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鴦掘魔的故事
2019/10/16 20:30:00瀏覽771|回應0|推薦3

20191016 月光部落—異地同時靜坐共修 日誌 

一、慧學分享 

以虔敬心禮敬世尊及三皈依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三遍)

Buddham Saranam Gacchāmi. Dhammam Saranam Gacchāmi. Sangham Saranam Gacchāmi. 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âmi.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âmi. Du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âmi.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rn Gacchâmi.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âmi. Ta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âmi. 

Sādhu~ Sādhu~ Sādhu~

 

一) 《阿含要略》B〈增上善學〉「1-0-4因果應報 (十三)~ (十五)楊郁文老師談佛法,要點摘記:

 

1. 關於「轉業報」,之前已透過《中阿含.11經-鹽喻經》說明過了,這包括以「修福轉重報為輕受,以「修慧來肯定果必報,唯有受苦報才能將導致這個苦報的一連串因緣消除,對樂報不迎,對苦報不拒。接下來,為了解面對業報應該抱持的態度。故,舉《增壹阿含38品6經》中佛陀對「鴦掘魔的一段說法示之:

 

是時,鴦掘魔(比丘),城中乞食,諸男女大小見之,各各自相謂言:「此名鴦掘魔,殺害眾生不可稱計,今復在城中乞食。」是時,城中人民各各以瓦石打者,或有以刀斫者,(鴦掘魔比丘)傷壞頭目,衣裳裂盡,流血污體,即出舍衛城,至如來所。是時,世尊遙見鴦掘魔頭目傷破,流血污衣而來;見已,便作是說:「汝今忍之,所以然者?此罪乃應永劫受之。

 

1) 為完全理解這段經文的前因後果;所以,下面將引《雜阿含1077經》、《別譯雜阿含16經》及《中部86經》來詳盡說明:鴦掘魔的宿業果報始末;這樣可以讓我們了解業報間種種細微的過程,並不如表面看到的一樣。像他本是殺人犯,而且殺的人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九百九十九個人,這樣的人犯理當處以極刑,可是最後非但沒有,還證得阿羅漢;這應驗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實,我們不能只就這一生的行為與結果來論斷鴦掘魔,是必須連同他的前生一起了解,才能有合理的業報原理之解釋。而他這樣的宿世業報原委,若不是佛陀說出來,身為凡夫的我們根本不能理解的。

 

2) 建立明確的業報觀念是必要的,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然而通三世,業和報可能存在於同一世,也可能隔兩世(前世所做而尚未受報的,可能今世才受報;或是今世所做而尚未受報的,可能來世才受報),而過去所埋下的因,今世添加的緣,條件還是不具足,可能就要等來世條件具足時,才會成就果報。如此說來,除了佛陀能完全明白塑事業報始末外,對一般人來說是沒有辦法去釐清那麼「微細的因果鏈」,也因為這樣,佛陀才說「業異熟報(業報)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不是說不能想,而是因為凡夫條件、能力不夠,再怎麼想或與人討論,都不見得能符合事實。

 

 

2. 鴦掘魔的宿業果報始末

 

「鴦掘魔」是譯音,巴利文是 Aṅguli-mālaAṅguli 是「指頭」,māla是「鬘」,也就是花環之類的裝飾品;合起來就是「指鬘」。「掘」有讀「ㄐㄩㄝˊ」和「ㄎㄨ」兩個音,在這裡應當唸「ㄎㄨ」,才比較符合「gu」的發音。而翻音作「魔」,其實有雙關之意,比喻他殺人不眨眼,好比魔鬼一般。

 

1) 緣起~ 

某一天,有眾多比丘進入舍衛城鉢;那時城裡正流傳著一個消息,說這附近有「賊」出没,而這個賊不是偷東西的小偷,而是專門取人性命的殺人犯。一般傷人生命是為了搶劫財物,他則是為了造功德生天;因為,他的老師和師母教導他說,只要殺死一千個人,就能具足生天的條件,甚至可以超越六欲天往生到梵天。因此,他殺人也算是被誤導的,但是若沒有貪求功德的心,也就不會犯下大錯的!為了方便計算殺了多少人,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每殺一人就取其一節指骨,再鑽洞用線串起來,並把它像花環一樣地掛在胸前,也因此而有「鴦掘魔」這個外號。 

