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布西《映像》第一二三集(為管絃樂):春之迴旋曲&吉格&伊貝利亞( Debussy: Images pour orchestre )
2014/10/07 20:04:10瀏覽3505|回應7|推薦60

只聽流行歌曲或輕音樂的朋友們,可能較注意音樂的旋律或歌手的唱腔,對於音色的關注較少,至於在古典音樂中,將音色視為音樂最重要元素的情況也不多見,其中又以法國作曲家德布西(Claude Debussy)的作品,可說是集音色表現能力之大成。

在他所有的管弦樂曲中,最具描寫性的應該是後期這首「春之迴旋曲」(或春之輪舞(Rondes de printemps)了,"輪舞"是眾人圍成一圈跳的舞,這是他管弦樂曲集「映像」(Image,1909年)的第三首,也是最後一首,雖然只有七、八分鐘而已,卻試圖表現春天來臨時的大地景觀,例如蟲鳴鳥叫,樹葉或風的沙沙聲等,但好像就因為這樣,旋律、和聲等傳統音樂的要素並不明顯,給當時的聽眾很片段的印象,有批評家還認為這首曲子是德布西開始走向「前衛」,甚至是「不知所云」的開始,事實上德布西這曲子雖然不被聽眾所欣賞,卻影響了一整代的作曲家,尤其是後來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如今看來「前衛」或是「不知所云」,反而應該是讚詞呢。

事實上「春之迴旋曲」原始的構想應該很單純,在首頁曲譜上他用法文題了一首詩(下圖的紅色方框內),據說是一位義大利十五世紀作家所寫的:

五月萬歲,歡迎五月,

帶著狂野的旗幟!

雖然這首經典的短曲其實只要去聽就是了,但我仍然想舉出樂曲開頭的地方,稍微研究一下他特殊的作曲方式,以上是著名的,由 Jun Markl指揮Lyon National Orchestra的版本(28:24)。而Jun Markl目前是我們NSO的總監,大家將有機會聽到他現場指揮這首充滿幻想詩意,但也需要精心安排的曲子

總譜上的註解是我加上去的~紅框的部分正是上面說的那首頌揚五月的詩,當然是用德布西的母語法文寫的...

還有他對樂器的指示真的非常多,從圖上看就知道,豎琴要演奏泛音,這聲音比譜上所寫的要高一個八度,好像初春的第一道光芒;然後第一、二小提琴都要用顫音來演奏,還規定要將琴弓放在靠近琴馬的地方,如同樹葉的沙沙聲;但大提琴則與此相反,要在靠近指板的地方來演奏持續音,則像是仍然沉睡中的大地...這些專有名詞可能會讓一些沒學過樂器的朋友們看得霧煞煞,但其實我要說的就是:這樣的音色真的是比較特殊的,絕對與我們一般聽到的樂器音色不同,這都是他有意去重新設計樂器演奏法,所得來的效果。這裡有旋律嗎?幾乎沒有。有明確的節奏嗎?也幾乎沒有。有的只是那精心調配的音色效果而已。

德布西在這個樂章中使用了兩首童謠,“Nous nirons plus au bois”(我們不再去森林)和“Do, do lenfant do”(搖籃曲),“Do, do lenfant do””從一開始就可聽到(28:31),好像冬天沉睡的大自然,這是曲子的主要段落。在漸漸甦醒後(29:17),進入譜上寫"甜美輕柔的段落"(26:35),春天的生機開始律動,後來是“Nous nirons plus au bois”(30:00),此時已是樂團總奏,春天開始,並到比較穩定的調性A大調。

這首“Nous nirons plus au bois”作為童謠是有爭議的,因為歌詞我們不會再去森林了,因為月桂樹被砍掉了”,被認為是抱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對妓院的管制,而當時妓院的門上都會掛著一個月桂樹枝...德布西引用這首曲子,是將春天的甦醒,比擬為性的狂歡嗎?~這我們可以想像一下。

又聽到主要段落的樹葉沙沙聲(31:30),然後雙簧管奏出新的活潑主題(32:34),曲子終於舞動起來,並與木管演奏的主要段落結合(33:06),鋼片琴奏出“Nous nirons plus au bois”,像是在愉快哼著歌曲,增添了可愛明亮的氣氛(33:49),這主題終於又回來總奏(34:06),法國號奏出的活潑旋律這次卻很快打斷(34:18),又給主要段落增添渴望的氣氛,法國號終於以之前沒有過的明確方式,奏著“Nous nirons plus au bois”(35:07),但為何會是升g小調?人家原曲是明朗的大調耶!

