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7/05 16:50:37瀏覽290|回應0|推薦1 | |
慧學讀本: 1.一行禪師著,《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台北市:法鼓文化,2016年,二版) 2.性空法師講,《四聖諦與修行的關係;轉法輪經講記》(嘉義市:香光書鄉,民95)
摘記文本關鍵文句,與您同參共勉:
一、〈慧藏〉、〈功德田〉及〈投入此刻〉等三則文章,首則是談佛陀教授殊勝的獨處法門,以及慈悲之法等等智慧法寶。次則提到「納衣為功德田」之意象來由,及推舉阿難尊者成為佛陀的長期侍者等等。最後一則是佛陀教授《念處經》,以及教化殺人犯央掘摩羅成為不害比丘的過程。
1)僧伽就是一起修習「覺察之道」的團體,它能夠提供支援和輔導。皈依三寶是自願性的信仰行為,是以「佛寶」為師,以「法寶」為主,以「僧寶」為伴。 延伸閱讀:怹的最後一生 https://blog.udn.com/quietdharma/154187486
2)佛陀教授「十八界」觀修法,破除「五蘊是我;五蘊非我;五蘊中有我,我中有五蘊」等三種妄見。十八界,包括了六根、六塵和六種感受意識或內塵;人對事物的體會,全都是由根、塵相應而產生概念的識知。深入觀察十八界,可以得知它們是互依互存的有對法,因此它們都沒有「常性」與「獨立性」;只要瞭解這個道理後,便可以徹見「萬法無自性(或說:萬法皆空)」的實相本質,從而解脫妄見、超越生死。何謂「空無自性」?在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等五蘊之中,沒有任何一蘊是恆常的、有獨立個體的。這個色身不是有個「我」,這個色身也不是屬於「某個我的東西」。所謂「我」,不能在色身裡找到,而色身也不能在所謂的「我」裡面找到。如何觀修「自性空」?就是細觀五蘊、五取蘊,體悟它們非我、非屬於我、非與我互存其間。
3)生命只存在於當下這一刻,我們失去此刻,就是失去了生命。生活於當下這一刻,才是更好的獨處方法。回到「此刻」,直接與生命接觸,並洞視生命;沒有與生命直接接觸,是不可能徹底洞視生命的。與一朵花的直接接觸,就是與奇妙的實相接觸,也就是與生命本身接觸。所謂「接觸」,就是直接契入生命的每一刻,如此才能對它有深刻的體驗,才能夠瞭解生命的無常性和互依性。正知的正念地生活,可以把你帶回到現在這個當下,但如果你被目前的事物引起了欲望、渴求和焦慮,那你則會失去專注,而不能活在當下了。一個真正懂得獨處的人,即便是在人群人中,也必定是活在當下這一刻的。如果一個人在森林裡深居獨處而不專注於當下這一刻,反而徘迴在過去與未來,便不是真正獨處了。 《中部131經–Bhaddekarattr Sutta–勝妙獨處法門經;一夜賢者經》偈語: 勿追於過去,勿願於未來,一切過去者,彼已皆捨棄,未來者未至;而彼現在法,處處善觀察,不搖又不動,了知彼修習,唯應今日作,須作必熱心,誰知明日死,不遇死大軍,實謂無其事,熱心如是住,晝夜不懈怠,此一夜賢者,謂靜寂默者。(出自:元亨寺編譯,《漢譯南傳大藏經》,中部131經) 莫追憶過去,勿追逐未來,過去已過去,未來仍未到;於當下此刻,應觀照生命,覺者能安住,安穩和自在;今日需精進,明日已太遲,死亡乍然至,無法能討價;誰若於晝夜,安住於正念,聖者稱此人,善於獨處者。(出自:梅林僧團中譯,中部131經) 應該不隨過去的而行,應該不期待未來的,凡過去的已被捨,未來的未到達。凡現在已生起的法,處處觀,不能被征服、不能被動搖,智者應該使之增強。只有今天應該作的努力,誰能知明天是否死亡?因為與死神大軍,確實沒有契約。這樣熱心的住者,日夜不懈怠地,寂靜的牟尼說:他確實是「賢善一夜者」。(出自:莊春江中譯,中部131經)