比丘們進舍衛城托鉢,看到許多人聚集在王宮前抗議,說政府不力,竟然坐視鴦掘魔連續殺人,也不想辦法解決,保護人民,人民希望國王可以派軍隊去抓他。比丘們看到這樣的情況,紛紛回來向佛陀報告,佛陀聽了之後,就立即起身前往鴦掘魔出沒的森林。 

因為鴦掘魔要守在路邊,專門等過路的人來殺害之,所以三餐都是由他母親送來給他吃。當佛陀前來的時候,他的母親剛好送晚飯來,他突然閃過一個念頭:「不曉得自己是否殺滿一千人了?」於是他開始算,一算,「唯少一人指」;再算,還是一樣,只差一個就功德圓滿了,看來今天就可以滿願了。於是鴦掘魔向四方來回地探看,想找個人來殺。或許人們都不敢靠近森林,所以遍尋不著,突然想起老師曾經特別教他:「若能害母者,必當生天。」假設連親生的母親都能殺的話,這個功德更大,一定可以生天。現在母親是自己送上門來的,乾脆就殺死她來充數好了。 

念頭才起,他左手就抓住母親的頭,右手拔起劍,大喝:「小住,阿母!」因為佛陀有神通,看見此景,心中立即想到「此鴦掘魔當為五逆」。殺母是五逆重罪,結果會落入無間地。一旦落入,就要歷經一大劫漫長的時光才能離開,不但要受苦,還不能見佛聞法,對法身慧命的建構來說,無疑是白白浪費了時光。 

由於佛陀察覺未來將成為「我聲聞中第一比丘」,是體性利根,智慧深遠的弟子。鴦掘魔即將要殺母了,因此佛陀立即從眉間白豪放佛光,特別將佛光聚焦在鴦掘魔出沒的那整座山林。這突然籠罩的光明,使鴦掘魔不自覺鬆開了手。明明太陽已下山怎麼又亮起來了?就問他母親:「這是什麼光啊?難不成是國王趁夜集合兵眾來抓我!」驚魂甫定的母親馬上告訴鴦掘魔:「你應該看得出來,這不像太陽光、月光、或任何照明的光,也不像是『忉利天王、大梵天王的光明』。」鴦掘魔的母親接著以偈又說了:「此非火光明,非日月釋梵,鳥狩不驚怖,和鳴殊於常。此光極清淨,使人悅無量;必是尊最勝,十力至此間。於天世人中,天眼覩世界;故欲度汝身,世尊來至此。」一定是世尊怹動用天眼看見你我之間的處境,也看見即將發生的事情,因此在身體來到之前,先動用光線來阻止你,避免你犯下大錯。 

這個時候,鴦掘魔從母親口中聽到了佛陀的名號,內心非常高興,高興到無法克制,身體甚至要跳躍起來了。為什麼呢?原來他想起他的老師曾經教誡並命令他說:「設能害母,并殺沙門瞿曇者,必生梵天上。」現在機會來了,因此鴦掘魔非常高興,便向母親說:「母親啊!你的命保住了,現在我只要殺死沙門瞿曇就一切解決了,到時我再吃你帶來的飯食好了。」

 

2) 遇佛~ 

因此鴦掘魔放開他母親,往山下的方向跑過去,直接迎向佛陀。果然遠遠看見佛陀往山上的方向走來,怹身體正散發著金色的光芒,附近都被照亮了。鴦掘魔看到了佛陀,內心很高興,笑著說:「今此沙門定在我手,必殺不疑。」鴦掘魔立即拔出腰間配劍快速迎向佛陀。 