好吧~立刻修正!該主題以豎笛與英國管齊奏(35:20),回到A大調,配以小鼓的助陣,形成整個曲子的最大高潮,然後就像是跳起了春天祭典般的輪舞,這段會讓人想到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最後就以A大調,在鋼片琴與豎琴大幅的上升音階中突然結束,這曲子帶有種快活中的憂鬱,那些沙沙聲造成的不安,到曲尾仍未能消逝...難道與在德布西譜曲的過程中,得了癌症有關嗎?...這是一首預言般的作品,處處充滿謎一樣的不可思議,卻相當活潑綺麗,也是現代音樂的瑰寶。


至於《映像》的第一首與第二首曲子,也各有特色,以下參考
麥克‧湯瑪斯(Michael Tilson Thomas)的文章,由我加以編譯,並加上自己的看法與結論,以及時間軸標示。(文章出處:https://www.sfsymphony.org/Data/Event-Data/Program-Notes/D/Debussy-Iberia-from-images-pour-orchestra)

1.吉格舞曲 (Gigues)的原標題是Gigues tristes(悲傷的吉格舞曲),雖排在第一首,但其實最後才完成。德布西將他對英國的回憶作為音樂的靈感來源,此外,查爾斯·博德斯(Charles Bordes)的歌曲“Dansons la gigue”(吉格舞)和泰恩賽德(Tyneside)河畔的民謠“ The Keel Row ”(平底船)也是關鍵主題。圍繞吉格旋轉的是音樂動機,它們賦予樂曲一種統一感。但大多數只是短短的,出現一次或兩次,或者在整個作品的片段中重複使用。其他主題是專為雙簧管而寫的長篇獨奏,剛開始就把第一與第二小提琴分部,還加上弱音器(小號也是如此),都奏出長長的持續音,造成了一種好像置身霧中的感覺,再來是"平底船"的旋律變奏(0:47),然後是如泣如訴的雙簧管吹奏的"吉格舞"(1:10),隨著吉格舞恢復活力(1:28),兩個主題開始不斷對比,組合,最後達成奇特的高潮,這首曲子也蘊含"失戀的人,跳起吉格舞吧"!的涵意,所以才會被稱為悲傷的吧!最後此兩主題又出現(6:01),寂寞的結束全曲。

2.伊貝利亞(Ibéria)是這套曲的第二部,總共有三首樂曲,管弦樂樂譜草稿於 1908 年聖誕節完成。

有天下午,德布西穿過邊境,走了大約三英哩到達聖塞瓦斯蒂安,觀看了一場鬥牛,很可能及時回到聖讓德呂茲吃晚飯。僅此而已,但他比許多在那裡待過數週的旅行者更清楚地看到和聽到了西班牙。正如法雅所說:“德布西在不了解西班牙的情況下創作西班牙音樂,但他通過閱讀、繪畫、歌曲了解西班牙,以及真正的西班牙舞者用歌曲伴奏的舞蹈。” 無論來源是外部還是內部,西班牙在他的想像中都栩栩如生。  

德布西的第一部西班牙作品是"La Soirée dans Grenade"(格拉納達之夜),它是三首鋼琴"版畫"中的第二首,創作於 1903 年,但La Soirée dans Grenade與伊貝利亞之間的距離十分遙遠。在此期間,德布西無疑從阿爾貝尼士和法雅那裡學到了更多關於西班牙音樂的知識。他還有五年的時間可以盡情幻想西班牙的景象、聲音和氣味。在這五年裡,德布西創作了LIsle joyeuese(快樂島)、兩本映像鋼琴曲和交響詩"海"等傑作。法雅回憶起在聖塞巴斯蒂安的下午,鬥牛場的一半被陽光淹沒,另一半則在陰影中形成強烈對比。光影的分佈是藝術家在大規模寫作時必須掌握的。先前在交響詩"海"交響詩,已證明他可以做到這類描寫。現在,他準備冒險一試,大肆描寫這個讓他如此著迷的國家。

