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蕭頌:詩曲,和無終的歌(Chausson Poeme&chanson perptuelle)
2014/11/03 12:22:54瀏覽5648|回應5|推薦65

德布西在彈琴,蕭頌站在他身旁,1893年攝。

十九世紀末的法國作曲家蕭頌,家境富裕,自從巴黎音樂院畢業後,就投身於作曲,並與許多藝文界與音樂界人士往來,印象大作曲家德布西也曾是他的座上賓,風格也多少受到他的影響,後來兩人雖因故絕交,但德布西仍然尊敬蕭頌,還特別欣賞他的「詩曲」(poeme,1896年),尤其是結尾部分,德布西認為:「沒有什麼比結束時那夢幻般的柔和更加令人感動了...當音樂將一切細節和軼事都置之度外,僅僅只有那細膩的情感,這是藝術作品中轉瞬即逝的那一瞬間。」

聽不太懂他在說什麼嗎?沒關係,因為歷來「詩曲」這部作品就一直令人困惑。沒錯,它是小提琴協奏曲的最高傑作之一,但也有人認為其缺乏節制,情感氾濫且過分甜膩,甚至憂鬱。而對我來說,蕭頌與他的恩師法朗克的音樂作風本來就是如此,他們的音樂裡有極其複雜華麗的裝飾與和聲,反而常常阻礙了世人對他們的了解,認為不夠簡潔有力,可是「詩曲」僅僅只有十五分鐘左右而已啊...

這首小提琴的不朽名作,是在蕭頌讀過屠格涅夫不怎麼有名的小說「愛情的勝利之歌」產生靈感的,其詳細內容無從得知,只知道大意是說在義大利的費拉拉,有兩個男子,一個是「繪畫」,一個是「音樂」,他們同時愛上了一個女子,最後「繪畫」抱得美人歸,「音樂」在傷心之餘跑去斯里蘭卡(也跑太遠了吧...),然後從那裏的印度人學到魔法,用小提琴演奏魅惑的旋律來讓人恍惚語陶醉,他回去費拉拉後,就用小提琴讓那女子如著魔般的心神動搖,好橫刀奪愛,可是「繪畫」挺身而出,殺了「音樂」,兩人繼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至於「音樂」,則被印度人施了魔法,屍體竟然自己乘著馬消失了...如此奇幻的故事,大概可以說明「詩曲」為何是小提琴協奏曲,結尾又為何如此神祕與曖昧不明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TQFgydaLMc

看以上影片,這是由印度大指揮家祖賓‧梅塔指揮以色列愛樂交響樂團演出,小提琴獨奏是Vadim Repin,大概比我標註時間慢兩秒。一開始音樂就斷斷續續,有人說這是曲子的第一主題,但我覺得如此沒旋律性的音樂應該只是「序奏」,另外還用了華格納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著名的「崔斯坦和絃」(下圖譜例綠色格子處,影片0:15處),表達出他對華格納此作的熱愛。其實不知道「崔斯坦和絃」是什麼也沒關係,這只是一種四度和弦的堆疊,與傳統和諧的三度和聲不同,但也不會很不和諧,是一種處在和諧與不和諧間的尷尬,與疑問,不解的狀態...

序奏就在這樣曖昧朦朧的旋律與和聲中進行,直到第一主題出現(1:15)~這是個優美但憂鬱的旋律,由小提琴獨奏,是整首「詩曲」最重要的主題:

在樂團跟進也奏出第一主題後,隨後小提琴就展開了第一主題的變奏,這裡大量運用了雙音的技巧,也就是小提琴要同時演奏兩個聲部,技巧困難但效果亮麗,如下圖(2:43):

再來就是熱情纏綿的第二主題(4:52),長笛與豎笛用一堆音符幫它裝飾,這是典型蕭頌的風格,沒有繁麗的裝飾,就不像他了:


這主題也開始發展,氣氛越來越熱烈,進入全曲的高潮,這裡有華麗的的雙音演奏段落(6:30),再接到一個更多裝飾的樂段,這是第二主題的變奏,長笛與雙簧管此起彼落的幫它伴奏,好像閃爍點點的燈光(7:01):