佛陀見鴦掘魔向自己衝過來,並發現鴦掘魔要殺自己,並加速向自己衝過來時,立即轉身往回走,以非常徐緩的速度走著。但很奇怪的,儘管鴦掘魔像快馬奔馳般追逐,仍然追不上佛陀,永遠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再靠近一步。追了許久,鴦掘魔便向世尊叫道:「住!住!沙門!」佛陀聽到呼叫聲,便說道:「我自住耳,汝自不住。」 

註:「住!住!沙門!」這是一個話頭,而佛陀回答「我自住耳,汝自不住」,意思是我本來就是停住的;奇怪的是你叫人停,自己反而不停,還一直往前奔跑。奔跑,其實是雙關語,暗喻:鴦掘魔一生的行動,都是受到無明與渴愛的驅使;因為無明所以想生天,因為渴望生欲天或色界天去享受的那種貪愛,所以驅使他一直想著要趕緊殺死一千人,從來沒有停下來過。所以佛陀說:「不住的是你,不是我,我本來就沒有在奔跑啊!」是故,此「住」是不再殺害有情,不再造惡業,也就不再朝著有漏的輪迴奔跑了。 

鴦掘魔聽了這兩句話,內心似乎有所觸動,產生疑情,便以偈問:「去而復言:『住!』,語我言: 『不住! 』,與我說此義:『彼住,我不住。』」你明明是往回頭走,卻說自己是停住的;然後說我一直奔跑而不停。這裡面有什麼特別的涵義,請你把它說清楚,你透過「我自住耳,汝自不住」究竟想傳遞給我什麼真實的概念?佛陀聽了之後,同樣用偈頌的方式回答他:「世尊言已住,不害於一切;汝今有殺心,不離於惡原。我住慈心地,愍護一切人;汝種地獄苦,不離於惡原。」 

註:佛陀說這偈頌的意思是:我自稱「已住」,是說自己已經「不害於一切」,也就是停止一切殺害的作為了;可是你現在還充滿「殺心」,並沒有停止殺害的行為,這樣是不可能離開惡的源頭或說惡的勢力範圍內。「我住慈心地,愍護一切人」,我不但不害,還用仁慈、悲憫的心愛護一切有情,而你若不趕快停止殺害眾生的作為,就會繼續種地獄苦的因緣,永遠不可能離開罪惡的根源。 

經過佛陀解釋之後,鴦掘魔猶有懷疑:我這樣做真的是作惡嗎?我的老師明明告訴我:殺人是為了祭祀神明,而且還是「大祠」。 

註:所謂「大祠」就是最尊貴的祭祀,一般就是犧牲祭,甚至有些已經不是宰殺雞鴨或牛羊,而是用人來犧牲。這在歷史上,很多宗教也都有這樣的記載。因為他們認為用人來犧牲是取悅神明最難得的方式,因此可以獲得特別的回饋、獎賞而會有大果報。像鴦掘魔即受了他的老師誤導,所以有這樣的邪見。邪見一旦建立就很難打破,所以即使佛陀親自對他說法,依然還是半信半疑。

 

3) 證果~ 

佛陀面對猶有懷疑的鴦掘魔,怹知道鴦掘魔的根性具有快速開悟的條件,只要給予增上緣,即上述的幾段對話,就能使這位好弟子很快就開悟了。然後,鴦掘魔就回憶起「諸梵志書籍亦有此言」,也就是在婆羅門教的經典裡也有這樣的記載,如來佛出現於世間是很難碰到的,是一個時間再隔一個時間才有一位如來出現世間,而相隔的時間是用「來計算,而且不是一劫,是億劫。接著,鴦掘魔又想起外道經典裡還說:只要如來佛出現於世間,還沒有超越此岸惑業苦的人,只要與佛有緣者都能經由怹善巧地指導,超越苦海度到沒有惑業苦的彼岸上;還沒有解脫的人最後也能依法奉行而得到解脫(解脫有漏的輪迴)。外道經典又說如來會說「滅六見之法」。 