第一曲稱為Par les Rues et par les chemins(穿過大街小巷)。音樂以清脆的不和諧和弦開始,這也是節奏的第一拍,由木管樂器和響板拼出,將一直出現在樂章中。

在這種主導節奏的襯托下,單簧管奏出既優雅又歡快的旋律(7:39)。細節豐富而美妙——第二單簧管偶爾將旋律的某些部分音值加倍,第三低音管與其他打擊樂器的三連音,組成交叉節奏,伴奏如顏色不斷變化。後來,英國管、第二小提琴(八度音階)和一半的大提琴演奏單簧管旋律的慵懶變體(8:37)。伊貝利亞的奇蹟是德布西的弦樂配器——他對樂段的細分,他對低音的節儉和精確使用。後來,雙簧管和獨奏中提琴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版本的旋律(10:05),法國號與小號改變了話題(10:45):在這些公路或小路的某個地方,出現一支行進的樂隊。有那麼一下下,這種精力充沛的方式佔了上風,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慵懶的下午,開場音樂又出現後(13:23),樂章消失在一連串輕柔的顫抖、叮噹聲和嘆息中。

德布西將第二曲稱為Les Parfums de la nuit(夜晚的香氣),我們進入夾竹桃、甜栗子、野玫瑰和百里香的記憶中,或想像中的香氣最甜蜜地撫慰我們。“緩慢而夢幻,”他寫道。

德布西在第一曲和第二曲之間巧妙地架起了一座橋樑,就好像他希望這兩曲之間沒有任何間斷。大提琴分為七個聲部(六個獨奏加上其他部分),建立了輕柔搖擺的哈巴奈拉節奏,木管們相互交替(15:38),注意短笛與法國號重疊的絕妙音色(16:31)~聲音變得更加豐富,雙簧管又獨自吹奏旋律,這幾乎是此曲集的特色了(16:42),伴奏的弦樂一度分為十四聲部(17:19,只能說極為細緻),與雙簧管重疊,然後是豎琴與鋼片琴的絮語(後來又加上木琴)。。

在豎琴滑音的推動下,第一小提琴帶來了一種充滿激情的新音樂(19:05),這其實也是從剛才醞釀來的。起初,管弦樂忽略了這一點,轉而更柔和,包括小提琴獨奏和低音管獨奏的可愛而遙遠的旋律,但這新的音樂終於成長為完全的旋律(20:45),與小約翰‧史特勞斯著名的圓舞曲"南國的玫瑰"(Rosen aus dem Süden)主旋律奇妙的相似,猶如前面含苞的花綻開了,不過...德布西的特色是,綻開後很快會回復原來的平靜,我們又聽到之前的旋律,只是這次是用長笛與低音管了(23:21)。

但是突然間,隨著背景模糊的弦樂顫音以及不確定的和聲,我們聽到了遠處的鐘聲(23:32),德布西寫著要在"遠處",第三曲Le Matin dun jour de fête假日早晨)就在律動性的4/4拍子,與大提琴的近琴馬奏聲中開始了(23:57),鈴鼓清脆的聲音也來了。

在進行曲節奏的四小節之後,前一個樂章的結束旋律又回來了(24:07,“更遠,”德布西寫道)。這只持續了兩個小節,然後就消失了。因此,每個樂章都有一個來自上一個樂章的印記,進行曲在此後又開始了,鐘聲越來越明顯,進行曲開始"快樂且帶有警報的運動"(25:05),小提琴和中提琴要像吉他一樣夾在腋下,像是鄉村樂隊的小提琴手,還帶有可愛的弦樂撥奏合奏(25:12),活力滿滿的小號(25:30),吹出詼諧的曲調

對於這個樂章,德布西說:“這聽起來像是沒有被寫下來的音樂"——這整個是升騰的感覺,人與自然的甦醒、舞蹈樂隊奏著他們喧鬧歡快的曲調,前兩個樂章的記憶被喚起,慶祝活動變得更加令人眼花繚亂,在管弦樂的火光中,似乎第一樂章"吉格舞曲"的氣氛要回來了,整個曲子卻突然在三支長號誇張的滑音中結束了(28:18)~"有賣西瓜的,有吹口哨的孩子——我都看清楚了!” 德布西以最大的謹慎和精確,寫下了遊行者和舞者的歡樂。