 
然後曲序奏又出現(7:57),接下來又是第一主題(8:25),小提琴獨奏出新的變奏,再來又是第二主題(10:07),與前面的順序完全一樣,只是小提琴獨奏更加激動,幾乎到了熱情如火的地步,音階快速的忽上忽下,這部分非常需要精準的技巧,然後曲子最重要的第二主題由管弦樂總奏,造成了第二個高潮,進入德布西所說的「夢幻般柔和的結尾」(13:53),小提琴如痙攣般的不斷發出震音,直到最後(技巧很困難),這樣的效果難免讓人聯想到色情,這也是蕭頌音樂經常被指責的地方,見下面手稿,最後還有他的簽名,時間在1896年:

 

在「詩曲」後三年的1898年12月冬季,他完成了藝術歌曲「無終的歌」(chanson  perptuelle),並於1899年1月首演,他還開始寫了一首弦樂四重奏,但在6月時卻因為騎自行車在下坡時失控而摔死,來不及完成,「無終的歌」陰錯陽差成為他最後的作品,而這也同樣是描述女子被情人拋棄,嚴重失戀的歌,充滿著難以言喻的悲哀,所以一直有人說他其實是自殺的~奇怪,家境富裕又美滿的他怎麼會自殺呢?何況從他的弦樂四重奏看來,他的創作慾還是很強,難道從這些晚年作品看來,有什麼後人不知道的事情嗎?那還是讓這些石沉大海吧,以下是我對歌詞的翻譯,影片是由弦樂四重奏與鋼琴伴奏的版本,可聽到他最晚年情感及技巧的濃郁與複雜:

森林在騷動 星辰閃亮

我的戀人已經走了  也奪走了我荒涼的心


風啊 請用你的竊竊私語   可愛的夜鶯  請用你的歌聲

向我的戀人  傳達我將要死的訊息

 
從那人出現在我面前的夜晚開始  我的心就成為他的俘虜

拋棄了所有的自尊心 在我的眼神向他示愛時 

他用力的抱住我 親吻我的頭髮

我激烈的搖動 雖然我已經忘了所有 但我知道他愛我

 
我對他說 盡你所能愛我到永遠 只有在他的懷裡

我才能安睡 但是...他的熱情急速冷卻了  那天早上

他丟下了我  跑到異國去旅行

他已經不在了  我要去投湖自盡  被湖面的花叢包圍著

在水底下永眠

 

我來到湖邊   被風吹打   我叫著他的名字  

像夢遊般的等待著他  像綑著金色壽衣一般 

我被自己吹散的頭髮覆蓋著   在風中飄搖

以前那些快樂的回憶  在我腦海中一一閃過

如今我已被綠色的蘆葦掩埋

 

我想...那撫弄我全身的蘆葦 正是你對我的擁抱...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8619122

 回應文章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偶來了
2014/11/09 19:33

抱歉遲到了,報告夏爾克,要來的時候,因為秋雨檔在前方,我在那佇足許久才遲到的啦,呵,知道用這個理由,你一定不會怪罪得意(哪來的理由,呵!)

聽了兩首音樂,偶比較喜歡第一首,雖然夏爾克說這首没旋律,也許是序曲,但感覺非常柔和,儘管你寫的幾度和弦,或如何漂亮的樂譜我都不懂,(雖然我來回兩首聽了好幾次)但在這裡培養高氣質的文藝,賞聽小提琴大提琴,一直是我喜愛的

唯一能與之共鳴的是夏爾克的翻譯詩,應該是將作者真正的靈魂喚出來了,寫的如此傷感又悲哀,讓人很不捨,而我也喜歡作者用了蘆葦,也是我所喜愛的,有種悽美感

 

謝謝夏爾克的解讀與分享    喔~耶!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11-10 21:18 回覆:

親愛的溟漠:

開心看到秋雨已逝,秋陽乍現,妳帶著秋風而來。好像大家都會喜歡第一首,因為這曲子本來就是他最出名的作品,優熱情動聽的小提琴獨奏和美麗官能的管弦樂音響。第二首是他最後完成的作品,就內斂很多,不易為人所了解。

但還好妳喜歡這首詩~蘆葦尤其在秋冬之際,給人特別淒涼的飄零感,因為那時它不是風的使者,而是風的奴隸,長長的身影是那樣弱不驚風,是不是受到風的摧殘呢?