註:「六見」都是邪見,不是常見的我見,就是斷滅見的無我見。我們會流轉輪迴都是因為有「無明」的緣故,唯有去除無明才能超越,而六見就是無明的根源。 

接著鴦掘魔推斷:自己跑步的速度相當快,甚至連狂奔的象馬或是馬車都能趕上,天底下大概沒有一個人可以跑得比自己快。但面前這一位修行者,只是緩步前進並沒有用迅速猛烈的方式往前衝,可是自己今天再怎麼拚命往前跑也追趕不上。由此可知,這位修行者「必當是如來」。思考到這裡,鴦掘魔已逐漸放下殺人的念頭,也不再想現在只要再殺一人就能功德圓滿,要趕快完成它;只想到面前這位是億劫才會出現一位的如來,而今就站在自己面前。 

由於鴦掘魔在過去善心、善行、善緣所累積的結果,讓自己好不容易清醒過來,所以趕緊把握機會「親近善知識來求教!於是,鴦掘魔便向前對佛陀說:世尊!您為了度我,說了許多甚深的法語,讓我這個窮凶極惡的人,現在總算認識到生命的真理、實相了。這都是您「法力(法的力量)」加被的緣故,若只靠我自己是完全不可能辦到。因此,我決定立刻放下手上的利刃,將它深深埋在地底,不僅自己不再使用,也不讓他人有使用的機會;我尊重您,也尊重您的行為和做法,而您是一位沙門,所以我也想追隨您、效法您成為一位真正的沙門,一位勤息貪瞋癡的修道者,但願您允許我成為您的徒弟,成為沙門的一分子。佛陀聽完了鴦掘魔的心聲,立即回答:「善來!比丘!」現在鴦掘魔是一位比丘了。 

註:比丘沙門的意思,其實是一樣的。比丘」的原文是bhikkhu(巴利語),意思是乞者。比丘托鉢乞食,看起來好像乞丐在討飯,可是不是的,乞食是為了結善緣;因為比丘是三寶(佛寶、法寶、僧寶)之一,平等心接受他人的供養,可以讓對方與三寶結緣,種下學佛的種子。此外,比丘也是求法的人,是向佛陀乞討正法,目的就是為了要息滅貪瞋癡,這就是「沙門」的定義。「善來!比丘!」是肯定鴦掘魔,他不僅具有沙門的身份,而且身心都已具有息滅貪瞋癡的能力了,成為比丘僧團的一分子。 

世尊面對已成為沙門的鴦掘魔再次叮嚀:「汝今以剃頭,除結亦當爾,結滅成大果,無復愁苦惱。」這四句偈的意思是,出家人「剃頭」,就是剃除鬚髮,這只是形式,實際上所象徵的意義就是「除結」,是將煩惱鬚、煩惱髮剃除掉。一旦煩惱鬚、煩惱髮露出來就要剃除,刻不容緩,不能懈怠。「結」是煩惱結,煩惱如絲很細微,若不去處理它,一旦打成結就很難解開,就會阻礙法身慧命的成長。有多難解開呢?就像要解開髮結一樣。但不要怕,只要有「般若慧就能解開,所以要多修福修慧,總有一天可以滅除諸結而「成大果」。而「大果」就是究竟涅槃的阿羅漢果,到那時就「無復愁苦惱」,有漏的憂愁苦惱就不再生起了。鴦掘魔聽完這一段話之後,「即時諸塵垢盡,得法眼淨」,也就是馬上開法眼,轉凡成聖,成就須陀洹初果位。

 

4) 尾聲~ 

鴦掘魔成就須陀洹果後,為讓看到的人可以安心,不需要再害怕了,世尊挽著鴦掘魔比丘回到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此時,由於人民的抗議,波斯匿王集合象軍、馬軍、車軍、步軍等四種軍隊,前往森林去逮捕鴦掘魔;因為會經過祇樹給孤獨園,所以波斯匿王就想先去拜見佛陀,說明自己動用軍隊的目的,若佛陀有什麼教訓那更好,可以遵照辦理,讓事件圓滿落幕。 

