅特林克的詩劇,整體的效果就是極其難以捉摸的,甚至可說是頹廢的,順從自然發展的。羅曼羅蘭身為法國人,又深愛貝多芬,想必恨鐵不成鋼,目的是希望法國能更認真的去創作音樂。

其實就我來看,法朗克那首「八福」的選段相當精彩,只是在這種大場合反而容易被忽略,夏邦泰那首就不用說了,現在幾乎也沒什麼人演奏了~我也很喜歡這首「仙女」,這可是二十世紀隱藏的名曲啊,在管絃樂方面能與其相比者,應該極少。


詹于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9/11 18:03

前面的影音聲量有點小

帶點神祕的色彩及和聲

後半段很精彩,尤其是15:03之後

可能有點德布西的味道

謝謝夏爾克分享~祝福秋日愉快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09-12 15:55 回覆:
沒錯~這正是比較神祕的作品,不過是那種滿能讓人接受的神秘,他是德布西的摯友,風格與德布西有點相似,例如五聲音階和色彩性的管弦樂法,不過杜卡斯比德布西更為華麗,周末愉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