Estell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1/07 23:11

夏爾克真是太感動了~~ 上一篇我才建議要不要來分析Poeme,這麼快你就發表了!! 真是太有效率了!! 博班給你唸啦!

真的好美好心碎是不? 我不知道蕭頌跟德步西鬧翻耶! 這首好幾年前我有在兩廳院聽過現場的,記得是廖家嘉弘老師主奏.  帥哥演這首真的會讓少女犯花癡病....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11-10 20:40 回覆:

Estella晚安

不好意思啦,這不能算是什麼論文,一般音樂的論文要論述調性,曲式等等,像「詩曲」更要詳述其小提琴技巧,我這篇還遠遠不如啦~

他們兩人聽說好像是因為女生鬧翻的,但詳情我不太清楚,這曲子我還沒聽過現場,但想到這曲子如此多情的旋律與熱情的表達方式,應該是很吸引人的,只可惜台灣法派音樂很不受重視,演出機會應該都不多。


香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1/05 21:39

啊,真是好聽!

小提琴手出神入化,滑順得如一匹會唱歌的絲綢,在風中忽如鳥鳴拔尖,

忽而又似沉墜在寂靜山谷中的搖曳⋯⋯迴盪。

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位音樂家的名字,卻一聽鍾情,感謝夏爾克的介紹!

您的解說也是寫的一級棒,喜歡您的白話與親切!

晚安


香凝
. . . . . .

硯凍凝花,墨散寒香...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11-07 19:23 回覆:

朵雲小姐晚安

正好也有人說「詩曲」富麗的如同天鵝絨,像是精緻的絲綢,而且是用小提琴的聲音編織的,如同細線纏繞。我很喜歡蕭頌,雖然在古典樂界他的評價並不很高,我卻認為這是德奧傳統對法國音樂的輕視所致,一如對他的恩師法朗克,或是佛瑞,夏布里耶等的評價也有過低的情況,所以我才那麼喜歡寫法國音樂,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歡與了解。


詹于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1/04 09:08

音樂極致的剎那

總覺得他的曲子精巧中帶有淡淡的憂鬱

乍聽之下蕭頌詩曲中

長笛的獨奏配上木管的和聲

頗有德布西「牧神午后」的氛圍

謝謝夏爾克分享~祝福周二順心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11-05 20:31 回覆:

瑀璇晚安

蕭頌確實就是以精巧及憂鬱見長,當然這種憂鬱多半是甜美的,因為他總是裝飾得很漂亮,直到最後的「無終之歌」,才讓人看到了一絲苦澀。雖然蕭頌是德布西的前輩,但「牧神午后」問世的時間早於詩曲三年,雖然手法上有些不同,但精巧的裝飾性與感官性是互通的~也祝瑀璇周三順心愉快。


飛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1/03 21:35

看了金紡哥寫的"愛情的勝利之歌"小說的大意

怎麼覺得這劇情很瞎呀

不過聽了小提琴的演奏

這樂曲令人陶醉神往呀

-------

看到德布西與蕭頌交惡後

仍然推崇他的[詩曲]

充分展現了音樂家的氣度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11-05 20:26 回覆:

飛雪晚安

不知道是不是劇情太瞎,所以屠格涅夫這小說並不太知名,蕭頌會喜歡這小說我想不難理解,因為十九世紀末晚期浪漫派無論是在文學或音樂上,都有很誇張的表現。

德布西要推崇一個人說實在的還真不容易,因為他自視甚高,品味又很超凡,連貝多芬與莫札特他都多所批評,加上他又不怎麼喜歡蕭頌本人,但卻喜歡詩曲,可見確實是出內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