波斯匿王來到佛陀面前,行禮如儀一番後坐在一邊。此時世尊就問波斯匿王:「大王啊!我看您的衣服,還有皮膚,都沾滿了厚厚的灰塵,究竟要去哪裡呢?」波斯匿王就告訴佛陀,現在國內出現一個叫作鴦掘魔的殺人魔,所殺之人難以計數,凶惡殘暴,一點憐憫心都沒有,殺人之後還要取其指骨做成指鬘,使人民都很恐懼。此外也因為他出沒的森林都沒人敢靠近,以至於那一帶的農作和買賣都停頓了,土地因此荒蕪,人民因此四散,變得就像鬼城一樣。因此我現在要去逮捕他,假使逮補不了就殺了他,讓他沒有辦法再作惡。 

佛陀就說:「如果現今的鴦掘魔已不是以前的殺人魔,而是一位具有正信且信心固,同時已經出家學道的人;國王要怎麼處理?還是要逮捕他嗎?」波斯匿王回答佛陀:「既然我已經曉得他的轉變,除了承事供養,隨時禮拜,還能怎麼做呢?如果他真的成為您的弟子,又能認真修行,我同樣會尊敬、奉事、供養他,只要遇到了,也會當下禮拜。只是他是一個惡人,內心一點點善心都沒有,有可能起善心求出家學道嗎?絕對沒有這樣的事實或道理存在。」 

那時鴦掘魔就在距離世尊不遠的地方,在那裡不僅身體端正,而且一心正念維持,繫念在面前。於是世尊就指著他對波斯匿王說:「那位就是鴦掘魔,你要逮捕的人就坐那裡。」波斯匿王一聽鴦掘魔在現場,內心不由得恐懼起來,連帶引發生理反應起雞皮疙瘩使身體的細毛豎立起來。佛陀趕緊安慰波斯匿王:「國王!不用害怕,您可以到他面前致意,他一定知道您來的目的。」 

於是波斯匿王來到鴦掘魔的面前,向他確認:「你是誰?」鴦掘魔回答說:「我父親姓『伽伽』,母親姓『滿足』,我就是大家害怕的鴦掘魔。」波斯匿王在確認面前的比丘就是鴦掘魔後,同樣行禮如儀,在一邊坐下,之後便對他說:「您能存著善心愛樂佛法,在佛法中受洗禮、受改善,十分難得,希望您不要懈怠,精進修習清淨梵行,一定可以究竟解脫苦海。若真能如此,只要我活著一天,一定會供養您『衣服、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讓您無後顧之憂,安心辦道。」波斯匿王說完後,鴦掘魔心領而「默然不對」。 

註:「衣服、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即四資具;這包含衣、食、住等民生必需品,其中「病」是指醫病的藥,「瘦」則是補身體的藥。 

國王就從座位起身,再頂禮一次後,回到世尊面前,然後重新再向世尊頂禮,在一邊坐下。看到鴦掘魔有這麼大的轉變,波斯匿王不禁稱讚佛陀:「能夠降伏難以降伏的人,使他匍伏在地、心悅誠服,實在是稀有難得之事,幾乎聞所未聞。像他這樣窮凶極惡的殺人魔,全國沒有一個人敢去逮捕,至於我要不是國人極力的要求,我也不會破斧沉舟下定決心發動四種兵來逮捕他。」接著又說:「唯願大尊壽命無窮,長養生民,蒙世尊恩,得免此難。」說完這些話,波斯匿王因為國事繁雜,於是向佛陀告別,往北回到舍衛城裡處理公務去了。 

 

3.回到《增壹阿含38品6經》所記載鴦掘魔之本生故事 

不曉得自己作惡,良心不會啟動;明知卻故犯,最後良心譴責的力道會很強烈。因此,改過要透過懺悔,先向對方請求原諒,求得原諒的條件就是此後不再犯相同的過錯。如果能確實做到,良心才能真正平靜下來。而鴦掘摩捨利劍之後,只是得法眼淨,雖不是立即成就阿羅漢,但重要的是他還有持續跟隨佛陀學習、修行,不久即證阿羅漢果。對於他這一番經歷,許多比丘都感到很疑惑,為什麼像他這麼凶殘的人,只經過佛陀三言兩語的教導,就能放下屠刀隨佛出家,就能立刻開法眼,甚至現在已經漏盡成就阿羅漢果。這究竟是這一生的因緣?還是前生行為所累積的善因善緣?希望佛陀能將這一連串的因緣果說明清楚,讓弟子們對業報有更細微的理解。於是,佛陀便娓娓道出下面這一段鴦掘魔的本生故事。