由此可知,這三首曲子吉格舞曲,伊貝利亞,春之迴旋曲各代表了英國,西班牙,法國,這也是德布西對三個國家的"映像"之展現,這已不只是音樂了~而是記錄了人群與自然景物不斷的浮現與律動,以樂器的調色盤捕捉各種面向。在德布西作曲的1909年當時,正值歐戰前,交響樂團發展到最極盛的時候,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如此注重各種樂器音色混合的曲子,而戰後以至於現代,這樣繁複的風尚已一去不復返了~這是音樂史上,一閃即逝的奢華風。

延伸閱讀白遼士:《羅密歐與茱麗葉》/史上最大交響曲的故事與分析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7359584

 回應文章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找到米奇了嗎?
2014/10/15 21:24

夏爾克一定很訝異我的問句,第一次大略看過文章後,怕這春之迴旋驚擾了我與夜的約會,因此没打開音樂,此次我再次用心咀嚼與聆聽就發現米奇了

呵,不打轉了,剛剛打了長長的一篇留言,送出時說擱置太久,把我的文字吃了,唉,為了我的感動,只得再重新感動了

在未看文章先聽樂,便有迪士尼的某位主角,在林中發現驚奇,用輕快又跳躍的腳步拈花惹草,時而發現結黨的蝌蚪,時而發現遊行的螞蟻,時而發現定格的蜻蝌.....主角漫妙的舞動,光影鞭打煩憂,這是春之生,你聽,還有誰的腳步聲在其中迴旋

這篇文章真的太捧了,深入簡出,用古典與大自然對弈,相信外行的人都能感受幾分

給親愛的夏爾克一個大大的親親啦~喔~耶!

(噢~糟了,偶又忘形了,這好像不是我家吼~太放肆了,居然親到別人家來,快逃哩)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10-16 18:03 回覆:

親愛的溟漠晚安

這曲子應該不算是太激動吵雜,希望別干擾妳與夜晚的約會,可是我好像都是白天比較安靜,晚上反而愛說話,哈哈。妳用米奇步入森林來聽這首曲子,把這曲子變成了童話般的場景,然後還來回踱步走,細聽森林的春天細語~其實曲子裡真的有多層次的聲音,低音部分若看做人的腳步聲,也是很適合的,我之前都把低音想成巨大動物的叫聲或走路聲呢~

啊這裡不是妳家嗎?在妳留言的區域內就算妳家啦~我之前在大陸上過他們的古典音樂論壇(百度貼吧)。寫文的人是樓主,回文的人是層主,所以這一層都是妳的,妳要親都隨妳啦,不過妳都逃走了,還跑得像飛的一樣,快回來~


飛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0/09 07:49

難怪金紡哥會以印象派來形容德布西

[前衛]及[不知所云]的確是當時畫壇上印象派給人的部分觀感

雖然飛雪聽不出德布西的所謂的光影是什麼

但感受到這樂曲聽起來如浮光掠影般的輕巧

----------

金紡哥寫樂譜都好用心

雖然一般格友不一定看懂

但你依然稟持的專業與涵養加上註解

若飛雪懂樂譜~想必是受惠很多

 

對了~現在的youtube可以自動播放了嗎

記得以前不行ㄋㄟ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10-09 21:44 回覆:

飛雪晚安

要youtube自動撥放,只要在youtube影片的網址後面加上"autoplay=1"這個語法就可以了喔。德布西的音樂就像他同時代的畫家一樣,講求光影的變化,所以並不是那麼好懂,需要很深入的了解其意旨才行的~就像這首曲子,其實只要了解他描寫的是春天的欣欣向榮,甚至是乍暖還寒的感覺,而不是只在乎有沒好聽的主旋律,就很容易理解了~

我一直很擔心來訪的朋友對看樂譜感到困擾,所以有盡量少放了,如果多放的話大概就是偶爾想寫專業分析的文章,不過真的只是很偶爾的啦,哈哈。


Sir Norton 黑幫哪裡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疏柳狂花使春醉
2014/10/08 21:51
這個樂章, 引導動念想像的張力奇強, 敘情的功夫特佳, 使聴眾懷感的劇情, 雖不一定往春天連想, 但以足夠的轉折, 適度舒坦, 驚蟄有之, 卻是輕易地達到「取悅」的目的。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10-09 21:34 回覆:

諾頓兄晚安

好久不見,你對音樂的感受還是一如過往的敏銳,文字還是如此的華美,但又能切合樂曲的本質,真的很厲害~佩服。


詹于萱(瑀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0/08 20:14

夏爾克:
是啊~德布西對光跟景的重視在曲子裡面比比皆是

彷彿在他的曲子裡面蘊藏了許多色彩~尤其用和聲來詮釋

追求一種聲音色彩瞬間變化..產生了許多朦朧的感受

華格納式的歌劇似乎影響了德布西的青年時的創作

德布西的作品給一般人的印象(每個人不同)

對瑀璇而言~聽的是曲式的結構~和聲的轉換

(你的譜都從哪來的?一直想問您) ~祝福順心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10-08 21:41 回覆:

瑀璇晚安

德布西的音樂我們可以看做光和影的變化,由此產生出各種景觀與色彩,華格納影響德布西最深的歌劇,應該是我之前有專文寫過的「帕西法爾」,因為這也是一部很重視光影變化的歌劇,幾個場景間轉換的間奏曲就是例子。至於我的譜子,都是從這來的:

http://imslp.org/wiki/Category:Composers

其中有「Composers」的列表,如果要找巴哈的譜,就在這一頁:

http://imslp.org/wiki/Category:Bach,_Johann_Sebastian

這些都可以免費下載,幾乎他叫得出名字的作品的譜都有,是個很大的資料庫,希望對妳有用處~我記得妳還滿喜歡巴哈的。


阿鍾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0/08 19:16
陶醉在古典音樂的大殿堂,您是幸福的。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10-08 21:32 回覆:

阿鍾哥晚安

好久不見~古典音樂是我業餘的興趣,每次聽或看譜就可以忘記所有,完全沉浸於其中,這種感覺還真的很幸福,因為很容易忘了所有不愉快的事。


Oskar--耶和華是我牧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0/08 12:02
聯網的音樂才子夏爾克弟兄,這次讓影音檔自動播放了喔?:)

對於歐戰結束之後才逐漸浮上檯面,十分講究個人風格,曲調結構繁複且每每強調創新、突破,以致於有時候可能讓演奏者豈止手忙腳亂、雙眼突出,總之非常考驗詮釋者對於自身樂器、樂理掌握度的理解的現代音樂(當然包含您這篇大作裡,提及這位屬於「印象派」的法裔音樂家德先生嘍)作品,我有幸能夠聆賞或品味的依然是鳳毛麟角;其實後其浪漫時代或者同時期、以至於更早以前的各家傳世菁華,也都沒有聽的很多就是了。XD

德布西的作品,先前只接觸過《印象第二集》第三首的〈金魚〉鋼琴獨奏而已,夏先生介紹的這首帶有濃郁好萊嗚動畫風格(抱歉,這真是我從開頭的旋律,所感覺到的印象) ,又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槍響前完成的管絃樂作品,頗讓我有種「耳」花繚亂之感。大笑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10-08 21:29 回覆:

Oskar晚安

這次是因為怕文章太索然無味,所以才自動播放的,沒辦法~太久沒寫文連修辭都覺得生澀了。

德布西的鋼琴曲比起同被人歸屬為「印象派」的拉威爾來說,算是技巧簡單的多,但有些曲子仍然很棘手,特別是要談出他希望的細膩效果。而他的管弦樂曲比起鋼琴曲來說,音色更多樣化,其實並不是那麼好理解,一般人都是先聽他的「牧神之午後前奏曲」等來接近他的管弦樂世界,我則是比較推薦這首較不知名的「春之迴旋曲」,其實也真的有些電影風格,雖然其年代(1909)是遠早於好萊塢的電影,但好萊塢配樂手法有些地方就是繼承自德布西,連爵士樂及new age都逃不開他的影響,所以很值得去聆聽喔。


傑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0/08 11:08

這篇寫得太精彩了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10-08 21:17 回覆:

傑玉晚安

最近因為太忙提不起勁來寫文章,所以只是斷斷續續的寫了一篇,謝謝妳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