4)一天,佛陀站在山崗上,遙望著稻田。他忽然轉過來對阿難說:「那伸展到天邊的金黃色稻田是多麼的美啊!如果把衲衣像稻田的圖案般縫合起來,你說好嗎?」阿難說:「世尊,這主意很好。如稻田式樣的衲衣,真是妙極了。你曾說過,一個比丘的修行,就正如在沃田上植下功德的種子,留給現世及後世的人收益;給比丘供養和向他學法修行,也像種植福德的種子。我會告訴僧眾以後把衲衣縫成田狀。我們又可以稱衲衣為『功德田』。」佛陀微笑以示同意。(律典出處:律藏大品第八衣犍度)
5)佛陀教授《中部10經-Satipatthana Sutta-念處經》,這是一部關於禪修的基本經典。「Sati」的意思是「投入專念中;正念;覺知」,也就行者必須時時刻刻覺察自己的「身、受、心、法(心所生之對象) 」等四個覺察的處所或所緣。
6)佛陀回到祇園精舍時,遇到了一個令人聞之色變的殺人犯央掘摩羅(Anguli-mala),而且將他感化了。正當佛陀如常在路上緩慢專注地步行乞食,怹聽到後面遠處有人跑步的聲音,怹知道這便是央掘摩羅,但他沒有畏懼,仍繼續緩步前行,覺察著四周圍以及他內心所發生的每一個動態。央掘摩羅突然呼喝道:「站住,僧人!停下來!」佛陀沒有理會,繼續穩步前行。央掘摩羅趕上來與佛陀並肩而行,並說道:「僧人!我叫你停住,為什麼你不停下來?」佛陀沒有止步,卻說道:「我很久以前就已經停下來了,是你自己沒有停下來。」佛陀出乎意料地回答,使央掘摩羅怔住了。佛陀看著央掘摩羅的眼神,就像是看著一個朋友或兄弟那般。央掘摩羅忽然感到自己再也無法抵擋佛陀慈和的目光了,他說:「你說你已停了很久,但你還在前行,又說是我才沒停下來,你這是什麼意思?」佛陀答道:「我很久以前已停止作那些傷害眾生的惡行,我學會了如何保護生命,更不只是人類的生命。一切眾生都想生存,他們全都懼怕死亡。我們應該滋長慈悲心並保護一切眾生的生命。瞋怒是你現在所走的道路,你應該停止,重新選擇諒解和慈愛之道。做善行是永不言遲的。停止走在憎恨和暴力的道路上,那便是你最偉大的善行了!」 延伸閱讀:鴦掘魔的故事 https://blog.udn.com/quietdharma/129901601
二、 第十章<問題輯要>之問與答。
1)當「遠塵離垢之法眼」實現時,已是初果聖人,因為其看到解脫的所緣──涅槃,已能了知「一切集法,都是滅法」,而且在集與滅之中是找不到「我」、「眾生」。在這樣的無漏智慧裡,了知只有「有漏法」、有「結」,但看不到「主人」的概念。
2)如果能夠用功專注在「安那般那念」上,不斷地精進修習就能實現第四禪;然後,依止定發展觀慧,譬如:洞見到「呼吸」是什麼?是色法,及其究竟色法;而徹底了知:色法,是無常的;無常的逼迫,是苦的;無常苦,是非我非我所的!要了解無常的逼迫等實相,絕非只是概念上推知的剎那生滅,是必須通過實修觀禪(Vipassanā ,毘婆舍那;內觀),而真正看到呼吸等色法、禪那名法等,是剎那、剎那的生滅,生滅中無自性等等;唯有真實地直接地看到真正的因緣生滅、剎那生滅,才會有厭、離、滅之真切的法欲生起,促發向著究竟寂滅的境界用功修行。雖然,法欲也是一種煩惱;但是在修行過程中,要用法欲去掉欲欲,猶如佛陀未究竟解脫前,還是要用法欲策心用功地修行,直到實現解脫時,怹不再有法欲,因為怹本身已成為法──先法性智,後涅槃智。 延伸閱讀:「知,道」了嗎?https://blog.udn.com/quietdharma/156424704
2)下載《念處經》與《大念處經》等法本輯 https://blog.udn.com/quietdharma/21943803;與我們一同深入念住禪修或四念住的理論與實修之中。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