 

1) 緣起~ 

佛陀說了這是發生在過去世的事,而且是遠在迦葉佛的時代。當時迦葉佛已經入滅了,是一位名叫大果的國王「統領國界,典閻浮提」,然而大果王的後宮雖有八萬四千宮人婇女,但都沒有生下孩子,因此國王便向各種神祇祈求,不管是樹神、山神、日月星宿都一一禮拜了,只希望能求得一兒半女。後來國王的第一夫人真的懷孕了,八九個月後便生下一個男孩子。這個男孩顏貌端正,世之希有,國王因此想到:「我本來沒有孩子,現在好不容易才生下,應當給他取個好名字,而且我還要極盡所能提供他各種色、聲、香、味、觸最高級的享受,讓他快快樂樂地過日子。」 

註:「典」是掌管,而「閻浮提」說的其實是古代的印度;只不過後來這個詞彙的意義擴大,被用來指稱整個人世間或地球。 

因此,國王找了幾位懂面相的大臣,要他們配合太子的相貌取一個好名字,其中有一位大臣就說太子的長相非常奇特殊勝、面色紅潤,重要的是十分端正;由此可推斷他以後「必當有大力勢」,不如就稱他「大力」好了。國王聽了相當滿意,也期許自己的愛子未來可以「有大力勢」,能夠獨當一面,便欣然同意了。 

時間倏忽過去,太子快滿八歲了,有一天帶領群臣早朝,國王看到太子的面貌、氣度,是愈大愈與眾不同,就想應該是時候給太子娶媳婦了。於是就問太子:「我給你娶媳婦好嗎?」結果太子以自己年紀還小拒絕了國王,國王只好暫時打消了念頭。又過了十二年,太子已經二十歲了,因為國王也想要抱孫子,所以又想給太子娶媳婦,但最後太子還是拒絕了。國王十分無奈,只能對臣民們感嘆,自己好不容易有了孩子,可是他卻不肯娶媳婦,只是一心維持著自己的「清淨無瑕」。也因為這樣,太子將自己的名子改為「清淨」,而國人也改稱他為清淨太子。 

但是太子快要三十歲了,國王開始著急,就對群臣說;「現在我年紀大了,體力也愈來愈衰弱,應當要考慮接位的事情了。我只有清淨太子這個孩子,理當將王位傳給他,但他不喜歡五欲的享受,對執政也沒興趣,要如何處理國事呢?」大臣們便建議:「現在我們應該想盡辦法使太子喜歡享受五欲的快樂才好。」國王於是敲鐘打鼓將消息傳播出去,說:「凡有人能使清淨太子動凡心,喜歡享受五欲,我便賜予他種種寶物。」

 

2) 生欲~ 

消息傳到一位名叫「婬種」的女子耳裡,所謂「婬種」甚實就是以賣婬為生的人,因此對於種種刺激性欲的方式都十分擅長。聽說只要能使太子親近五欲,且一再地享受它,就能得到種種寶物,於是就來到王官向國王承諾:自己一定能使太子喜歡上五欲。接著便問國王:「太子住在哪裡、在哪裡過夜呢?」國王回答:「就在東堂上,因為他不願任何女子親近他,所以殿內沒有女人,身邊也只有一個男孩子在照顧他、維護他的安全。」婬種聽了之後,略作盤算,便向國王請求:「希望國王下令,准許我隨意出入宮內各個地方。」 

當夜,兩點的鐘鼓敲了之後,婬種來到太子的房門旁,裝哭而哭出聲音來。太子聽到人的哭聲,便要侍衛去察看究竟是什麼人在哭?侍衛察看之後回報說:「只見一名女子在門旁哭泣。」太子就要他趕緊去問清楚,到底為了什麼在這裡哭泣?侍衛問明了就回來報告太子:「原來是被夫婿抛棄了,一人在外無依無靠,又害怕盜賊,所以在哭。」太子便下令:「先將這個女子安置在皇宮的象廄中吧。」婬種到了象廄,還是不停地哭泣,太子遠遠聽到哭聲,於是下令要侍衛把她帶到遠一點的馬廄中,然而婬種的哭聲依然斷斷續續地飄進太子的耳裡。終於,太子對侍衛說了:「好,你把她帶過來吧!」即將進入太子殿時,婬種又哭了,不僅哭,還哭得更傷心,太子便不再透過侍衛問話,直接問她:「皇宮裡的象廄、馬廄很安全,你為什麼還是哭得那麼傷心呢?」婬種於是回答:「我們女人家單薄弱小,獨自一個人在冰冷的象廄、馬廄裡,怎能不恐懼、害怕,所以禁不住又哭了。」太子就說:「好吧,你可以到我的床上來,只要有人依靠,你就不會害怕了。」婬種此時不再說什麼,也不再哭泣了,悄然上床,便見她脫下身上的衣裳,抓住太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前。此時太子來不及警覺,因為動物本能的反應使他漸漸起欲想產生性欲的衝動「便身就之」。 

隔日清晨,清淨太子前往拜見父親,國王遠遠見到太子的臉色與平常大不相同,了然於心,便問太子:「你現在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願望,希望我來促成的呢?」太子回報說:「父王說的沒錯。」國王非常高興地說:「太好了!不管你有什麼願望,我都會滿足你。」太子再三向父王確認他絕不會後悔之後,便向國王說:「父王!現在整個印度國境,因你的統領,每個人都能自由自在。現在我希望國內每一個要出嫁的女子,在嫁到夫家之前,要先來我這裡,隔日再嫁過去。」國王想太子好不容易動了凡心,自己抱孫子終於有望,所以滿口答應,也立即詔告全國人民,下令每個人都要遵守。

 

3) 命終~ 

命令頒布後,人民都不敢反抗,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女兒、或未來的妻子被送進宮裡糟蹋。然而有一位名叫「須蠻」的女孩,因為明天要出嫁,所以正準備要進宮服侍太子。只見她露形赤腳、全身裸露,連鞋也沒穿,就這麼樣往宮裡去。眾人看了議論紛紛:「這不是須蠻長者的女兒嗎?家室這麼好的女子,怎麼不穿衣服就在街上走?也不覺得羞愧,這樣和驢有什麼差別呢?」須蠻聽到了,就對大家說:「我不是驢,和驢一樣的應該是你們。你們,特別是男孩子們,明明覺得不合理,卻沒有人起身反抗,所以該羞恥的是你們,連女子都不如。我看全國只有清淨太子是男子才值得我穿上衣服。我如果到了太子的房門口,自然會把衣服穿上。」人們聽完須蠻的話覺得很慚愧:「果真我們連一個弱女子也不如,只有清淨太子才稱得上男人,我們現在應該要挺身而出,去做一個男人應該要做的事。」 

經須蠻這麼一說,城中男子才興起反抗的念頭,於是紛紛拿起武器,穿上鎧甲,聚集到王宮前,對國王說:「我們再也忍受不了清淨太子這樣違反人類道德倫常的行為,現在國王您有兩條路可選,一是若國王還想活命,就把清淨太子交出來,二是若國王要保全太子的命,那我們就要殺死國王。」於是國王說:「為家忘一人,為村忘一家;為國忘一村,為身忘世間。」 

註:國王的意思是說,若為了避免整個家庭被毁滅,我可以犧牲其中的某個人;若為了避免整個村落被毁滅,我可以犧牲其中的某個家庭;若為了避免整個國家被毁滅,我可以犧牲當中的某一個村落;然而為了我自身的安全,我可以犧牲世間的一切有情。而國王這種「我、我所」的評估,是一般凡夫的心態,雖然國王很愛太子,但仍然比不上對自己性命的愛。國王本來也愛家、愛村、愛國,可是為了愛自己,最後還是可以犧牲掉一切。 

國王說完這段話,就把清淨太子交給人民,隨他們處置。而人民為了洩憤,決定用丟石塊的方式來處死清淨太子,因若由一個人代表執行,只有那個人得到滿足,不如每個人都動手,這樣每個人都能出一口氣,否則積怨難消。結果太子就這樣被綁在柱子上,活活被石塊丟死。而太子在臨死之際立誓:「你們這些人真是不分青紅皂白,也不想想:假使沒有國王的允許,我會做嗎?現在既然已經激怒你們,我也甘願受死,但若來世遇到你們,我一定會索命來消我的怨氣。」又發願:「假使來世有幸得遇漏盡的阿羅漢,我一定要接受怹的指導並且快速得到解脫。」

 

4) 尾聲~ 

佛陀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之後,進一步要澄清它的因-緣-果-報。佛陀告訴比丘們,那時的大果王不是別人,就是鴦掘魔的師父,婬種就是鴦掘魔的師母,而當時參與處死清淨太子的人民,就是現在死在鴦掘魔刀下的人。又因他臨終立下誓願:會向所有參與處死他的人討回公道,絕不錯失一個,因此今生殺人無數。還好他有另一個殊勝的誓願:就是希望同時能遇到佛陀得到究竟解脫;而今他不僅如願,且成為佛陀弟子中「體性利根、智慧深遠第一比丘」。 鴦掘魔從前世清淨太子時代到這一生,所有的因果都圓滿了。

註:由此可知,因-緣-果-報的安排,不是有一位閻羅王或上帝或天神在控制,都只是各人業力在安排。善與惡的因緣果報自有公道,而最公道的就是「緣起」;緣起法展現的業力就是「法力」,而這個法力,凡與聖都不能違背它,只能遵守它。 

 

二) 靜心聆聽-楊郁文老師談《阿含要略》B〈增上善學〉「1-0-4因果應報 (十三)~ (十五) 

第27集 ( 30 : 26始~) 

 

第28集

第29集

第30集 (~8 : 24止) 

 

 

二、異地靜坐

 

接下來是靜坐時間,自我練習〔靜坐共修三部曲〕:遍身放鬆法、止禪、觀禪。

第一部曲:用感恩心、柔軟心遍掃全身每個部位,從頭頂開始往下至腳趾,關注每個部位並作意「感謝祢、放鬆下來」,好讓忙碌一天的身體修復。

第二部曲:練習止禪的「安般念-純粹地觀察出息入息」,好培養穩定的「覺知力」,達到一種平靜的覺知狀態。。

第三部曲:在練習安般念一段時間後,若心識還算平靜、平穩,就可切換觀察的對象(所緣境),由呼吸轉到自身的身心狀態,以實觀(如實觀察)每個當下的感受或心念僅是一種生滅活動,沒有恆常不變的,好從實相中漸漸增長「平等心」,且以著明覺心智去接受各種身心感受的來去,不管是樂受、苦受、捨受,以及內在念頭、想法之生生滅滅;修習過程的要領在於「觀察身-受,檢視心-法」

此刻,讓我們從原點出發:收攝心意,集中精神力觀察鼻孔前的「入息與出息」;入息進來了,知道吸進來了;出息出去了,知道呼出去了……。各自用功!

 

 

三、〈寂靜之音〉回向

四、結語

獻上深深祝福──

願 您與親人家眷及所有眾生,

於生時,身無病痛,心不顛倒,一切善願得遇善緣成就。

臨終時,正念現前,心無罣礙,往生善趣,遇法緣,續修菩薩道,圓滿佛菩提。

更願 您於日常修習「淡、緩、靜、止、觀、行」的清淨功德皆成為解脫涅槃的助緣。

我們下周再見~

 

五、與佛共眠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